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城区的二手房价,还在涨!从9.6万涨到了10.2万!
作为国内的一线城市,上海的二手房市场,自2020年以来,经历了显著的价格波动。虽然当前房价与2021年、2022年的峰值相比,有所回落,但整体上依然高于2020年大涨前的水平。这既反映了上海房地产市场的韧性,也说明了上海楼市的供需关系、政策调控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具体的区域来看,黄浦区作为上海的核心城区,当前二手房均价为每平方米10.2万元,和2020年10月的9.6万元,上涨了6000元,涨幅大约是6.25%。这一涨幅虽然不算惊人,但考虑到黄浦区本就处于价格高位,这样的增长,依然体现了上海核心城区房产的保值能力。徐汇区的涨幅更为明显,从2020年10月的每平方米7.9万元上涨至当前的8.8万元,涨幅达到11.39%,这与该区域优质的教育资源、成熟的商业配套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密不可分。

虹口区和静安区等中心城区的二手房价,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虹口区,凭借北外滩的开发建设,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以及改善型需求;静安区,则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高端的商业氛围,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市场热度。上述这些区域的共同特点是: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优质,即使在市场调整期也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与2020年相比,当前上海房价的上涨,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目前的货币环境相对宽松,房贷利率的降低,使购房者的资金成本减少;第二,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持续吸引高端人才的流入,刚需支撑强劲;第三,改善型需求不断释放,居民对住房品质的要求提高,推动着中高端房源价格的上涨。第四,上海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土地供应有限,也在支撑着房价稳定。

当然,和2021年的房地产市场的高点相比,上海中心城区的房价,确实有所回调。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持续发力,尤其是"三道红线"政策对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约束;第二,二手房指导价等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抑制了市场的过热现象;第三,国家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第四,部分行业的调整,也影响了购房者的预期和购买力。

从上海中心城区的二手房产品类型来看,老旧小区的价格涨幅,相对有限。而品质较好的次新房以及优质学区房,相对保持了较高的市场热度。特别是"双学区"房,房价持续坚挺。尽管受到教育均衡化政策的影响,但短期内,仍具有较强的价格支撑点。与此同时,大平层、别墅等高端产品,因为资源稀缺,价格同样较为坚挺。

总而言之,上海二手房的价格,尽管和最高点时有所回落,但相比2020年时,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也反映出上海这座城市的价值,以及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将更加趋于理性,从投机主导转向居住属性主导,这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