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风波”持之以恒的态势——好看吗?

       有杨同学引发的武大“风波”已经持续几年了,直接到今天还在延续着。从事发开始到法院裁定后,武汉大学依然我行我是,不向法律靠拢。此后张平文那句“等上级安排”的话激起网友声讨“不承担责任,办事不负责任”。其实我到认为张平文这句话是“深思熟虑”——想必确有某个“上级”要求对杨同学的说辞要重视。但是张平文并不想蹚浑水,所以才有后来的“等上级安排”之说。一直到现在事情的披露社会舆论才知道这场武大“风波”确有很深的背景。

       关于学术论文造假,实际上早已是多年前就普遍存在的现象: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自从几次大学扩招之后,没到毕业季,各校毕业生大量增加,每个专业毕业生都面临:多年翻来覆去的就是那些个课题:你写我写大家都在写,所以引述大相径庭——重复在所南面。尤其是《知网》的出现成为各高校普遍作为论文查重的判定依据,情况就更乱了:知网查重的依据不过就是它已经收录论文作为判据而已。这一点是我在帮助邻居家孩子的硕士论文写作时发现的:关于马克思德政政治经济学的引述,我要求孩子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著摘录而不是从其他论文中找引述。预备不过就是让学生真正了解相关引述的“前因后果”明白道理而已。不过学校查重时,知网却以与其他论文引述重复而没有通过——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前者的引述就变成后者的盗用,真是荒唐至极。尤其荒唐的是种情况尽管都知道,但没有那个搞笑来重视这个问题。不过江苏一所大学的教授一下子撤下自己几十篇论文,大概也算是对这种现象的“厌倦”。到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总数达到500万,全国高校专业不过几百个,要发容纳表这么多毕业论文,重复能避免吗?本科毕业写一篇《实验报告》行不行?

       武汉大学不是世外桃源,所以这种问题的存在是必然的。不过郭教授对杨同学的论文审稿就不敢恭维了——起码论文不能出错是吧?

       武大“风波”除了校内问题还有上级监管问题,至少对错应该有个明确的态度而不是官样文章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巡视组纪律审查要的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所在和要求,不能是千品一律的套话说辞,有错必纠。武大撤销对肖同学的处罚今发布一个通知而不是正式的红头文件很不严肃,也是对肖同学的不负责任。至于对辅导员的处理,则很是笑话:前几天因为学校“没看准人”撤销其行政职务,才过几天有提升“重用”。武汉大学的政治纪律和行政制度就是如此可以频繁“变脸”吗?

      当下社会关系“水很深”,“有钱鬼也来推磨,有权万事能通过”的情景不是没有。所以武汉大学也不是世外桃源。所以“嘉庆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教导依然有继承的必要。值得注意的是202年到今天已经2年,从网民的强烈反应到媒体姗姗来迟的社会舆论明显反差和主管部门的沉默所形成的赎回舆情反差是不是更应该值得反思?“人在做,天在看”国外也大有人在看。中国到底是怎样的。所以武大“风波”持续下去不是好事,毕竟这不是光鲜亮丽的好事情。

     “家丑不外扬”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现象,或者说是一种行事的准则。偶得一位上海老者脱口一句:这样下去“好看吗”?夜晚入睡前我猛然醒悟——不光彩的事拖着没完没了所形成的社会风气倒真是“好看吗”几个字贴切表达出来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