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攻击引入战争思维: “先发制人”,美国就能决胜疆场?

500

网络攻击引入战争思维:

 “先发制人”,美国就能决胜疆场?

作者:方敏

 

题记:网络攻击,客观来说,目前是没有交战规则的隐秘、黑暗地带的战争。发动国家级网络战争,就算拥有3至4万正规精英网军的美国战队,也没有绝对控制战争方向的把握和实力。这种结局的不确定性,才是世界强国不愿意轻启战端或选择隐匿攻击的原因所在!

 

但是,事情有了一个变化,基于伊朗击落了美国RQ-4C“全球鹰”无人机,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已经通过阿曼转告伊朗,美国将发起对伊朗防空雷达指挥系统的网络攻击来作为报复。

500

特朗普这件高调“网攻”宣言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是世界上第一例有宣战程序的国家级网络战争。

难道美国隐于台下的“黑暗武装”,试图给没有规则的网络战争建立“骑士规则”?

不过,美国网军就那么自信可以碾压伊朗的网络安全部队?

不要忘了,伊朗曾经黑进美国系统俘虏过美军无人机。如果美伊之间网络战全面对垒,不排除引发两国军事、经济、金融网络的数据毁灭事件。

而国家级网络战争,很大可能产生战火外溢,如果局面失控,就会沿着世界互通的网络殃及全球数据。

有一点,确定美国正恃强展开一个恶劣的先例:特朗普授权美国网络司令部自主判定来自世界的网络攻击意图,赋予他们在网络世界可以将任何国家先打一顿再说的特权。

现今加速动荡的世界,因为美国网军这个特权又多了一个震荡的根源。

这一点,世界不会忘记!

值得庆幸,伊朗信息与通讯技术部长贾赫鲁米用推特告诉世界:美国对伊朗发动的网络攻击没有成功!

贾赫鲁米的回应说明两件事,第一,美国确实对伊朗发动过网络攻击。第二,美国旨在报复伊朗的攻击行动没有达到既定目标。

现实的事态可以这样描述:美国的RQ-4C被伊朗揍了,美国被打了脸;而美国报复性的反手一巴掌却落在空处。

其实世界乐于看见:白头鹰被迫下个“软壳蛋”!

 

法令赋予美国网军“先发制人”的权限!

世界应该建立这样的共识:美国摒弃了网络世界的防御优先战略,而“先发制人”成为美国的网战新规则。

也可以说,美国的网络战略无论在技术上、法律上还是规则上都具备强烈的主动攻击性!

事实上,正是特朗普上台,才一力促成了美国网战规则从“优先防御”转向“优先攻击”的转变。

500

美国网军确立“先发制人”为指导原则,特朗普本人可谓劳苦功高,他的工作团队为美国进攻性网军建设提供了资金、技术、组织与法律方面的全方位保障。

奥巴马时代,美国奉行网络“中立”原则,战略基于防御性建立,美国只有在确认遭到攻击之后才能发动反制,而且反制行动还必须获得白宫安全委员会的授权,也就是美国发起网络战争逃不过总统的监管。

2018年9月20日,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国家网络战略》,放宽了使用数字武器保护美国的规定,允许军方和其他机构进行网络攻击性操作。

该报告的出台,确定美国网络司令部将在网络空间进行主动“威慑”,且采取“进攻性行动”等强硬举措,对任何敌人的攻击意图发起网络打击。

请注意,说的是“意图”,只需要判定对方的“意图”,美国网军就会发起网攻行动。

而且,美国发起对敌网络打击,其管理和行动审批也简化到极限。美国网军对任何国家或组织发动攻击都无需再获得总统或国会的授权。只需要得到国防部长备案许可就可以开打。

事实上,美国网络司令部这样的权限设置是相当“吊诡”的。

确切来说,美国网军获得一个“随意审判”特权。大抵是美国网军看谁不顺眼就可以判定谁有攻击意图,然后他们就有权出手将对方胖揍一顿。

这样的操作,原则上确定是美国的一项新霸权!

500

而基于“先发制人”的原则,美国网军在世界各地去挖坑、埋雷、打闷棍,搞网络“突前防御”、偷盗与劫掠,也就有了所谓“法理依据”。

2019年6月16日,美国《纽约时报》爆料:美国前政府官员以及现政府官员承认,早在2012年美国网络战略部门就已在俄罗斯电网中植入病毒程序,可随时发起对俄罗斯国家电网的网络攻击,世界一片哗然。

该报道,实际上陈述了网战中的经典战例 :“突前防御”。

所谓“突前防御”,其实就是以隐秘的方式在对手的网络设备中预先埋“雷”,当然埋进去的那些“雷”暂时处于休眠状态或隐秘自我复制。这些“雷”必须具有一个特性,它们只会被一个特定“引信”引爆。而这个“引信”可以是一段特殊的字符或某段特别文字等等。

总之,在攻击发起之时,这个“引信”才会通过网络发送给早已埋下的“雷”去引爆它们,从而完成攻击任务。

而“突前防御”,本质就是一种典型的“先发制人”。

那么,美国有没有对世界实施过“先发制人”的网络打击?

在南美,委内瑞拉、阿根廷大停电之猜想。

2019年6月16日,据称由于电力传输系统发生故障,阿根廷于当日上午开始出现大面积停电。此次停电事故还波及临近国家乌拉圭、巴拉圭、巴西南部和智利的部分城市,受影响地域的人口超过4800万。

500

相同的6月16日,《纽约时报》爆出美国网络战略部门在俄罗斯电力系统中植入病毒程序一事。

因为两件事确实是太巧了,可能就连《纽约时报》也想不到,在他们发稿爆料的当天上午,阿根廷会发生如多米诺骨牌倒塌一般的电网大崩溃。

世界不免出现猜测,这次南美大停电,有没有可能是美国网军对别国电力网络攻击的一次“试验”或“练习”?

不要责怪世界对美国心怀警惕,而且以阴谋论的眼光来揣度美国。

阿根廷及周边的地区的这次电网大崩溃,无疑真的有着值得玩味的蹊跷之处,其规模之大就很难用通常的事故来界定。

不由得想起几个月之前,2019年3月7日,与他们同处南美的委内瑞拉就因为大规模停电事件,造成其国内的石油产能骤降50%,给本就艰难的委内瑞拉经济造成雪上加霜一般的打击。

委内瑞拉大停电,根据其总统马杜罗的公开回应,几乎可以断定幕后黑手就是美国网军。

500

客观来说,一般停电故障应该算是正常事件,但是发生于2019年3月的委内瑞拉大停电,事后有证据表明美国真的难脱嫌疑。

俄罗斯副外长瑟罗莫洛托夫当时发表评论称:对委内瑞拉电网系统实施攻击的人,很明显了解设备的弱点。攻击手段包含远程影响古里水电站的配电控制、监测系统,而配电站安装的正是“某个西方国家”的设备。

如此种种,委内瑞拉一系列的停电事件,是很难摆脱被美国网络攻击的阴影的。

而阿根廷大停电,到目前为止,又不能排除被网络攻击的可能,世界难免就怀疑美国。

但是,现实中却不乏主动帮美国洗地的人士。

他们提出两个观点:首先,阿根廷沿海恶劣气象才是停电事件的真实原因。其次,美国没有网络攻击阿根廷电网的动机。

根据以上逻辑,大抵是阿根廷天上的雨下得太大了,以至于不小心把覆盖超过4800万人的大面积电网淋熄灭了。

另外,他们说,在南美的地盘上,根本没有美国既定意义的“对手”,当然也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敌人。而美国反倒是阿根廷的大哥兼伙伴,因此美国没有网络攻击阿根廷电网的必要!

这样的解释是不是很强大,推理的逻辑是不是也很严密?

但是,他们有两点忽略。

其一,如果美国在阿根廷电网同样只是“突前防御”,在阿根廷网络里埋了雷,美国原本没有攻击的必要性和执行动机。但是不能忽略那个“引信”,有了“引信”,雷就会爆掉。

世界千奇百怪,如果网络里面偶然机会组合出一个意外的“引信”呢?美国人埋的雷也会爆掉,于是阿根廷就遭殃了,这是可能的现实。

其二,美国人在网络世界到处埋雷,如果被人“不小心”挖走一颗,转手埋到阿根廷呢?只要在埋之前换个“引信”,之后就能很方便地引爆。

客观来说,进入网络战时代。规模、烈度不断升级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国家级网络战,早已取代个体或小组攻击的黑客时代。

500

大规模网攻,不少时候就是将特定代码或病毒植入对手的网络设备之中,然后特定时刻突然激活(引爆),使对手的电力、通信、金融、交通等各种基础设施陷于瘫痪。

如果一个国家拥有绝对的网络实力,甚至可以让对手不战自溃!

 

网战之于美国,最强者有失败的理由!

基于美国奉行的“先发制人”网战规则,美国确实拥有了更高的安全性收获。但是相对于收获,美国也会面临其他可能的尬局。

打个比方,如果某个国家的网络被攻击了,那么他们心里的第一个嫌疑对象也许就是美国!可能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指着美国的鼻子谴责,或者不管不顾直接就对美国网络发一波隐秘地“反击”。

500

谁叫美国第一个给网络引入战争思维,并且大家都知道美国只要基于主观判定就可以随意攻击别人。

也就是说,当被攻击的国家无法判定攻击来源之时,脑子里面转悠第一个“始作俑者”自然就是美国。

或许,美国会不屑去澄清,事实上,美国也“洗不清”,网络世界是“暗战”,基于美国强硬战略设置的攻击主动性,世界眼中,美国就是所谓“跳进黄河”的人。

于是,不能够排除一种可能,如果某个“有心人”有能力制造一场不包含美国的大面积网络攻击,美国很大可能就是承受全球怒火的那个完美级“背锅侠”,造成美国在一场混战中被“壮烈”亦未可知。

所以,世上原本就没有所谓完美的战略。

“刚过易折”的道理,在美国的短暂历史中确实还没有沉淀出足以“醒世”的经验教训,他们反而洋洋自得地追求绝对实力碾压世界的极致境界!

事实上,网战之于美国,最强者也有失败的理由!

 

 

(以上,作者只是基于有限信息对时事的观察,仅代表个人观点,特此声明!)

2019年06月27日于重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