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号:2025年8月18日海外安全风险日报

500

一、中国留学生安全

1、8月18日消息,一名在加拿大奋斗10年的中国女留学生在网络上自曝面临移民困境。该留学生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加拿大,快速通道移民分数高达525分(今年9月1日生效),但工签将于今年9月11日到期,仅差10天。若未获永居邀请(ITA),她可能被迫放弃工作和多年积累的生活。该学生在网络发帖求助,引发共鸣。网友建议不要尝试虚假延期,以免影响未来移民申请,并推荐申请无薪假或争取公司支持。尽管525分有望获邀,但加拿大移民政策多变,时间紧迫令她陷入焦虑。目前其正权衡申请访客记录延期或无奈回国的选择,该案例凸显加拿大移民体系的不确定性给留学生带来的压力。

2、8月18日消息,美国H-1B签证政策或将迎来重大变革,高薪优先,留学生将面临挑战。据悉,该变革拟取消随机抽签,改为按工资水平优先分配。2025年8月8日,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已批准该提案,预计将在《联邦公报》公布并进入30-60天公众评议期。新规将按薪资等级(Level 1-4)排序,高薪申请人(如资深工程师、金融从业者)中签率大幅提升,而应届毕业生及低薪岗位申请者可能被边缘化。若新规落地,最快影响2026年申请季,科技大厂或受益,而初创公司及留学生将面临更大挑战。

二、中国公民海外旅游安全

1、8月18日消息,近日一名中国游客在某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讲述其与怀孕妻子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街头遭遇抢劫的经历。事发时,夫妻俩刚从一家甜品店离开,途经一条有行人的巷子,被两名白人男子尾随并夹击,抢走手表。游客称,手表价值不高,出行时已避免佩戴贵重物品,所幸妻子未受伤害。该游客提醒中国游客在欧洲需提高警惕,避免显露贵重物品。目前,当地警方尚未就此事发表声明。

2、8月14日下午,意大利马尔凯海岸发生一起悲剧,一名15岁华裔少年与家人在费尔莫附近海域玩耍时,因充气床垫翻转,少年落水失踪。虽经家人和救援人员全力搜救,少年被潜水员找到时已无意识,经一小时心肺复苏仍不幸身亡,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该事件再次引发对充气水上玩具安全性的关注。专家提醒,充气产品仅适合娱乐使用,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尤其在开放水域风险极大。

3、8月15日下午,意大利雷焦艾米利亚省Rio Saliceto发生一起严重车祸,一辆载有2个华人家庭(共5名华人)的大众途观汽车在转弯时失控,猛烈撞树,导致3人受重伤。其中一名24岁女孩伤势最重,由直升机送医抢救,目前情况危急。女孩的父母均受重伤,司机仅轻伤,救援部门出动三架直升机及多辆救护车紧急施救。警方初步调查显示,事故或因司机过弯失控,导致车辆直接冲向树木。警方将进一步核实司机是否涉酒驾或毒驾。

三、中国公民出国务工及中资企业海外安全

1、8月18日消息,5名中国公民涉嫌在菲律宾走私午餐肉和啤酒被捕。据报道,8月12日,菲警方在帕拉纳克市一仓库查获价值114万比索(约合人民币14万元)的走私食品,包括500箱雪花啤酒和300箱美宁午餐肉,并逮捕7人,其中5名为中国公民,另2名为菲籍雇员。警方称,这批食品未在菲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注册,涉嫌违反《2009年FDA法案》。目前,嫌疑人已被起诉,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2、8月18日消息,中国男子何某逃离东南亚电诈园,荒野求生半月终获救。据报道,何某两年前轻信高薪招聘偷渡至东南亚,深陷电诈园区。因拒绝配合犯罪活动,他遭电击、殴打及器官贩卖威胁。后趁买菜车外出时跳车逃脱,辗转在A国打黑工攒钱,后前往毗邻中国的B国。途中被黑车司机加价遗弃深山,靠食用野果、蚯蚓、蜻蜓和山泉维生,徒步半月抵达边境,终被广西友谊关派出所解救。同期,中老缅泰四国8月15日在云南举行外长会,达成共识将强化打击跨境电诈、人口贩卖等犯罪,维护地区安全。

3、8月18日消息,津巴布韦一中资企业涉洗钱被控。据悉,哈拉雷地方法院近日审理一起洗钱案,涉案中资塑料制造企业被控违规进口价值约16.7万美元(约合120万元人民币)的萘。检方指出,该公司未在津巴布韦储备银行注册为进口商,且未通过银行系统支付货款,资金来源可疑。该公司代表已获准保释,案件仍在调查中。

四、中国外交部安全提醒及预警

1、8月15日消息,近期英国内偷盗、持刀(枪)伤人等治安案件时有发生(经核实,未涉及中国公民伤亡)。当前正值暑期我公民来英旅游旺季,中国驻英国使馆再次提醒在英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治安形势变化,注意加强安全防范。一、避免前往治安高风险区域。提前了解所在地或目的地治安情况,避免前往治安案件高发重点区域。二、注意人身财产安全。夜间尽量避免单独外出,切勿随身携带大量现金或贵重物品,以防成为盗抢目标。三、妥善应对紧急情况。如遇盗抢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等紧急情况,应设法迅速稳妥离开现场,前往安全区域,并及时报警,并就近联系当地使领馆寻求帮助。

2、8月18日消息,近日,中国驻墨西哥使馆接到旅墨中国公民反映,有不法分子通过微信、WhatsApp等聊天工具同其联系,打着“高汇率”或“规避监管”的幌子,诱骗其线上或线下支付比索换汇,承诺人民币转账。但不法分子在收到比索后随即失联,或即便完成人民币转账,有关交易也因资金来路不明遭银行冻结,导致当事人巨额经济损失。使馆再次提醒在墨中国公民,换汇诈骗案件频发,请务必提高警惕。根据中墨两国法律,私下换汇涉嫌违法,非法买卖外汇、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或将面临罚款、拘役甚至刑事处罚。请在墨中国公民密切关注使馆有关海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提醒,务必通过银行等正规合法渠道换汇,避免落入“换汇”骗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