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个话题,我们编辑部竟吵起来了

500

懂美学的人,连颜值都会变高  

少禾说:

哪吒上线了,狮子王上线了,怀旧风又开始吹起。

编辑部里,在讨论童年记忆时,发现来自台湾小伙伴的童年和大陆童鞋的童年记忆,差别很大,80后90后和95后的记忆也不同,“nonono这不是我的童年”,为了这个话题,我们快吵起来。所以,干脆把编辑部讨论的情况,直播给大家。也许你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回忆。

我不是喜欢过去

只是怀念那段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

只是挂念曾经陪我一起走的人

500

 

 

500

大陆x台湾动画片大对比

#来自大陆小伙伴的动画回忆#

 

500

对于80后和90后来说,童年回忆也是不一样的。

说到动画片首先想到是小蝌蚪找妈妈、雪孩子等这些经典动画。

500

500

《天书奇谭》是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出品的动画长片。上海美术真的是过去中国动画的巅峰。

500

500

寓教于乐是《黑猫警长》的一大特色,导演曾表示《黑猫警长》就是完全体会了带有科学型的,不是单纯说教性的,是有趣味性的儿童教育。

500

500

500

500

《鼹鼠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动画片。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让我知道什么叫做温暖,轻松,平和。

500

500

无论从综艺还是到电视电影,《葫芦兄弟》的各式改编也是从未停止过的,但经典就是经典,葫芦娃留在我心中永远是最初的模样。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个瓜,风水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这熟悉的旋律一响,你脑海中浮现出的是无数个“爷爷爷爷”还是7个本领超群的葫芦兄弟呢。

500

500


 

500

500

在豆瓣上,按照选项定位一下,评分从高到低出现的第一部动画片是《虹猫蓝兔七侠传》,评分高达9.5分。

 

500

男儿有胆气,仗剑走天涯,女儿有剑心,柔情满山岗。

我至今记得虹猫少侠和蓝兔宫主意气风发去寻找其他五侠的样子,我依然记得黑小虎不得不听从父亲的命令却默默喜欢蓝兔保护她的场面,我还记得七剑合璧的风采……

500

500

小时候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时总是羡慕小头爸爸经常和大头儿子一起想很多奇妙的点子。前几年央视重新制作了新版播出,画风虽然精致,但总觉得那不是熟悉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了。

500

500

是他,就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英雄,小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今年暑期档上线,获得一致好评。那霸占了我们童年的《哪吒传奇》,动画片列表中怎么可能少了小小年纪,敢爱敢恨的他。

500

500

500

500

明明长得一摸一样的《蓝精灵》们,我们要怎么加以区分?“我讨厌这样。”挂在嘴边的一定就是厌厌啦,不得不说《蓝精灵》把每一个小精灵的性格都塑造的淋漓尽致。

500

500

500

耀眼的光芒照亮我的心房 ,给我的歌声插上飞旋的翅膀 。像闪电,冲破黑暗和邪恶 ,像曙光,拥抱生命的希望。相信《小鲤鱼遇险记》中小美美的歌声曾感动过无数小朋友。

500

500

经典的动画片实在太多,《围棋少年》、《中华小子》、《东方神娃》等等,想到这些童年动画片,你是不是想起了小时候每晚守在电视机前的自己?你还记得播放平台吗?

 

500

 

500

 

没错!必须是我们的CCTV14少儿频道啊!

“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

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

天好看地好看

还有一起快乐的小伙伴”

 

500

还有他们,我们的那些老朋友们。月亮姐姐、红果果绿泡泡、鞠萍姐姐、顽皮、董浩叔叔、金龟子、小鹿姐姐、跳跳龙……

真是满满一波回忆杀啊!那你好奇台湾的小朋友都在看什么动画片吗?也有这样的平台吗,来,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

500

#来自台湾小伙伴的动画回忆#

500


台湾的影视文化在90年代初正好遇上迪斯尼、Cartoon Network的海外扩张潮,台湾也在当时引入这两个频道,于是美日动画渐成一代学子的童年回忆。

 

500

迪斯尼频道

 

500

Cartoon Network

 

以下就跟大家聊聊,那些年台湾孩子间最流行的动画片主题:

中国系列:《中华一番》、《神鵰侠侣》

台湾引进不少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的日本动画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中华一番》。但大部分小伙伴看完后,记忆里充斥的都是那格斗技般的烹饪方式、超现实的料理组合,还有情感狂奔的夸张表情,例如可以瞬间支解全牛的"猛牛青龙斩"。

500

猛牛青龙斩ing 

500 

猛牛青龙斩ed 

500 

号称把整头猪都包进去的宇宙大烧卖 

还有一言不合就拿菜刀互砍的雷恩与一丈青向恩 

500 

以及评审们尝到美食后的颜面崩坏

500 

还记得那些年《中华小当家》中的彩虹屁吗?这些评委可以说是彩虹屁的鼻祖了吧~

《神鵰侠侣》则是日本改编金庸作品的动漫初登场,剧情基本上跟小说相去不远,只是考虑到动画节奏,稍有删改。虽然现在看来画风有些怪异,但在当时可是家喻户晓的神作。

500 

当年的广告图 

500 

这是小龙女(后面的是郭靖) 

500 

姑姑的侧面 

500 

熊孩子时期的杨过(真的一脸熊孩子样) 

外星人系列:《Keroro军曹》、《外星人田中太郎》、《Ben 10》

孩子总对世界的神秘充满兴趣,因此以外星人为主题的动画也很受欢迎,其中来自日本的代表作有《Keroro军曹》、《外星人田中太郎》,美国的则是《Ben 10》,然而两国对题材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日本动画的重点常在描绘外星人与地球人的互动过程;美国动画则聚焦在主角如何驾驭、控制外星力量,进而击倒其他邪恶外星势力。

500

《Keroro军曹》描述一群青蛙型外星人来到地球后,策划各种侵略计划结果笑料百出的故事。

500

《外星人田中太郎》则讲述名为田中太郎的外星人转学生至戸成小学后引发的诸多骚动。

500

《Ben 10》的主角田小班意外获得能化身为十种外星英雄的超能力,每位英雄皆有所长,小班因而一肩挑起保卫世界的任务。这部动画也探讨了"何谓英雄"这个主题。

日常系列:《樱桃小丸子》、《摩登原始人》

孩子会透过家庭与学校等机制逐渐社会化,亲情与人际关系更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因此这类日常向动画的收视年龄十分宽广,有些家庭甚至吃饭时全家共赏。然而即便题材类似,日本的《樱桃小丸子》还是比美国的《摩登原始人》受欢迎多了。

500

《樱桃小丸子》描绘1970年代的日本家庭日常,背景设定在静冈县清水市。

500

《摩登原始人》虽以石器时代为场景,说的却是1960年代的美国家庭故事。

在过去网络尚未普及,大陆也好,台湾也是,看个动画片都得按电视时刻表来。

所以同学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你有看昨天那集吗?太帅了!"

"今晚六点,记得开电视喔!"

回首,都是笑中带泪的童年岁月。


 

500

500

大陆x台湾童年零食大PK

#大陆小伙伴的零食记忆#

500

谈起我们童年的零食,你想到的第一个是什么?辣条抢个c位,大家没有意见吧。

500

辣条辣片可谓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童年零食了。小时候,辣片是一角钱一片,我总是能从沙发缝里摸出一两角钱,背着爸爸妈妈偷偷去买,回到家之后,第一件事总是先漱口,因为辣条辣片味道比较大,害怕他们会发现。

现在回想起来,他们可能早就发现了吧,只是不想揭穿而已。

到了大学之后,还经常和朋友一起买比巴卜吃,总是开玩笑说它是最物美价廉的零食,18年不涨价!小时候身上书本上不知道啥时候就会多出比巴卜的图案(可以印在身上哒,吃过的小伙伴一定都知道)

  500

不知道各位inker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上课想吃零食,又害怕零食声音太大,明明是很脆的零食,总在嘴里含软了再吃。

500

500

脆脆硬硬的南京烤鸭绝对是其中的一员,不过现在也是依然可以在小超市见到它的身影。

 

500

 

关于魔法士呢,我小时候听说过一个很恐怖的传说,说它是用尸油做出来的,这可把小时候单纯的我吓得不浅。我从小学听说过这个传说后,一直到高中后才敢再次尝试魔法士。

 

 

500

500

500

大龙虾糖的历史可就悠久了,这是活在我记忆里的花生酥糖。小时候过节送节礼,总会见到它。长大后偶然有一次在超市中又碰到了这个糖,真的很难吃,或许这就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但因为我们吃过很多更好吃的糖,这个糖只能在记忆里很甜了。

500

我们小时候都叫它小草,只要一角钱,里面还有简易的小跳棋,肯定有人为了专门要小跳棋买了小草。我就这样做过,留言板青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好不好~

500

满满的回忆杀,那在网购、便利商店还不流行的年代,台湾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有趣的零食吗?

500

 #台湾小伙伴的零食记忆#

500

一般台湾孩子都会去三个地方买零食吃:夜市、柑仔店、福利社。夜市、柑仔店、福利社。

夜市就不用说了,从电器用品、宠物、各类小吃、零食到衣物,应有尽有。

500

夜市里的零食们

"柑仔店"其实就是杂货店的闽南语,里面卖些家居用品,特点是灯光昏暗、装潢简陋,但人情味十足。柑仔店做的是街坊生意,来光顾的通常是附近的家庭主妇或小孩,消费本身就是一种社交,除联络感情外,偶尔还能赊赊账。但随着老小区逐渐都市化,居民的购物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柑仔店让位于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与超市,目前已不多见。

500

柑仔店

福利社则是附属于学校的小商店,可供师生购买零食、文具与饮料,听过罗大佑那首《童年》的小伙伴们,可能还记得这段词: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

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这大概是任何年龄层都会有的忧愁。到底台湾孩子都吃些什么零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500

首先是和我们一样的汉堡软糖,听说台湾的小朋友也喜欢一层层撕开吃。

500

沙士糖(沙士是一种类似可乐的碳酸饮料)

500

草莓棒棒糖(草莓样的包装纸真的很讨喜)

500

知心软糖(拜拜、过年招待客人必备)

500


森永牛奶糖(柑仔店热销)

500

各种口味的义美小泡芙

 

500

 

孔雀饼干(里面没有孔雀,孔雀是品牌名,但饼干真的好吃!)

500

 

新贵派饼干(有很多口味,巧克力、草莓、花生)

 

500

 

可乐果(其实就是碗豆酥饼干,但因为这款饼干一开始是由蚕豆制成的,所以也被称为蚕豆酥)

500

玉米浓汤棒(又香又浓,小朋友都爱)

500

 

麦芽糖饼干

500

日正爆米花(放在家里瓦斯炉上加热就可以吃到DIY爆米花啦!)

 

500

 

爱之味牛奶花生

 

500

 

同场加映!爱之味红豆粉粿!

 

500

 

小美冰淇淋(小小一盒,经济实惠,掀开盖子,奶香扑鼻)

500

 

小美红豆粉粿棒冰!(台湾人真的很爱吃红豆粉粿)

500

 

乖乖桶(很多孩子过生日都请全班同学吃这个,里面有各种饼干、糖果)

500

养乐多(来自日本的乳酸饮料)

500

健达出奇蛋(外层是巧克力,里面是随机的小玩具,有时运气好可以拿到限量版)

500

 

羊妈妈羊乳片(嚼起来有淡淡奶香,柑仔店与福利社都会卖)

童年零食当然不止这些啦,但相信上面出现的每个零食都会给大家满满的回忆。零食承载的不仅是童年时光,还有整个年代的记忆,一口咬下,满是时代的滋味。

 

500

500

大陆&台湾童年游戏都一样吗

#大陆小伙伴的游戏#

现在孩子几乎人手一机,无论去那个地方这一点都是相同的。但台湾和大陆的童年游戏也是特别相似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在信息化时代到来前,大陆和台湾的小朋友们都玩什么呢?

500

 

大型集体抓人游戏相信大家都体验过吧,简单的一个抓人小游戏分化出老鹰抓小鸡、捉迷臧、木头人、三个字等等。没有电子的时代小朋友们为了玩也是绞尽脑汁哇。

500

 

大型的集体游戏除了抓人的,还有围圈圈形式的,比如丢手绢、切西瓜。可能不同地区的名字会不一样,但第一步是无论小男生小女生都会手牵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准是没错的。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她,快点快点抓住她,快点快点抓住她!童年的声音,余音绕梁。

 500

500

500

此外还有一个消耗体力型的集体游戏,丢沙包~

沙包也是个万能游戏了,可以很多人一起丢沙包,可以单人踢毽子似的踢沙包,还有单手抛的小沙包,你们都玩过哪些呢?

500

翻花绳和东西南北应该是女孩子们之间最喜欢玩的游戏了,简单,而且没有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下课时间比较短暂或者下雨天不适合外出的时候都可以。

小时我总是缠着妈妈陪我一起玩翻花绳,妈妈技术比较高,她还可以做出小螃蟹,降落伞一些复杂的形状。我学会后总喜欢跑到班级和小朋友们进行炫耀,小时候叽叽喳喳的样子真可爱。

500

500

    

500

500

两个小女孩一起玩的游戏有啦,那小男孩们该玩什么?小时候总有爸爸吸烟喝酒留下的纸壳包装,把他叠成结实的正方形厚纸片,一个“元宝”就完成了。

元宝是有竞争关系哒,输了的小朋友要把元宝给对方可不要哭鼻子。但元宝后来就发展成为集卡片了,会有单独卖的卡片,方便面里也会有。一个小男孩能有一整鞋盒的卡片,那绝对是他的小宝藏。

500

弹玻璃球,打溜溜球,这是我小时候对于这项游戏最经常的称呼。放学后在家里的院子,在学校周围都可以玩一会再走。

500

可是今天什么玩具又没带,我们玩什么呢?

跳房子吧!我画,你去找石头!!

好啊~

小时候的一拍即合就是那么简单

 500

500

#台湾小伙伴的游戏#

虽然台湾和我们的动画片零食是有比较大的不同的,但游戏却几乎是一样的。在台湾,只要是80-90年代的孩子,应该都跟同学一起玩过”鬼抓人”与“老鹰抓小鸡”。

500

所谓”鬼抓人”其实就是升级版的躲猫猫(捉迷藏),但通常会去掉躲藏的部分,增加一些禁抓条款,以提升游戏难度。如果最后全体玩家都被抓到,那么就算"鬼"赢了!这和我们是一样哒~

出了人力合作的游戏外,台湾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有很多可爱的小玩具:

500

翁仔标(又叫尪仔标),早期在上海被称作"香烟牌子"。翁仔标玩法众多,可以比大小、相互击掀等,因此大家都竞相收集。

500

打弹珠,跟翁仔标一样,是竞争性很强的游戏,因此颇受男生喜爱。当时村内孩童还会互比弹珠、翁仔目标收藏量与战斗力,藉此决定地位排序(真是大人社会的缩影)。

 500

日月球,也就是日本的"剑玉(けん玉、Kendama)",《机器猫》中的大雄偶尔也会玩。

 500

水鸳鸯,其实严格来说这不算童玩,而是一种带有危险性的小鞭炮。因为爆炸声音大,故调皮的熊孩子常用来吓人。

500

陀螺,孩子常在庙埕或三合院里一起玩,比谁的陀螺转地最久最稳

 500

战斗陀螺,自从日本动画"战斗陀螺"在台湾开播后,大家就迷上了这种玩具。玩法其实跟传统陀螺类似,只是战斗陀螺会故意让陀螺们撞在一起,直接挑战陀螺的稳定度,有时一场下来,陀螺没什么损伤,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500

《战斗陀螺》动画

500

游戏王卡,其流行原因跟战斗陀螺类似,是被日本动画"游戏王"炒热的周边,分怪兽卡、魔法卡、陷阱卡三类,每张卡牌效果不同,采回合制,生命值归零即宣告落败。

500

《游戏王》动画

 500


库洛牌,也是因动画《库洛魔法使(又名百变小樱)》而爆红的周边,当年的孩子虽然也用来竞赛,但因卡牌没有固定效果,所以最后常是双方各说各话。故孩子们主要还是收集,顺便鉴赏一下卡牌上的漂亮小姐姐们。

 500

《库洛魔法使》动画

是不是都一样的眼熟,小朋友们的爱好总是那么出奇的一致。

就像电玩时代来临后,这些玩具便逐渐被历史的洪流吞没,大陆也是,台湾也是。几乎见不到放学之后大家呼朋唤友一起聚集玩捉迷藏的场面。见不到两个小女生在马路边上玩着翻花绳等妈妈的场景。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