20年 农行副行长把“拿好处”养成了习惯

问道者 | 李 百
刚在泉州中院被判无期的中国农行原副行长楼文龙利用手中的权力拿了别人20年好处”。从判决结果看,楼文龙已然把“拿好处”养成了习惯,有条件就拿,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拿。

楼文龙今年67岁。根据法院调查,楼文龙从2005年起就拿别人好处,一直持续到2024年。开始“拿好处”的第一年,楼文龙刚从银监会监管二部副主任的岗位上转正。副职很多时候是没有拍板权的,这说明,楼文龙从掌握实权的第一天起便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奉为圭臬。
2024年5月东窗事发时,楼文龙其实已经退休多年,但头上仍顶着浙江恩坦产业与金融研究院院长的帽子。恩坦产融院是一家经济金融科研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楼文龙是浙江诸暨人,科研机构是需要经费的,老家产融院聘请楼文龙担任院长的用意不言而喻。估计楼行长正因为退休后没地“拿好处”手痒得不行,因此对天降院长应该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

楼文龙的仕途称得上一帆风顺。他担任银监会部门正职后,后来又不断晋升,担任过银监会北京监管局局长和中国农行副行长,2017年59岁时从副行长岗位上离职。从工作履历不难看出,楼文龙从掌握实权的那一天起,权力几乎就没闲着,并且慢慢把利用权力“拿好处”养成了习惯。
按照官方通报,楼文龙“靠金融吃金融”,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监管审批、入股商业银行、融资贷款、工程承揽等方面谋利,非法收受了8451万余元财物。楼文龙“拿好处”的时间节点基本上发生在权力最集中、资源最关键的岗位上,这些岗位都存在权力寻租空间。

银监会掌握着机构设立、业务准入、现场检查等生杀予夺大权,一些机构为了楼文龙能够在审批上“行方便”,或者希望在监管检查时能被“高抬贵手”,便会试着向管事的人暗送秋波,只要经不起考验,“拿好处”就会成为审批的前提。
银行至今仍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许多企业或个人都想入股城商行,但这需要监管批准,楼文龙在这个环节拥有很重要的话语权。

转到农行担任副行长以后,楼文龙掌握的权力从“审批监管”变成了“审批钱”。很多企业急需大额贷款,能不能贷到款,总行副行长不一定可以直接说了算,但给手下打个招呼还是管用的。银行系统内部也有不少基建或IT项目,身为总行副行长,在工程承揽上为某些单位提供帮助同样是做得到的。
当然,相信受益者都是懂得投桃报李的,不然也就不会有今天楼文龙因为拿了巨额“好处”而锒铛入狱的悲剧。
或许可以做这样的大胆猜测,楼文龙在掌握实权前,一直都是一个能够洁身自好的好同志。

楼文龙是一个老金融工作者,1980年从浙江银行学校毕业后先是留校任教,在学校担任过多个职务,几年后调到浙江人行,担任过浙江人行机关团委书记,后晋升为副处长。1998年调任杭州金融办担任银行检查处处长和助理特派员。
2002年楼文龙的命运齿轮进一步转动,他进京担任人行建行监管组副组长。2003年银监会成立,楼文龙转任银监会监管二部副主任,此后平步青云。

楼文龙去年5月被查,12月被逮捕,今年6月他的案子在泉州中院开庭审理。楼文龙20年“拿好处”未被发现,这个例子说明,制度虽然对权力的制约设计了很多监督环节,但百密终有一疏,还是存在着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