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可以成为中国的小弟?兼论钱镠主义
一、大哥与小弟关系的历史逻辑
上篇文章“中美关系的未来已经逐步开始成型”发表后,有些网友留言问:美国怎么会愿意成为中国小弟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其实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为什么需要积极推动美国成为中国小弟,二是美国为什么可以主动地愿意成为中国小弟?事实上,这个也涉及到中国未来的国际发展战略问题。很多人有这个疑问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美国的盟友体系里,小弟就是用来牺牲和被盘剥的,如果不是因为一战、二战等被美国军队攻占解救,或无力自保,只能求美国这个军事霸主保护等原因,大多不会愿意去当这个小弟。尤其日本,如果不是被美国打败和占领、身不由己,肯定不会愿意做美国小弟。
要理解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系统地研究一下中国历史上的藩属国、朝贡体系等,这也是有些学者说的王道。不过这个“王道”说得太文绉绉了,大多数人听不懂具体应该怎么做。我用“小弟”这个词当然不是严格的学术用语,只是一种通俗化的说法,目的是让读者更轻松容易地理解。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外交上主张一切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是废除了主藩这种不平等的历史文化的。不过,当时一方面我们也没那个能力再继续维持主藩这种历史关系,另一方面我们当时还没到去考虑中国重新走进世界文明中央时该如何处理相应的国际关系的时候。但现在就得考虑这个问题了。
过去很多年,我们曾经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朝贡体系很愚蠢,藩属国来进贡100两黄金,天朝政府要还给对方进贡的礼物贵10倍的上千两黄金的厚礼,而且对方一进中国境内,沿途各地方政府都要以隆重的礼遇招待。这不明摆着是赔本的事情吗?为什么要这么傻地去干呢?这太没有经济头脑了。但是,我们不要太轻易地认为古人就是傻,这个既符合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理念,也符合孟子王道的理念。为什么有这种理念,可能并不一定都是对的,但应该有它内在的历史逻辑。
这里涉及的另一个问题是,很多人说中国天生就爱好和平,历史上从来没有去侵略别国。这是我们曾经宣传中国会和平崛起的主要论据之一。但这个说法可能也就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它解释不了中国人事实上是世界上最善战的民族,我们最突出的传统文化之一就是武术。历史事实是:中国之所以不喜欢去侵略和扩张,是因为中国的特殊地理环境决定了:继续向外扩张是经济上不划算的事情。而在中国内部,早就通过战争的扩张进行了统一,把能打的地方全打下来了。几千年前中国就形成这么大的国家,可能是通过和平谈判确定下来的吗?显然不可能嘛。
联合国是二战后形成的国际体系,联合国成员并不是完全平等的,有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常任理事国主要是二战中主要的战胜国。不过,现在中国这个常任理事国席位却稍有一些特殊。虽然此前的国民党政府作为二战中战胜国的代表已经拥有了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我们现在的席位可以算是继承来的,但也不完全是继承过来,而是新中国靠拳头把之前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全打败了,是靠拳头打进的五常,然后我们就说自己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的确特别爱好和平,是因为仗打得实在太多了。我们打仗就是为了和平。现在的五常也不是完全平等的,有人说是“上三常,下两常”,其实应该说是“上一常(中国),中两常(美俄),下两常(英法)”。
也有人赞扬美国不搞扩张和殖民,最多只是海外驻军。看看美国的国旗和其发展历史就知道这话不靠谱到什么程度了。美国最开始独立时是十三个州,对应了星条旗上的13条横杠;50颗星,对应了50个州。美国第一版国旗在1777年6月14日诞生时,是13颗星,后来随着不断地通过战争、赎买等各种途径扩张,国旗也不断地修改,到1960年7月4日才稳定成现在的样子。也就是说,如果大国扩张很划算并且实际可行,一定是会扩张的。只有继续扩张到不划算的时候才会停止扩张的过程。而这个停止的边界往往是由自然的地理和周边已经存在的强国阻挡所决定的。所以,美国不扩张不是因为道德更高尚,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再继续扩张就不划算了。当初他们也是想把加拿大给打下来的,可问题是不仅没打下来,反而被加拿大的英加联军打到华盛顿,白宫还被一把火给烧成了黑宫。所以,没有扩张到加拿大不是因为它不想,也不是因为它没通过战争手段干过,是因为干不过而只能作罢。
美国比传统上的欧洲殖民者稍微聪明一点,欧洲殖民者只顾着通过殖民去扩张,而扩张后如何保护和长久巩固自己的成果,如何在殖民地之外建立护城河,根本就没考虑过,或者只是会用一些最低劣的方式(制造对立和混乱)。这是欧洲殖民的历史在二战后就土崩瓦解的根本原因所在。英国曾经扩张成日不落帝国,很难想象最后沦落到英伦三岛居然还要继续闹分裂。美国在完成扩张之后,通过全球盟友体系、海外驻军、文化征服等去建立自己的护城河。但这个护城河体系依然是很脆弱的。其霸权仅维持百年时间就摇摇欲坠,到了即将结束的地步,证明了美国建立的护城河体系并没有成熟的文化积淀和完善支撑。只不过是比欧洲殖民者稍好一些而已。
中国在历史上形成了以王道为基础的主藩体系,事实上是让藩属国内心深处主动认为做天朝的藩属国有利于其生存,主藩双方并不完全是不平等的,而是双方一定程度上相互主动的选择。中国的藩属国往往是位于周边自然地理环境恶劣的贫瘠之地,国土狭小。一方面,如果中央之国要用武力去征服他们并纳入自己版图的话,需要的军费太过高昂,而纳入版图后的经济好处却没有任何体现,派兵守卫边防也需要极高的平时军事供养成本。因此,形成藩属国的朝贡体系就成为最经济的方式。平时需要的耗费不过是人家每年来进贡时还礼的封赏,与前述武力征服和驻军相比就显得实在是太省钱了。相当于藩属国成为自己在周边的战略缓冲地带和护城河,为自己免费守卫边防,那每年就是给人家来进贡的人那么一点点犒赏难道不应该吗?
而作为藩属国,理解到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超级优越,即使暂时因各种原因处于弱势,最终都会重新聚合成强大无比的国家。有这么一个老大做依靠,遇到外敌入侵时可以有超级强大的后援,也使得外敌不敢轻易欺负自己。平时每年进贡一下还得到10倍的封赏,何其划算?
所以,中国与藩属国的关系是历史上的大国与周边小国形成的双赢关系,并且中国是有一套王道的深厚历史文化来理解和支撑这种双赢关系的。当然,这一套体系的形成也不是一帆风顺,更不是仅仅通过谈判就建立起来,同样是经历很多战争、反复等曲折复杂的过程。
今天,我们认为一切国家不论大小都应当是平等的。但这说的是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客观上来说国家的确就是有大小强弱之分。大小和强弱不同的国家在国际上的义务、生存方式、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等在客观上的确就是不一样,一定会有大哥与小弟的关系问题,这个是不可能回避的。你不可能说中国在国际上要选择与汤加或马尔代夫一样的生存方式,虽然我们在国际政治上与汤加和马尔代夫是平等的。
所以,无论对国家间的国际关系在理论上、法律上、政治上如何定义,客观上的国际关系就必然存在大国、强国、小国、弱国的区别,存在大国强国之间,大国强国与小国弱国之间,弱国与弱国之间,尤其是超级强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相处的问题。想回避这一点是不可能的。
对于大国来说,需要一些中小国家成为自己战略上的护城河。另一方面,对于中小国家来说,需要有俗话说的“抱大腿”“在大国间寻求平衡”等问题。
问题只是,不同的大国处理自己护城河国家的方式和理念不同,这取决于大国对待自己利益的根本获得方式等。
中国在历史上为什么对自己的藩属国可以真心地非常好,原因在于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主要是靠自己生产满足自己的利益。因此在对待小弟的藩属国问题上,主要并不是指望靠他们进贡或交税等获得自己的利益,而是将其看作自己的战略屏障,能屏蔽一些麻烦就很好了,为此给些封赏都是划算的。中国真心对待自己的小弟好有历史文化的传统。我们今天虽然不可能与历史完全一样,但有相当大的类似之处,今天的中国什么都可以生产,还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自己的利益。在对外关系上,只求能平等地做生意就足够了,并无意通过掠夺获得自己的利益。
但游牧文化和海盗文化就不同,他们将对外掠夺作为主要的获利方式,或至少是不可缺少的灾年弥补方式之一。因此,在对待其他弱于自己的国家上,就会以各种方式进行不平衡的交易或各种方式的盘剥、抢劫、掠夺。殖民者是完全把被殖民国家作为掠夺和抢劫的对象。美国是建立盟友体系,采用各种手段瓦解和打击各种潜在的对手,通过更为隐蔽的金融收割手段来获得不平等的利益。
不同大哥与小弟关系方式的选择,也与人口总量的相对多少有极大的关系。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是人口大国,天然地不可能依靠掠夺让国民富裕和发财。这个道理很简单,假设一个100万人口的国家去掠夺一个1万人的国家,后者每人有1万元,总共1个亿。他们的财富就算全部被前面的大国掠夺过去,让100万人一平分,每一个人就只得到百分之1,只剩100元钱了,微不足道,还落个掠夺的骂名。而小国就不同,稍微掠夺几个国家就可以让自己瞬间暴富。以上案例反过来,一个1万人口的国家通过发展武力强大到可以去掠夺旁边100万人口的国家,后者就算很穷,每人1千元,总共10亿。全部掠夺过来后被1万人一平分,每人就是10万元,立马就暴富了。这个道理如此之简单,所以你看历史上欧洲发达起来的强国大多都是习惯搞全球掠夺。他们通过掠夺真的可以发财,但中国不行,就算把很多国家挖地三尺全抢光,也没法让中国人发财。这道理看起来很深刻,但其实就是一个特别简单的小学算术问题。只不过是大多数政客、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专家们小学算术都快忘光了。
所以,中国不会称霸搞掠夺,不是仅仅因为中国道德高尚,是真的因为掠夺来的东西不够塞牙缝,没法让中国人共同富裕,还落个骂名,不划算。中国的外交界、学术界应该把这个算术题算给其他国家听,就可以把中国为什么不会在国际上搞掠夺,不会称霸的科学道理讲清楚了。
美国是处于中间状态,人口总量在2024年达到3.4亿,要说少还真不少,可是要说多又只是中国四分之一。美国现在很多掠夺尤其金融掠夺依然是很成功的,可还是填不饱肚子啊 —— 你一个3.4亿人口的国家,接近整个欧洲人口总量的一半,怎么可能仅靠掠夺活下去?想收割中国这个大国又干不动。这就是美国霸权今天面临的最大难题。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很早就意识到必须发展制造业,得靠自己生产获得财富,不能仅仅靠金融掠夺。但他们在金融掠夺的道路上走得实在太远了,搞金融收割的能力的确很强、过去搞成功了很多回,自鸣得意得很啦,现在想回头已经比较难了。中国应该接受美国的教训。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或自己的文化理念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说服不了别人。我们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明问题,才有可能让全世界的人都理解清楚。
站在其他国家自身利益的角度,应该如何看待与处理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呢?
二、一个极特殊历史案例 —— 南方吴越国王钱镠遗嘱
钱镠(852~932年),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钱镠生于杭州临安县石镜乡大官山(现称功臣山)下的临水里钱坞垅。相传他出生时突现红光,且相貌奇丑,其父钱宽认为不祥,就想把他直接丢进屋后的井里淹死算了。但其祖母怜惜这个孙儿,才保全了他的性命,因而给钱镠取了个乳名就叫“婆留”(“阿婆留其命”之义)。而这口井后来也被称为“婆留井”,现在还作为一个景点。
婆留井在杭州的位置
钱家是千年望族,后世有无数杰出人物,包括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都是钱镠后人。无论中原如何改朝换代,都影响不了钱氏家族的长久兴旺。之所以如此,与钱镠极为深刻地参透历史规律,并以遗嘱和《钱氏家训》传与后世有极大关系。
钱镠自幼学文习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刚成年的时候是以贩卖私盐为生。在乾符二年,也就是公元875年,钱镠投奔石镜镇将董昌从军,被董昌任命为偏将。钱镠在董昌这里展现了非常卓越的军事才能,东征西讨、屡出奇谋,立下很多战功。到了天启三年,也就是公元887年,董昌被正式任命为越州观察使,钱镠则为左卫大将军、杭州刺史,两人分据浙东、浙西。后钱镠持续升迁,至乾宁元年(公元894年),钱镠又获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荣衔,成为使相。
但到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改变钱镠命运的事件。董昌越来越膨胀,在越州自立为帝,建立大越罗平国,改元顺天,并任命钱镠为两浙都指挥使。董昌算是钱镠人生第一个贵人,也是在董昌手下一路高升的,但钱镠对董昌自立为王在理念上坚决反对。《资治通鉴:唐纪七十六》是这么记载的:
镠遗昌书曰:"与其闭门作天子,与九族、百姓俱陷涂炭,岂若开门作节度使,终身富贵邪!及今悛悔,尚可及也!"昌不听,镠乃将兵三万诣越州城下,至迎恩门见昌,再拜言曰:"大王位兼将相,奈何舍安就危!镠将兵此来,以俟大王改过耳。若天子命将出师,纵大王不自惜,乡里士民何罪,随大王族灭乎!"昌惧,致犒军钱二百万,执首谋者吴瑶及巫觋数人送于镠,且请待罪天子。
也就是说,钱镠压根不认为董昌闹独立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钱镠先是写信力劝董昌:与其关起门来作皇帝,最后必然与九族、百姓生灵涂炭,不如开门作个节度使,可以享受终身富贵。如果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但董昌不听,执意要自立为王。钱镠就带着3万兵马到越州城下,亲自面见董昌苦劝:你位至将相,干嘛要舍弃安逸而置自己于危险的境地?我带兵来这里只是希望你赶紧改过。如果天子命人带兵征讨你,就算你自己不珍惜你自己,你管理的百姓有什么罪?要跟着你一起灭亡。董昌这才害怕,把主要谋划闹独立的吴瑶及巫觋等几个人送给钱镠,并且向天子请罪。由此可见,董昌闹独立是被手下人鼓动,自己并不坚定。尤其在做这个事情之前没有去征询他最得力的战将钱镠的意见,完全是瞒着钱镠干的这个事情。钱镠对此始终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董昌大错已经犯下,同年五月,唐昭宗削除董昌官爵,又封钱镠为浙江东道招讨使、彭城郡王,命令他讨伐董昌。钱镠很快击败董昌,董昌在被押解到杭州的途中,于西小江投江自尽。钱镠惩处了主要的罪犯,余者不再追究。同年十月,唐昭宗任命钱镠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又加检校太尉、中书令。乾宁四年(公元897 年),唐昭宗赐给钱镠丹书铁券,本人可免除九次死罪,其子孙后代可免除三次死罪。钱镠的丹书铁券是中国最早的铁券,这个特别珍贵的文物现今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钱镠确定一定要永远依附中原的理念时,唐朝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末期。即使在唐朝灭亡后,钱镠依然坚定确立永远依附中原的理念。这使吴越国在五代十国的高度混乱时期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史书记载的钱镠丹书铁券唯一使用记录却是发生在明朝永乐年间,钱镠后人钱用勤时任刑部尚书,因其“坐事当诛”(具体罪名未详,有推测可能与官场牵连有关)。其家人情急之下取出祖传的唐朝所赐的这个丹书铁券,赴京面呈明成祖朱棣,请求依铁券特权赦免。明成祖查阅史料核实铁券真伪及历代传承后,认可了这一“先朝恩典”,最终赦免了钱用勤的死罪。
钱镠不仅本人在世建立吴越国时确立一定要永远依附中原的理念,而且立下遗嘱要后世永远遵守。吴越国曾以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形式存在,即使中原发生动乱处于混乱状态,路途中间有敌方阻隔,只要有可能,绕道也要到中原京城向皇上进贡。只要条件一旦成熟,就迅速归附中原王朝。另外写下《钱氏家训》传与家族后人。
钱镠遗嘱共十条,完整版很容易在网上查到,就不全列出来了。前三条如下:
要尔等心存忠孝,爱兵恤民。
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
要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如违吾语,立见消亡。依我训言,世代可受光荣。
......
也就是说:必须心存忠孝,珍惜士兵和百姓的生命。只要是中国之君,就算改朝换代,也要善待。只要遇到真正的明主,就应迅速归附。
这和民间流传的一个理念“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看起来完全相反。为什么要这样?甚至可能有人认为这不是投降主义吗?
问题在于,什么是正确的理念并非绝对,而是受历史和地理环境重大影响和决定的。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得中原者得天下。吴越之地耕地狭小,往南是崇山峻岭,向北向西都是门户大开,很难有自我防护能力和战略纵深。这个地方又因农业产量较高,非常富庶。因此,中原一旦安定,必然要来夺取这个地方,这就命中注定了其不可能长久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钱镠特别深刻地理解到了一个历史的铁律:
一个不可能长久成为鸡头的地方,如果硬要闹独立做鸡头,最后这样的头全都被砍掉了。
注定会被砍掉的鸡头,肯定不如长久的凤尾。所以,只是自己想宁做什么,不做什么是没用的,得看地理位置的命里注定你能做什么,绝对不能做什么。
台湾人需要学习的不是什么民主自由,那都是小国文明思维。他们需要认真学习的是钱镠主义。大陆称台湾什么?“宝岛”,就这你还想闹独立?扯其他的任何道理都是白搭。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台湾受中国之外其他地方影响极小,自然就是中国的。大海航时代来临后,中国制海权未受重视,台海就成了天堑,而掌握制海权的国家来台湾很方便,使其命运遭受波折。现在中国逐渐掌握全球制海权了,台湾很自然又会回到祖国怀抱。
澳门人就具有深刻的钱镠主义思维,特别认可回归祖国。我曾听过一个澳门官员居然给内地政府官员上党课,对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的道理比我此前见到的绝大多数共产党员理解得都更加深刻。澳门回归以后人均GDP狂增了约一个数量级,澳门政府动辄给澳门全员发钱。
香港在这一点上就远远不如澳门理解得清楚。整天受小国文明理念影响,扯一堆无聊的道理,还自以为得意。就像台湾人现在谈起民主自由这种小国文明理念还自以为得意一样。
为什么西方式的民主是小国文明思维?大搞民主的结果就是分裂。西方没有建立大国的传统,不知道该如何建立维持大国长久生存的文明。好不容易搞出个欧盟,动则还面临解体危机。所以他们能考虑的就是不让其他国家发展成大国,以免反过来把自己给吃掉了。民主的本质就是分裂,他们在全球推行民主就是阻止其他地方发展成大国的最关键手段。但这是一把特别锋利的双刃剑,在把其他国家搞分裂的同时,也通过民主把自己搞分裂了。这就是英国等曾经的殖民者,为什么最终从全球性的帝国迅速分崩离析的关键原因所在。如果美国坚持搞民主,最终也会把自己搞分崩离析的。
中国在国际上应该宣传什么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孔子的儒家思想?宣传这个想达到什么目的?是想让他们学会如何建立长久的人口大国吗?目的都没搞清楚嘛。我们的外交部、国际关系的学者在国际上应该大力宣传的是钱镠主义思想,这样其他国家就会明白如何与中国相处了。用什么逻辑来宣传和证明钱镠主义思想?就用前面证明过程中用到的小学三年级以下的算术工具,别扯其他东西太多了,说多了其他国家的人听不懂的。
当年的苏碌国(在今菲律宾的苏禄群岛)是三王共治:东王,西王,峒王。其中以东王地位最高。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三王携家眷和官员共340人和贡礼远渡重洋到中国访问,一踏上中国的国土就在沿途得到当地官员的盛情接待,最后也受到明朝永乐皇帝的盛情款待。在北京渡过了愉快的22天。但永乐皇帝回赠给苏碌国王的礼品直接经济价值超过1.2万两白银,这还不算一进中国的沿途地方接待、安置东王葬礼和家属及后人的费用。苏碌国王携带的进贡礼品价值没有找到明确记载,但以另一个案例可见回礼之厚。苏门答腊使团进贡200斤胡椒,当时市场价20两白银,而明朝回赠黄金100 两(价值 1000 两白银),居然是贡礼价值的50倍。
后回程途中经过山东德州时,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病逝。永乐皇帝派礼部郎中带祭文赶赴德州,以藩王之礼安葬东王,还赐谥“恭定”,并亲撰碑文。后东王长子回国继任,东王妃和两个次子在德州定居下来守墓。他们过世之后也都安葬在德州。东王后人在清代申请加入中国籍。到现在东王后人已经传了22代以上了,很多温姓和安姓就是他们的后人,已经与普通中国人无异。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具有如此之强的同化能力?使得过去和后来的不同民族融合成一家,这是有深刻道理的。
但小国文明的民主制度发展结局如何?看看美国就知道了,美国是一个著名的移民国家,来自不同地区的人能够融合吗?一切融合都只是表面的。有人说美国不是一个熔炉,而只是一个焖锅,最多是汤汁有些杂味,但放进去的什么料,无论焖多长时间,最后还是什么料。在美国的华人永远是华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美国人,一百代以后也还是如此。黑人永远是黑人、白人永远是白人、墨西哥人永远是老墨、印度人永远是印度人......
今天我们当然不用再简单地重复历史,去搞进贡和厚礼回赠的游戏了,但中国会在新的历史时代,用符合今天历史的方式去厚待真心愿做中国小弟的国家,真正地平等互利。只要搭上中国发展的历史快车,大量中小国家很快就可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人民的富裕。在此过程中也为中国产品和工程能力找到新的市场,这类案例已经越来越多。
三、美国最终的命运
我一再地强调,美国是不可能与中国争老大位置的。中国人口总量是美国的4倍,比美国加上其所有盟友的总和还要多,是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富裕出半个欧盟的人口,你还和中国争个啥?当中国没有工业化,还处于农业时代时,美国有文明代差优势。但中国现在已经实现工业化,那美国就别再费事动任何脑子了。正如我曾在过去文章中一再强调的:
在相同文明时代,绝对的块头绝对地压倒一切。
从军事角度说,战斗力是与数量的平方成正比的。中国相对美国4倍的人口数量优势,由此形成的综合国力优势,美国必须要拿16倍的文明质量优势才能弥补,5倍、10倍优势都不行。现在美国在文明的质量上相对中国都没多少优势可言了,甚至越来越多领域的质量优势都被中国反超了,那还有什么蹦跶的必要呢?
对美国人来说迟早会认识到,与中国竞争纯属鸡蛋碰石头。这个甚至与战略策略的正确与否都没啥关系,任何人去美国做总统结果都差不多。折腾得越多,只不过是使得国际主导地位在中美之间的转换实现得更快一些而已。如果能够理解到中国的大国文明传统,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会真心对自己的小弟好。不要用欧洲小国海盗和抢劫者传统思维模式,来思考未来中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国际格局。
做中国小弟不会吃亏,与中国作对者却必然灭亡。
印度还没完全实现工业化,美国与印度相比还有文明代差优势。所以,美国未来国运唯一的悬念是与印度争老二,至于老大的位置想都别再想了。一切还以为美国能继续维持霸权十年以上的,都属于小学二年级的算术都还没学好。
延伸阅读:
如何以DeepSeek为契机实现信息技术全面超美?对美航母的破相能力——对中国来说,美国航母无用论已经成为事实(四)
水运差异的国运天注定 —— 美国成为中国小弟的准确时间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