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讲古:古旪克由

500

甲骨文、金文【(十口、中口、申口)古(口上一竖指事)叶(一竖贯穿口上部)旪(协)克(叶人:舌人)由(口上一水滴指事)】互为异体分化字。

古(中口)、古(叶旪协)、由三字同版:

合集 20149反 癸酉卜:不其雨。 正 1 辛巳卜,(旪):王令並、𤰇(箙)。 (“王”字缺刻橫畫)2 辛巳卜…古(中口)、𤰇(箙)。十月。 3 …並由(口上一水滴指事)。 師小字—師賓間

甲骨文字诂林:甾729缶730由732胄734叶协735克739克攵1003

2205宀甾2206克永2314彳克2315彳甾(迪)2356古2932

500

​甲骨文【古(十口、中口、申口)】用作贞人名、人名、方国名。词例:其从王古。不从王古。

合集 9560 甲子卜賓貞:(畢)※才(在)疒(疾),不从(從)王古(中口)。 2 鼎(貞):其从(從)王古(中口)。 4 甲午卜貞:尞(燎)于岳*三小,卯一。 二 5 貞:尞于岳*三小牢,卯三。 二 6 丁巳卜賓貞:令易(賜)疋食,乃令西史。三月。 二 7 壬午卜賓貞:(禦)(畢)于丁。 三 8 貞:于帚(婦)(禦)(畢)。三月。 三 9 己丑卜賓貞:今早商(刈)。 二 10 貞:今早不(刈)。 二 賓三

合集 17579 古(申口)示十屯㞢(又)一亅(奇)。㱿。 典賓

500

殷商晚期金文【姑(女申口)】词例:文姑。构件中或申(毌、贯),寓意贯通古今、论事公平公道(不诬古、不诬今,纵向横向皆不偏不倚)中肯可信。唐兰释读为古。李孝定以为非从毌声。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五》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合集 6827反 王(占)曰:“伐■…■。” 2 賈(貯)入十(?)。 (甲橋刻辭) 正 1 …其鹿。2 …。 3 貞:旨弗其伐(薛)白(伯)。 4 辛酉卜,古貞:旨白(伯)。 5 貞:旨弗其〔〕白(伯)〔〕。 典賓A

500

甲骨文【古(口上一竖指事)叶、旪(一竖贯穿口字上部)由】词例:古(旪:协)王事、古朕事、克古(旪)王令。也用作贞人名。《诗经·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

行人(使者)往来传达旨意:

合集 5444 □辰卜:令雀往,(古)王史。 一 二告 2 鼎(貞):※不我多朊(?)臣永(侃)。 二 師賓間A

合集 5456 丁未〔卜〕。 2 戊申卜。 3 鼎(貞):行(古)王史。 4 行(古)。 5 鼎(貞):叀(惠)戉。 6 鼎(貞):及、※。 7 鼎(貞):舞,㞢(有)雨。 典賓B晚

合集 5479 丙午卜,𡧊(賓)鼎(貞):旨弗其(古)王史。 三 二告 2 鼎(貞):旨(古)王史。 三 (“旨”字缺刻橫劃) 3 鼎(貞):叀(惠)𩏏令往于※。 三 不鼄 4 鼎(貞):徝。 三 不鼄 典賓B

合集 20534 丙寅卜,(古:旪),王告取兒□。(古:旪)(占)曰:若,往。 師小字

讲述古人故事说明道理事由来龙去脉,上传下达監督协调人力物资以助君王成事。演变成写诏书时添加历史事迹之类,便于宣读圣旨时以史为鉴,尽可能促使军政大事办理成功。因此,释读为古(盬)、叶(协)、由,都是正确的。

缅甸语gu的含义就是【助】,常用词组gu nyi含义为帮助,nyi(平声)含义是【齐、平均】,齐心协力。助力的关键也往往在于均匀出力,比如一起抬重物。

而xiei含义则是【古】,词组xiei kit就是古代。

nyi(高降调,普通话去声)含义则是【議】,词组nyi naing就是协商(议论)

500

甲骨文【由(口上一水滴指事)】词例:有疾齿惟有由。

合集 2274反 雀〔入〕□百五十。 (甲橋刻辭) 正 1 丙子卜,𡧊(賓)鼎(貞):父乙異隹(唯)王。 一 二 三 二告 四 五 六 七 2 〔鼎(貞)〕:父乙不異□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3 乙夕㞢(有)疒(疾),隹(唯)㞢(有)由。 一 二 二告 三 四 4 乙夕㞢(有)疒(疾),不隹(唯)㞢(有)由。 〔一〕 二 三 四 典賓A

合集 10124 反 1 庚辰卜,爭*。 2 王(占)曰:“不隹(唯)帝害,隹(唯)由。” 正 1 鼎(貞):隹(唯)帝害我年。二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2 鼎(貞):不隹(唯)帝害我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二告

不唯帝害我年,唯由。

找理由。无论什么理由都好,千万不能是天谴。商朝人还是有唯物主义的。

中国人的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真的是源远流长。

真的是自古以来。

500

历代故事口口相传,说明因果来龙去脉,引用为古为今用、由来已久、必由之路。《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史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说文》古,故也。段注: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備於古。

汉· 王充《论衡》善行动于心,善言出于意,同由共本,一气不异。

《论语·雍也》谁能出不由户?《孟子》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天工开物》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隙防淫,是必由之。

《论语·为政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五》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500

甲骨文【克(叶人:舌人)】克凡(興)㞢疾。克古(旪)王令。

合集 13754 1 壬子卜,鼎(貞):亞克興㞢(有)疒(疾)。2 弗其克。 典賓B

合集 36909 丁亥卜,才(在)(來泉)(次),鼎(貞):韋𠂤,妹…又,王其令(宀印),不每(悔)。克(古:旪)王〔令〕。 2 韋𠂤,弜(勿),亡(宀印)。王其乎(呼)示京𠂤,又用,若。 二 二 黃類

借古讽今、针砭时弊、一针见血。舌战群儒、唇枪舌剑、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引用为克己复礼、克敌制胜。

競辯辨辦,競賽,辯論,辨別,辦法。

500

甲骨文、金文【胄(下或从目)】派遣宗亲贵族大臣监督。引用为贵胄、甲胄。

王事靡盬(古)。

金文、楚简【辜(羌古)公审胡虏或罪人】词例:

衍生故姑沽估诂固辜gu、苦枯ku、怙祜胡湖糊hu、油釉字,引用为故旧、姑舅、沽酒、估计、训诂、固执、无辜,忆苦思甜、枯木逢春,胡言乱语、糊涂、怙恶不悛,油然而生、釉色琉璃。

另有邮是郵的简化字。

形声字:汩、纽、协、助、客,引用为汩汩(口若悬河)。机关枢纽。协调、妥协、协助、说客。

……

甲骨文【古(中口、毌口)】丁山以为盾牌固守阙塞之口形,比较迂曲牵强附会。

甲骨文【古(口上一竖指事)由】孙诒让释读为由。郭沫若、金祖同、孙海波、李孝定、张秉权释读为古。杨树达、饶宗颐释读为叶(协)。于省吾释读为由(甾:载)。李孝定认为于省吾所举四字形应分别释读为由、甾,二者实非一字。屈万里释读为古(叶、由)。白玉峥释读为由,另举胄字例说明,举缶、寶等字例以备参考。

500

以古人故事说明道理事由来龙去脉,协助君王上传下达以成事。演变成写诏书时添加历史事迹和当事人功绩之类。关键在于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尽可能促使事情办理成功。因此,释读为古(盬)、由、叶(协),都是正确的。(又和了一手好稀泥。哦耶)

音韵

古故姑沽估诂固辜盬gu苦枯ku怙祜胡湖糊hu纽niu胄zhou油釉you叶ye协xie克客ke

缅甸语gu的含义就是【助】,常用词组gu nyi含义为帮助,nyi(平声)含义是齐、平均,齐心协力。助力的关键也往往在于均匀出力,比如一起抬重物。

而xiei含义则是【古】,词组xiei kit就是古代。

nyi(高降调,普通话去声)含义则是【协】,词组nyi naing就是协商

几个词发音互相滚作一团。

……

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古器(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古代乐器);古货(古代货币)。古风。仿古;考古;拟古。《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古代的事物,特指先哲的遗典、道统。古代的典章、文献。古义(古书的义理);古谊(古代典籍之义理);古逸(指未加纂辑的古诗文等)。《汉书·丁宽传》宽至雒阳,复从 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唐· 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甲骨文【㝬(胡)】词例:其于伐㝬矦(胡侯)。

金文【㝬(胡)】周昭王时期的㝬应姬鼎,较晚的㝬叔簠、㝬叔吴姬鼎、㝬叔㝬姬簋。 

胡国是周朝初年建立的一个归姓诸侯国,秦朝统一文字前,胡写作㝬。归姓是畏方(鬼方)之姓,据《山海经》记载为威姓,少昊之子,食黍;胡国铜器铭文记作媿姓,与商朝的鬼侯同姓,媿通威;《左传》胡国为归姓,归通媿, 胙土命氏为胡氏。

周原甲骨刻辞中有“其于伐㝬矦(胡侯)”的记载,记载的是周成王初期三监之乱的事情,胡国作为周王朝的联盟国,遭到叛乱势力的攻伐。

胡国的历史,屡见于周朝的文物,周初甲骨及周穆王时的铜器铭文都多次提到㝬侯。胡国曾随周朝太师师雍父征伐淮夷,“在六月,师雍父先派遣禹出使于胡侯,协商勘察道路之事;至十一月,师雍父始在胡地视察行军道路。” 1973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出土了一件春秋早期前段的㝬叔吴姬鼎,1978年,在陕西省武功县出土了三件完整的春秋早期前段的同铭㝬叔㝬姬簋,铜器中的吴姬与㝬姬为同人,系㝬叔之妻,吴姬是称其父国之名,吴为姬姓虞国,位于今山西省南部,㝬姬则是称其夫国名。由周昭王时期的㝬应姬鼎,直至较晚的㝬叔簠、㝬叔吴姬鼎、㝬叔㝬姬簋等器,可见归(媿)姓胡国与姬姓诸国通婚源远流长。 

《周礼·冬官考工记》:“妢、胡之笴(gǎn)。” 郑玄注:“妢、胡。胡子之国,在楚旁。”说明妢国与胡国盛产材质较好的笴,也就是箭杆。

西周时位于今河南漯河,故城遗址在今舞阳县莲花镇胡城集村,侯爵;春秋时迁于今安徽阜阳,故城遗址在今颍泉区宁老庄镇以东海孜寨古城子村一带,子爵,公元前495年亡于楚。《左传·定公十五(前495)年》:“二月辛丑,楚子灭胡,以胡子豹归。”“吴之入楚也,胡子尽俘楚邑之近胡者。楚既定,胡子豹又不事楚,曰:‘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二月,楚灭胡。” 

……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乐府诗集•木兰诗》燕山胡骑。《淮南子•人间训》亡而入胡。……将胡骏马。……胡人大入塞。

对西域诸国,汉、魏、晋、南北朝人皆称曰胡(包括印度、波斯、大秦等),唐人对印度则不称胡。如:胡沙(匈奴居住的沙漠地带;又指钱);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胡夷(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

胡奴(为奴的胡人;对胡人的贱称);胡市(与胡人交易);胡言(胡人的语言)。

狜 kǔ 〔~猔(zòng)〕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为吐蕃的一个部落,后进入云南。

字义引用逻辑分析如下:

①历代故事口口相传,口若悬河谈天说地,教训培养爱护,引用为谈古论今、由来已久、汩汩(滔滔)不绝、油然而生、釉色琉璃、胡考(元老)、故老相传、训诂、鬍须、三姑六婆、怙恃、保護、酸甜苦辣。【詩·周頌】胡考之寧。【毛傳】胡,壽也。【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鄭註】胡,猶遐也,遠也。【史記·諡法】彌年壽考,保民耆艾,曰胡。皆謂壽命遐遠。《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怙 hù〈名〉《聊斋志异•珠儿》六岁失怙恃,不为兄嫂所容。《正字通》怙、恃二字,分言之,父曰怙,母曰恃…合言之,父母通谓之怙。

古诂故姑汩gu苦ku怙护護胡鬍hu由油釉you

诂詁 gǔ〈动〉诂解(用当代语言解释古语);诂训(解释古书的文义。也用以指古言古义。同故训)。《汉书•扬雄传》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毛诗•周南·关睢》诂训传疏: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说文》诂,训故言也。

〈名〉陆游《万卷楼记》同字而异诂,同辞而异义。

篆文字形变化,导致后人误会:【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

胡 hú〈副〉任意乱来。如:胡画拉(瞎扯);胡柴(胡说);胡白(胡说);胡拿(胡闹);胡喷(胡说)

②集会上各抒己见,评判家长里短。集市上选出专人负责评估价格、税额,协商解决市场定价纠纷,进而收取评估费(又可能转变成税收的一部分)。引用为评估、沽酒。机关枢纽。协助、协调、妥协、克己复礼、说客。《晋书•甘卓传》估税悉除,市无二价。《玉台新咏•梁元帝·别诗》莫复临时不寄人,漫道江中无估客。《新唐书•陆长源传》乃高盐直,贱帛估。

估沽gu枢shu旪协xie客克ke

呄 gé 富翁。财富多。

《书·洪范》二曰刚克,三曰柔克。郑注:「能也。」《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后汉书•祭遵传》克己奉公。《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③聚众公审赏善罚恶,嫉恶如仇不容置辩,引用为固执己见、固陋、痼疾、禁锢、干涸、枯枝败叶、怙恶不悛。《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信守道义,安于贫贱穷困),小人穷斯滥矣。

鄙陋(见识浅少)。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鄙人固陋,不知忌讳。《论语•述而》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

辜罟固痼锢gu枯ku怙hu涸he

和平年代轻刑化,小罪不追溯。乱世用重典,重大罪过无限追溯。无论何时何地皆可论道评判。引用为罪罟、辠辜。

罟 gǔ〈名〉网的总称。引申为法网。《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固 gù 固谢(执意推辞;谢绝);固让(再三辞让)。《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固止之。

固必(一定);固当如此。《楚辞•屈原·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固执。固护(精神专一,意志坚定)。《列子•汤问》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唐· 杜牧《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坚固、稳固。固植(根基巩固。比喻意志坚定不移)。《楚辞•招魂》弱颜固植。《诗·小雅·天保》亦孔之固。传:「固,坚也。」

疾病经久难治的。后作「痼」。《礼记•月令》季冬行春令,则「国多固疾。」

《汉书•王商传》太后前闻商有女,欲以备后宫,商言有固疾。

锢 gù《为了忘却的记念》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明史•海瑞传》锢诏狱,昼夜搒讯。

涸 hé 〈形〉失去水而干枯。干涸。涸辙之鲋(喻处境十分危难、急待救助的人)。涸辙(鱼在干涸的车辙中。比喻处于困境之中,急待救援);涸泽(干涸的沼泽;抽干沼泽的水);涸溜(干枯的小水流)。《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尔雅•释诂》涸,竭也。《吕氏春秋•慎大》商涸旱。注:「涸,枯也。」

陆机《文赋》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竭;尽。涸思干虑(犹言绞尽脑汁)。《管子•牧民》措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

④以讹传讹,或借古讽今,引用为胡言乱语、胡编乱造。或引发疑问,引用为疑问代词。《庄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胡)惊邪?

胡 hú〈代〉怎样;何。《书·太甲下》弗虑胡获?弗为胡成?《诗·邶风·日月》胡能有定?《广雅•释诂三》胡,何也。

为什么;何。胡为(何为;为什么);胡然(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胡宁(何乃;为何)。《诗·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诗·郑风·风雨》云胡不夷?《诗·魏风·伐檀》胡取禾三百廛兮?《墨子•公输》胡不已乎。……胡不见我于王。《吕氏春秋•察今》胡不汉先王之法。……胡可得而法。

……

音韵

ywu←ngiwu⇔ngiou→you

gu古诂故固估姑沽辜ku苦枯hu怙祜胡湖you由油釉

祜 hù 受天之~。〈名〉福。祜休(吉庆,幸福美善)

怘 hù 护。2. 漏。3. 常。4. 安。怘 gù 古同“固”。

罟 gǔ 鱼网:「是犹无鱼而为鱼~也。」

 2. 指法网:「岂不怀归?畏此罪~。」

牯 gǔ 母牛;亦指阄割后的公牛;亦泛指牛。

牯 gǔ〈名〉母牛。俗称阉割过的公牛。亦泛指牛。如:牯子(牯牛。阉割过的公牛。多泛指牛);小孩不爱骑牯牛。

瓳 hú 〔?)~〕大砖。

轱 gū 〔~辘〕a.车轮,如「车~~」;b.滚动,转(zhuǎn)动,如「当心,别从坡上~~下去」。均亦作「轱轳」、「毂辘」(「辘」、「轳」均读轻声)。

轱軲 gū〈名〉车的前胡。车辕前端下垂的木棍,停车时靠它拄地以保持车厢平衡。如:轱轮(车轮子);轱轳(车轮子)。

秙 kù 禾麦不结实。秙 kū 禾苗枯槁。

鹧鸪 zhè gū 鸟名。

鹁鸪 bó gū 鸟名。

蛄 gū 〔蝼~〕见「蝼」。2. 〔蟪~〕见「蟪」。

蛄 gū〈名〉《说文·虫部》蛄,蝼蛄也。

唐· 李贺《昌谷诗》嘹嘹湿蛄声,咽源惊溅起。

蛄 gǔ「蝲蛄」( làgǔ)

跍 kū 蹲。

骷 kū 〔~髅〕没有皮肉、毛发的全副骨骼或头骨。

岵 hù 〈名〉多草木的山。《宋书》山匪阻而是岵,川有清而无浊。

……

個、箇 gè 同“个”。量词:三~月。洗~澡。2. 单独的:~人。~性。~位。3. 人或物体的大小:高~子。4. 加在「昨儿」、「今儿」、「明儿」等后面,与「某日里」相近。

个 gě 〔自个儿zìgěr〕自己。亦作「自各儿」。

凅 gù 遇冷凝结。凝固。

棝 gù 〔~斗〕古代一种射老鼠的器具。

祻 gù 祭。2. 用同“祸”:“异时~稔萧墙。”

婟 hù 爱恋不舍:“~权不欲归。”2. 好。3. 姓。4. 古同“嫭”,忌恨。释

崓 gù 岛:“此数人者,出没岛~。”2. 四周陡削,上端较平的山:“鸣鸡发晏~。”

崮 gù 四周陡削、山顶较平的山(多用于地名):孟良~(在中国山东省)。

〈名〉四面陡峭上端较平的山。多用于地名。如山东有「抱犊崮」、「孟良崮」

堌 gù 土堡;土城。《新唐书》筑堌以居,世号刘堌。

2. 河堤,多用作地名:龙~(在中国江苏省)。黄~(在中国山东省)。青堌集(在山东)。3. 冢堆。

锢 gù 束缚;闭塞。如:锢身(以枷锁加于人身);锢送(加以枷锁押送)

垄断,包揽。如:锢房(专房。指集宠爱于一身)

禁止参加政治活动或出任官职。如:锢籍(贬为庶人,居留原籍)

封闭;关闭。如:锢闭(关闭;禁闭)

稒 gū 〔~阳〕古县名,在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附近。

鲴 gù 鱼类的一属,体长而侧扁,长约三十厘米,银白带黄色。生长快,为重要的食用经济鱼类。2. 古书上指鱼肠。

〈名〉黄鲴,一种鲤科鱼,体长大而侧扁,大约30厘米,银白带黄色,口小,生活在河流、湖泊中,吃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

……

媩 hú 古女子人名用字。

猢 hú 〔~狲〕猕猴的一种,产在中国北部的山林中,能耐寒。亦泛指猴,如「树倒~~散」。

〈名〉猴。灵长类中除了人以外的成员。如:猢狲王(猢狲大王。戏称蒙馆先生。猢狲,猴子,喻指顽皮的学童);猢狲撮把戏(有什么本领拿出来)

鶟鶦 tú hú 白头翁(一种鸟)。

鰗鮧 hú yí 河豚。

醍醐 tí hú 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衚 hú 衚衕,胡同,巷。

蝴 hú 蝴蝶。种类很多。

鹈鹕 tí hú

箶 hú 〔~簏〕盛箭器。2.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

楜 hú 〔~椒〕同“胡椒”,果实可作调味品。

葫 hú 〈名〉〔~芦〕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盛酒或供观赏;b.这种植物的果实。

 2. 大蒜的别称。《尔雅翼》蒜有大小,大蒜为葫,小蒜为蒜。

鍸 hú 古同“瑚”,古代宗庙里盛黍稷的礼器。

瑚 hú 〔~琏〕古代盛黍稷的祭器,用以喻人有立朝执政的才能。瑚簋(宗庙盛黍稷的礼器)。

 2. 〔珊~〕见「珊」。《说文》瑚,珊瑚也。

糊 hū 词缀∶叠用在形容词后加重程度。如:黑糊糊,粘糊糊。

煳 hú 同糊 hú〈形〉食品、衣物等经火变得黄黑发焦。如:糊饭;馒头烤糊了。锅糊了。

餬 hú 同糊 hú〈动〉涂抹。如:餬名(糊盖试卷上的姓名);餬刷(裱背书画用的刷子)。

用浆或粘剂涂抹附着、粘合。糊刷(裱糊上所用的鬃质扁形刷子);糊纸(用纸沾贴上去);糊裱(用纸等糊窗户、墙壁、顶棚等)。~墙。~窗户。

〔~涂〕a.不明事理;认识模糊混乱,如「他太~~了」;b.内容混乱的,如「~~账」。不清楚,不明事理。如:糊突(指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糊突突(一塌糊涂);糊涂桶(糊突虫。骂人话)。

糊 hù〈名〉像稠粥一样的食物。如:辣椒糊;面糊;糨糊。口语中多念轻声。

〈动〉敷衍、哄弄。弥缝缺失。糊弄(欺骗;蒙混);你别糊人。《儒林外史》万家走了以后,就由不的自己跪着,作了几个揖,当时兑了一万两银子,才餬的去了,不曾破相。

……

经典文献例句:

①古 gǔ《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说文》古,故也。段注: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備於古。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

【玉篇】久也,始也。《诗·邶风·日月》逝不古处。

引用为稽古、三古、先古、终古。【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

引用为古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

嘏 gǔ〈动〉古代祭祀时,执事人(祝)为受祭者(尸)致福于主人。嘏辞。《礼·礼运》祝以孝告,嘏以慈告。

〈名〉福。《诗·小雅·宾之初筵》锡尔纯嘏,子孙甚湛。

罟 gǔ〈名〉网的总称。引申为法网。《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罟戈(捕鱼捉鸟的工具);罟网(泛指鱼网)。《国语•鲁语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说文》罟,网也。

罟 gǔ〈动〉用网捕捉 [鱼或鸟兽] 。如:罟客(罟师。用网捕鱼的人);罟船(捕鱼的船)

……

固 gù〈动〉巩固;使坚固。固堤;固垒(加固营垒);固壁清野(固壁,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转移人口、物质,使敌无所获取);固位(巩固保持权位)。《孟子•公孙丑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安守;坚守。固穷(信守道义,安于贫贱穷困)。《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副〉执意;坚决地。固谢(执意推辞;谢绝);固让(再三辞让)《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固止之。

固必(一定);固当如此。《楚辞•屈原·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原来;本来。唐· 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当然;仍然。宋· 苏轼《教战守》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宋· 苏轼《石钟山记》余固笑而不信也。

确实。《史记•项羽本纪》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已经。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形〉固执。固护(精神专一,意志坚定)。《列子•汤问》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唐· 杜牧《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坚固、稳固。固植(根基巩固。比喻意志坚定不移)。《楚辞•招魂》弱颜固植。《诗·小雅·天保》亦孔之固。传:「固,坚也。」《吕氏春秋•达郁》筋骨欲其固也。《战国策•魏策二》皆以太子为非固相也。

《国语•晋语二》国可以固。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固项(牛皮制的护领);固阴(隆冬时阴气固结)。《韩非子•难势》良马固车。《左传•成公十六年》脩陈固列。

特指地势险要和城郭坚固。固塞(坚固的要塞)。《荀子•王霸》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论语•季氏》今夫颛臾,固而近于 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汉· 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说文》固,四塞也。

《资治通鉴》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久。《国语•晋语六》臣固闻之。《小尔雅•广诂》固,久也。

固植(固志。坚定的意志);固色(坚定的志节);固宠(宠幸眷爱,坚定不移)。《管子•洁法》上无固植,下有疑心。

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

……

个個、箇 gè〈量〉通用个体量词,表示单独的人或物。《仪礼•士虞礼》俎释三个。《史记•货殖列传》竹竿万个。正义:「竹曰个,木曰枚。」

锢錮 gù 通「固」。坚固。如:锢定(牢固确定)

顽固。如:锢陋(难于更改的陋规);锢见(成见)。

锢錮 gù〈动〉把金属熔化以浇灌堵塞空隙:~露(用熔化的金属堵塞金属物品的漏洞,如「~~锅」。亦作「锢漏」)。锢南山(用铜铁熔液堵塞的南山。比喻胸中郁结不消的块垒)。《汉书•贾山传》冶铜锢其内。《急就篇》釭锏键钻冶锢鐈。《说文》锢,铸塞也。徐锴曰:「铸铜铁以塞隙也。」

禁闭;禁锢。锢蔽。锢党(遭禁锢的朋党成员);锢钥(禁锢锁闭)。《左传•成公二年》(巫臣)遂奔 晋,…… 子反请以重币锢之。

锢錮 gù 通痼 gù 〈形〉痼瘵(积久难治的病。亦指患痼疾的人)。锢病(经久难治的疾病)。《汉书•贾谊传》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师古曰:「锢疾,坚久之疾。」《后汉书•周章传》邓太后以皇子 胜有痼疾。《玉篇》痼,久病也。

2. 根深蒂固的,难改变的。长期养成的不易克服的癖好、习惯:~弊。痼习;痼癖(不能改掉的积习)。元·潘音《反北山嘲》烟霞成痼癖,声价藉巢由。

涸 hé 〈形〉失去水而干枯。干~。~竭。~辙之鲋(喻处境十分危难、急待救助的人)。涸辙(鱼在干涸的车辙中。比喻处于困境之中,急待救援);涸泽(干涸的沼泽;抽干沼泽的水);涸流(枯竭的水流);涸溜(干枯的小水流)。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尔雅•释诂》涸,竭也。

《吕氏春秋•慎大》商涸旱。注:「涸,枯也。」

陆机《文赋》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竭;尽。涸思干虑(犹言绞尽脑汁)。《管子•牧民》措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

……

胡〈名〉胡髯朗(羊的别名。胡,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传:「老狼有胡。」《说文》胡,牛顄垂也。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胡鬍 hú〈名〉胡须。胡髯(「胡」是「胡子」的通称;「髯」指两颊上的胡子)。

餬 hú 同糊 hú〈名〉稠粥。后指粉加水煮成的胶状物。荞麦餬,米餬;餬料;餬药(糊料中的防腐剂)。《左传•隐公十一年》而使餬其口于四方。注:「粥也。」《说文》餬,寄食也。 

唐· 冯贽《云仙杂记》引《宣武盛事》日用面一斗为糊,以供缄封。

餬 hú〈动〉以粥、糊充饥。餬口(食粥。引申为寄食、谋生)。《庄子•人间世》足以餬口。

用粥填塞。比喻勉强维持生活。《魏书》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

湖 hú〈名〉陆地上聚积的大水体。湖泊,积水的大泊。~泽。~滩。~荡。~光山色。湖池(湖泊池沼);湖胶(湖水结冰);湖埭(湖的堤坝);湖海(湖与海的合称;泛指天下之地)。《周礼•职方》扬州浸有五湖。浸,川泽所仰以灌溉也。按:古言鸿隙大陂,言汪汪千顷陂,皆谓大池也。凡大泽蓄水,南方名曰湖。”

《汉书•元帝纪》江海陂湖园池。注:「深水也。」

《国语•越语》战于五湖。《说文》湖,大陂也。

……

甲骨文例句:

古(中口、申口)

合集 822反 1 王(占)曰:“其…” 2 丙戌卜,內。 3 ■來。 4 ■來。 5 鼎〈丙〉戌卜,㱿。 6 戔… (甲橋刻辭) 7 㱿。 (甲橋刻辭) 正 1 鼎(貞):屯率,王若。 2 鼎(貞):王疒(疾)身,隹(唯)匕(妣)己害。 一 二 三 3 鼎(貞):〔不〕隹(唯)匕(妣)己害。 一 二 三 4 隹(唯)匕(妣)己。 四 五 5 不隹(唯)匕(妣)己。 四 五 6 鼎(貞):隹(唯)匕(妣)庚。 一 二 二告 7 不隹(唯)匕(妣)庚。 一 二 8 鼎(貞):不(殟)。 一 二告 二告 二 三 9 鼎(貞):不(殟)。 一 二 三 10 己未卜,古鼎(貞):我三史史(使)人。 一 二告 二 三 11 鼎(貞):我三史不其史(使)人。 一 二 三 12 鼎(貞):史(使)人。 一 二 三 (“”字省聿,“史”字省又。) 13 鼎(貞):不其史(使)人。 一 二 三 14 鼎(貞):于若。 一 二告 二 三 典賓A

合集 859 壬子卜,古鼎(貞):匕(妣)己克〔〕。 典賓B

合集 869 辛亥卜,古鼎(貞):追,不(失)。 2 鼎(貞):㞢疒(疾),告羌甲。 一 二 典賓B

合集 6648 反 1 王(占)曰:“叀(惠)既。” 2 王(占)曰:“叀(惠)既。” 3 我奻來。4 𢎥(勿)※。 5 來二十。 (甲橋刻辭) 正 1 乙丑卜,古鼎(貞):…。 一 二告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告 九 〔十 一 二〕 2 乙丑卜,古鼎(貞):旨弗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二告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3 鼎(貞):王亡害。 4 庚寅卜,㱿鼎(貞):化、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二告 一 二 5 鼎(貞):化弗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6 王(占)曰:“叀(惠)既。”三日戊子允既𢦏方。 7 一 二 三 四 賓一—典賓A

合集 7823 1 □辰卜,古鼎(貞):商魯。 一 二告 典賓B

合集 8310 反 1 王(占)曰:“𢎥(勿)。” 2 賈入二十。 (甲橋刻辭) 正 1 丁亥卜,古鼎(貞):于滳。 一 二 三 四 五 2 不于滳。 賓一

合集 10111 □□〔卜〕,古鼎(貞):來乙亥(畢)其,王若。九月。 2 □□〔卜,古〕鼎(貞):大示十牛。九月。3 □□卜,古鼎(貞):大示三。九月。 4 丁酉卜,古鼎(貞):大示五牛。九月。 5 癸亥卜,古鼎(貞):𠦪(禱)年自㘡(上甲)至于多毓(戚)。九月。 6 甲子卜,古鼎(貞):𠦪(禱)年自㘡(上甲)。九月。 7 己子(巳)卜,古鼎(貞):其〔𠦪(禱)〕年于㘡(上甲),尞(燎)。九月。 (據《甲釋》,“年”、“于”二字之間係誤字刮削後之遺痕) 賓三

合集 16776 癸酉卜,古鼎(貞):旬亡𡆥(憂)。十三月。 賓三

合集 17518 癸未帚(婦)喜示二屯。古。 典賓

合集 17527 帚(婦)良示。古。 典賓

合集 17579 古(申口)示十屯㞢(又)一亅(奇)。㱿。 典賓

合集 17580 古示十屯㞢(又)一亅(奇)。古。 典賓

合集 17581 古示十屯㞢(又)一亅(奇)。𡧊(賓)。 典賓

合集 17629 乙酉〔示〕二屯。古。自气(乞)。 典賓

合集 18899 自古气(乞)五百。 (甲橋刻辭,朱書) 典賓A

……

古(口上一竖指事)叶

……

旪xié(协)(一竖贯穿口上部)由

合集 18 戊寅卜,爭*鼎(貞):今(春)眾㞢(有)工。十一月。 2 …工。 3 壬午〔卜〕,□鼎(貞):■…爯(稱)… 4 鼎(貞):𢼄(啟),(古)。 5 𢼄(啟),不其(古)。 6 鼎(貞):〔〕𢼄(啟),〔(古)〕。 7 𢼄(啟),不其(古)。 一 典賓B

合集 5458 甲戌卜,𡧊(賓)鼎(貞):注𢼄(啟),(古)王史。二月。 三 四 典賓B

合集 22 己酉卜,爭*鼎(貞):𠬞眾人,乎(呼)从(從),(古)王史。五月。 2 甲子卜,鼎(貞):令(壅)田于□。 3 癸卯卜,□鼎(貞):今日令(畢)取黃丁人。七月。 4 □□〔卜〕,爭*〔鼎(貞)〕:…往… 七月。 典賓—賓三

合集 23 己酉卜,爭*鼎(貞):𠬞眾人乎(呼)从(從),(古)〔王史〕。 典賓B

合集 97 反 1 王(占)曰:“吉,其史(使)。” 正 1 …喪工。〔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 …其喪工。 一 二 三 3 鼎(貞):乎(呼)𠬞牛。 一 二 三 二告 4 …允(古),率以肩(骨:禍)芻。 〔一〕 二 三 四 5 一 二 二告 三 四 〔五〕 六 七〔八〕 典賓A

合集 177 鼎(貞):弗其(古)。 3 乎(呼)(畢)先。4 戉*隻(獲)羌。 5 鼎(貞):(古)王史。6 鼎(貞):戉*不其隻(獲)羌。 7 鼎(貞):𢎥乎(呼)(畢)先(禦)尞(燎)。 四 8 己丑卜,爭*鼎(貞):(古)王史。 四 9 甲午卜,㱿鼎(貞):乎(呼)(畢)先(禦)尞(燎)于河。 四 10 四 四 四 典賓B

合集 946反 1 辛亥卜,㱿。 2 王(占)曰:“吉。” 正 1 來甲寅㞢伐自㘡(上甲)。 2 𢎥(勿)㞢。 3 來甲寅㞢伐自㘡(上甲)。 4 𢎥(勿)㞢。 5 (禦)于。 一 二告 6 𢎥(勿)于(禦)。 7 于匕(妣)甲(禦)。 8 乙子(巳)卜,㱿鼎(貞):乎(呼)取才(在)… 9 丁未卜,㱿鼎(貞):※(鑊)比※文,(古)王史,以。 10 鼎(貞):※(鑊)弗其(古)王〔史〕。 11 鼎(貞):爯以巫。 12 鼎(貞):爯弗其以巫。 13 爯以巫。 14 弗其以。 二 典賓A

合集 4530反 〔王〕(占)曰:“(古)…” 正 1 辛… 2 鼎(貞):孚(古)。 3 (古)不孚。 一 典賓A

合集 5444 □辰卜:令雀往……

合集 5454 □□卜,𡧊(賓)鼎(貞):叀(惠)… 2 鼎(貞):行弗其(古)王史。 二 二告 3 丁未卜。 4 戊申卜。 5 鼎(貞):行(古)王史。 6 行(古)。 7 〔鼎(貞):叀(惠)〕戉。 典賓B晚

合集 5455 丁未卜。2 戊申卜。 3 鼎(貞):行(古)王史。 4 行(古)。 5 鼎(貞):叀(惠)戉。 6 鼎(貞):及、※。 7 鼎(貞):舞,㞢(有)雨。 8 〔鼎(貞)〕:叀(惠)… 典賓B晚

合集 5456 丁未……

合集 5461 鼎(貞):王史。王(占)曰:“吉。隹(唯)茲曰宅…” 典賓B

……

𠂤般

合集 5466 〔鼎(貞)〕:𠂤〔般〕王史。 典賓B

合集 5467 𠂤般弗王史。 典賓B

合集 5469 〔𠂤〕般(古)〔王〕史。 一 典賓

合集 20334 □□卜,𠂤〔鼎(貞)〕:□弗其〔朕〕〔史〕…弗□㞢取。 2 壬子…〔朕史〕。 師小字

……

合集 5476 丙戌卜,爭*鼎(貞):不乍(作)夒(擾),(古)王史。 二月。 賓三

合集 5480 1 甲寅卜,𡧊(賓)鼎(貞):我(古)王史。 一 二 三 四 五 二告 六 七 2 鼎(貞):我弗其(古)王史。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3 鼎(貞):(畢)(古)王史。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4 鼎(貞):(畢)弗其(古)王史。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典賓A

合集 5495 2 甲戌卜,王:余令角帚(婦)(古)朕史。 師賓間

合集 5637反 1 王(占)曰:“其隹(唯)丁引。” 2 帚(婦)來。 3 易入二十。 (甲橋刻辭) 正 1 庚子卜,爭*鼎(貞):西史旨亡𡆥(憂),(古)。 2 庚子卜,爭*鼎(貞):西史旨其㞢(有)𡆥(憂)。 一 二告 3 鼎(貞):西史旨亡𡆥(憂),(古)。 二 4 西史旨其㞢(有)𡆥(憂)。 二 5 鼎(貞):旨亡𡆥(憂)。 三 二告 6 旨其㞢(有)𡆥(憂)。 三 7 旨亡𡆥(憂)。 四 8 其㞢(有)𡆥(憂)。 四 不 9 旨亡𡆥(憂)。 五 不 10 其㞢(有)𡆥(憂)。 五 典賓A

合集 19754 己未卜,(旪:由)鼎(貞):隻(獲)羌。 師小字B

合集 19774 1 乙丑卜,(古)…且(祖)丁(古)曰:“用二𠬝,卯一□。” 師小字B

合集 19846 1 □子卜,(古):〔㞢〕且(祖)乙…(古)曰:“戊…” 師小字B

合集 20028 1 癸卯卜,(古):(禦)子汏*〔于〕父□。2 癸卯卜,(古):(禦)子汏*于父乙。…月。 一 師小字

合集 20075 1 己卯卜,王鼎(貞):鼓其取宋白(伯),鼓肩(古)朕史。宋白(伯)比鼓。二月。 師小字

合集 20333 丁丑〔卜〕,〔王〕鼎(貞):余…三〔月〕。 2 丁丑卜,王鼎(貞):余𢎥(勿)卒占余戠。三月。 3 丁丑卜,王鼎(貞):令竹求兀于𡆥(憂)。(古)朕史。 師小字

合集 20405 1 辛丑卜,(旪),入示伐,且(祖)乙若。 2 □□卜,(旪),羌□至商征。一月。 師小字

合集 20423 壬午卜,王鼎(貞):(古:旪)曰:方于甲午其征… 師小字

合集 20534 丙寅卜,(古:旪),王告取兒□。(古:旪)(占)曰:若,往。 師小字

合集 20676 己未卜,王鼎(貞):,不隹(唯)喪羊,若。 師小字

合集 20876 癸丑卜,十二,小三牢,尞… 師小字

合集 21101 壬子卜,:尞于夒。 師小字

合集 21113 戊戌,,衣于河,巳豕。 師小字

合集 32966 □辰鼎(貞):令犬侯※(以)…(古)王史(事)。 (“侯”字倒刻) 歷二B3

合集 32967 乙子(巳)〔鼎(貞)〕:…匕大… 2 己酉鼎(貞):王其令山司我工。 3 己酉鼎(貞):山(古)王史(事)。 4 朿尹彗。 5 □辰。 歷二B3

……

由(口上一水滴指事)

合集 2274反 雀〔入〕□百%五十。 (甲橋刻辭) 正 1 丙子卜,𡧊(賓)鼎(貞):父乙異隹(唯)王。 一 二 三 二告 四 五 六 七 2 〔鼎(貞)〕:父乙不異□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3 乙夕㞢(有)疒(疾),隹(唯)㞢(有)由。 一 二 二告 三 四 4 乙夕㞢(有)疒(疾),不隹(唯)㞢(有)由。 〔一〕 二 三 四 典賓A

……

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分析如下:

①想当然脑补历史是普遍现象。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宋·龚颐正《芥隐笔记·杀之三宥之三》:“东坡试《刑赏忠厚之至论》,其间有云;‘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梅圣俞以问苏出何书。答曰:‘想当然耳。’” 

②《邶风·日月》。

《汉书·地理志下》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庸、卫国是也。鄁,以封纣子武庚;庸,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临殷民,谓之三监。故《书序》曰“武王崩,三监畔”,周公诛之,尽以其地封弟康叔,号曰孟侯,以夹辅周室;迁邶、庸之民于洛邑,故邶、庸、卫三国之诗相与同风。……至十六世,懿公亡道,为狄所灭。齐桓公帅诸侯伐狄,而更封卫于河南曹、楚丘,是为文公。而河内殷虚,更属于晋。康叔之风既歇,而纣之化犹存,故俗刚强,多豪桀侵夺,薄恩礼,好生分。

……

武王伐纣之后有三监之乱,春秋时又被北狄毁灭,好比长安、洛阳被反复攻陷,完了又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收复。首善之区的小市民(或跑到外地的小市民)心情复杂,由是作《邶风·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这样一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这不就是家祭无忘告乃翁么!?什么时候收复汴京啊!记得上坟烧报纸。

③唐风·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④不唯帝害我年,唯由。

找理由。无论什么理由都好,千万不能是天谴。商朝人还是有唯物主义的。

合集 10124 反 1 庚辰卜,爭*。 2 王(占)曰:“不隹(唯)帝害,隹(唯)由。” 正 1 鼎(貞):隹(唯)帝害我年。二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2 鼎(貞):不隹(唯)帝害我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二告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