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假如没有中国杂文界的“啄木鸟”吴营洲
假如没有中国杂文界的“啄木鸟”吴营洲
金新
“没有鄢烈山杂文界实在没意思”,这是以前的想法;现在又多了一个想法,如题。
这是在看了曾经的学生、如今的华师大中文教授刘阳同学发来的吴营洲2025年8月15日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杂文界人物印象:小序、说说湖南的几位》后意识到的。
眼下的文坛一派男盗女娼而“污浊亦能唱清流”,杂文界也不例外。这就凸显了吴营洲的存在价值!假如没有中国杂文界的“啄木鸟”吴营洲,将会怎样?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假如自然界没有“啄木鸟”将会怎样,来意会一下人类社会“啄木鸟”的重要性吧!
假如自然界没有啄木鸟,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乃至人类生存环境产生多维度影响。
其一,树木健康危机:害虫泛滥与森林衰退——“啄木鸟被称为‘森林医生’,其核心生态功能是通过啄食树木内部的害虫控制虫害。这些害虫多以树木韧皮部、木质部为食,会直接破坏树木的输导组织,导致树木枯萎、死亡。假如没有啄木鸟,树木害虫的自然天敌数量大幅减少,繁殖速度可能失控。比如,天牛幼虫在树干内的蛀道会切断树木的养分运输,单株树木可能被数十只幼虫侵蚀,短期内健康树木会批量患病;长期来看,虫害可能从单株扩散到整片森林,尤其对松、柏、杨、柳等啄木鸟主要取食的树种影响最大,最终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林木质量退化,甚至引发区域性森林衰退。”
其二,生物栖息地减少:依赖树洞的物种受威胁——“啄木鸟在啄食害虫或筑巢时,会在树干上凿出树洞。这些树洞并非‘废弃物’,而是许多森林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山雀、戴胜、椋鸟等无法自行凿洞的鸟类,常依赖啄木鸟的旧树洞繁殖;松鼠、鼬类等可能利用树洞储存食物或躲避天敌;树洞积水可成为蛙类、甲虫的繁殖场所,枯树洞中的腐殖质也为多种昆虫提供生存环境。假如没有啄木鸟,天然树洞的自然形成速度会大幅减慢,依赖树洞的物种将因栖息地不足而数量下降,进一步导致森林生物多样性降低。”
其三,生态链失衡:从 “害虫 - 啄木鸟” 到更广泛的连锁反应——“啄木鸟是森林食物链中的关键一环,其消失会打破捕食者与猎物的平衡,并波及更高营养级:害虫数量激增后,可能会过度消耗树木资源,导致以树木为食的其他生物食物减少;以害虫为食的其他天敌可能因竞争加剧或生态位被挤压而数量波动,进一步放大生态失衡;森林衰退,依赖森林的食肉动物也会因猎物减少而受影响。假如没有啄木鸟,最终将导致整个森林食物链的稳定性下降。”
啄木鸟的存在是森林生态系统长期演化的结果,其 “森林医生” 和 “树洞制造者” 的双重角色,维系着树木健康、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的平衡。假如没有啄木鸟,森林可能从 “生机勃勃的生态枢纽”逐渐退化为 “虫害肆虐的脆弱系统”,最终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
当然,人类毕竟是万物之灵长,懂得除害的同时,也不忘兴利。吴营洲的眼睛是雪亮的,至少在透过现象看湖南杂文界上——
“再说向继东(1953—)。向继东是位‘资深编辑’,也写杂文,只是‘量’不多。兴许他主要是在‘编杂文’了。他编的‘杂文年选’,已成为杂文界的‘品牌’之一;他主持的《湘声报》‘读书•沧桑’版,在杂文界知名度也颇高,据说那是湖南界内唯一刊登‘杂文’的园地。向继东的杂文,常以‘文史’切入,再行生发拓展,纵横捭阖间,显得深邃,厚重。”
“有人称魏剑美(1971—)是湖南杂文作者的‘领军人物之一’,此说不错。其实,不要说在湖南,即便在全国的中青年杂文作者中,他也或是屈指可数的‘人物之一’。有人称魏剑美的杂文:‘具有鲁迅风骨,不仅文笔犀利,视角独到,而且思想深邃,逻辑缜密,给人以极大的阅读兴趣与审美愉悦。’魏剑美早年的某些杂文,常是‘杜撰’一个故事,或‘虚构’一个情节,然后再以此说事,我曾说,以魏剑美的‘才’,应该写‘小说’去,写‘杂文’可惜了。果然,不数年,他就一连出了两三部‘长篇小说’。”
“周彪(1962—)的杂文,‘量’不多,但‘质地’尚佳。不像有些人,‘量’很大,文章满天飞,但缺少缜密思考,缺少独到见地,生生把自己的名字给毁掉了。周彪的杂文,在我看来,一篇是一篇的,篇篇都具杂文风骨。如《没有共识的社会很可怕》《‘民主’岂能‘发扬’》《带‘请’的监督还叫监督吗》等,单看标题,便可知其一斑。周彪的杂文想结集出版,要我为他写段‘推荐语’,我百般推辞,终是不能,故草成如下一段文字:‘周彪的杂文集,名为《文化边缘》,给人以低调感,而其字里行间,却充盈着传统文人的忧患意识,也颇具杂文这一文体的特有风骨。其文宛若长沙西凤酒,清而不淡,回味舒畅,‘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而各不出头’。”
窃以为,吴营洲对向继东的评价还不够到位,“文字不在多,在于精”,向先生是湖南唯一一个能像迅翁那样 将“思想深度”“文学创造力”“人文关怀”“社会影响力” 融为一体的人。遗憾的是与向先生素未谋面,只是通过两次电话,遗憾!遗憾!匆匆于2025年8月15日16时3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