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们为什么不理解经济学?

昨天人工智能产业有一个重大消息,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意见》提出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一是“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加速科学发现进程,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二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

三是“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

四是“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打造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

五是“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

六是“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

这是以国家的名义,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做了全面的战略布局,从各个方面,做了战略的思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昨天《环球时报》来采访我,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整体布局,中国已经远远领先世界,我也相信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中国社会是全世界人工智能一枝独秀的国家。

其实从更加长远,我相信人工智能会改变人类的文明走向,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将会走向智能文明。

我知道这样的一个《意见》,以张维迎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派,肯定是不会喜欢的,因为这就是经济政策,是政府用它无形的手,在影响经济的发展,为一个产业做布局,调动各种各样的力量,推动产业的发展,这在市场经济派看来,这是完全违反经济规律,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向来是看不上中国的这些经济学家,道理并不复杂,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针对不同的经济环境,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资源配置,让社会效率更高。张维迎代表的这一批经济学家,他们在国外学了市场经济的理论,其实不能算大错,这个理论是一两百年前,社会的生产力很落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它进行资源配置的办法。在当时的市场经济理论未必都是错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社会经济规模、能力,早已经不是一两百年前,那些有代表性的新技术和发展,不再是单个的技术,也不是一两个企业可以左右,事实上它牵动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没有国家的产业政策,靠企业自身的发展,就无法形成一个综合的能力,不可能调动起社会的各方面的因素,形成综合的力量。

我们可以从三个领域看产业政策的作用,一个是新能源的发展,一个是高铁的发展,一个是5G的发展。发展这些产业,不仅仅是技术,还需要土地供应,还需要地方的支持,还需要庞大的运营体系,靠一两个企业没有力量整合起来。如果是市场竞争,这些影响经济的重大领域就放弃了,就在混日子。而产业政策的出现,政府的指导力量,整个社会的配合,就把不可能做的事情做起来。今天我所说的这三个领域,中国远远领先美国,把美国甩开10条街也不止,这大大地支撑了中国经济发展。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就是美国没有产业政策。

当然我知道美国今天已经开始向中国学习,要搞自己的产业政策,我也知道美国不太能学得好,大一统的治理国家,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积累,美国才多少年?中国怎么做的?美国想学也很难学得会。

为什么张维迎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派,不能理解智能时代的经济学,因为他们不是根据经济发展去研究,而是照搬一个过时的理论,经济永远是鲜活的,发展变化的,经济理论的底层就是技术能力,技术水平改变了,生产能力改变了,经济理论也必然要改变。这些如果你都不会,要用一个百年前的理论,硬去套今天的经济,这个经济学当然是失败的。

学好经济学不是读书,而是观察社会,理解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规律。相当一批市场派经济学家,都是屁,因为离真正的经济太远了。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