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最大的问题,是不玩复利游戏
文:蔡垒磊
我曾经说过,一个年轻人只要脚踏实地,到了40岁左右,有个不小的房子,有辆还不错的车,过个稍微体面的生活,是不难的。你不要以为你去年月入3000,今年也是3000,就好像一辈子都不可能买得起房子和车子了,不是的,你的经验在积累,能力在提升——这些是有复利作用的,终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机会,当上主管了,开始负责项目了,升职加薪或者跳槽了,甚至出去单干了,然后你就可能把这些积累的东西一次性地变成月入3万、10万。
很少人会预见到这一点,也很少人相信,所以前期真正脚踏实地在自身领域积累硬功夫的年轻人,并不多,自然拥有大后期的年轻人,也就不多——那些抱怨社会对35岁人士不友好的,就绝对不在此列,因为大后期的年轻人,35岁才哪儿到哪儿。绝大多数行业的“大后期”这个赛道并不拥挤,但由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多,不信大后期的人多,觉得自己拼命努力也就那样的人多,所以它才不拥挤——越多前面这样的人,大后期的门槛就越低,红利来得就越早,因为稍微干得有模有样,可能就超过90%的人了。
有人可能会说,自己所在的行业或者岗位并没有复利效应,或者复利效应的天花板很低,怎么办?首先,几乎不存在这样的行业和岗位,哪怕你是保洁,哪怕你送外卖,哪怕在工地搬砖,只要你真的可以精进自己的技能,你比别人都要用心和努力,你都是可以做到团队里的第一的,然后就有机会做到“工头”,再有机会干成个体户;其次,就算你缺胳膊少腿,你说你就是先天残缺,有个老天爷把你的薪资水平给限死了,一辈子不可能突破,那你还可以在其他事情里找复利,比如买比特币,比如买英伟达等等——只要你真的花时间研究和学习了,你的钱可以在别的地方长上翅膀,一样可以享受到复利——让别人的复利带你飞。
所以每一个人,其实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复利游戏,重点是你得玩。如果你的手上没有一个复利游戏在长期玩,那你就不可能积累起财富。
所谓的复利游戏,就是一种“明天可以站在今天的肩膀上”的游戏,比如某个领域里的经验教训就这么些,那你每经历一个新的经验教训,离下次把类似的事情做好就更近一些——哪怕你是个白痴,总栽在同一个地方,那么只要行业本身还在不断前进,还有新人不停地进来,你也总有一天能拿到比平均更高的薪资水平——只是比别人稍晚几年而已。
而非复利游戏的问题在于,不管你做了多久,经历了多少的成功与失败,下一次把它做好的概率还是跟新手一样。比如我看彩票店的门口经常有一些闲着没事儿在那儿瞎晃悠的中年男人,就算他们买了一辈子的彩票,跟我直接进去机打一注还是没有差别,这就叫非复利游戏。而我不管干什么行业,刚进去和已经干了很久的老师傅,在成功率上肯定是有差距的,这就是差别。
人类近小几百年创造的GDP,大于过去上万年的总和,而近小几十年,又大于过去小几百年的总和,为什么?为什么以前上万年几乎都在原地踏步?难道是古人不够努力吗?不是的,他们也一样很努力,答案是因为科学,科学就是一种“今天可以站在昨天的基础上”的东西。而古人用的是玄学,今天对了也是蒙对的,明天就蒙错了,然后开始给“蒙错”找各种借口,打各种补丁,结果后天蒙对和蒙错的概率,还是50%,不会有任何进步。
科学就是复利游戏,而玄学就是非复利游戏。
同样是炒/股/炒/币,你可以冲垃圾股垃圾币没问题,但你有没有总结出什么切实有效的方法论?还是说你只关注这次成了下次亏了?再下次遇到新的标的,你的胜率还是跟新人一样?这就是问题。纳指涨了这么多,英伟达涨了这么多,比特币涨了这么多,为什么多数人来回交易,还是亏了呢?因为他们没有吃到“这些标的不断成长”的复利,没在玩复利游戏,而是在跟市场玩纯粹的“心理战”——那你就算玩上100年,市场的参与者换了一批又一批,最终你还是不可能比其他人玩得更好,因为这玩意儿就总结不出方法论。你还不如那些专注找系统漏洞的人,人家找到漏洞以后,倒是有确定赚钱的方法论的。
你觉得赵/长/鹏,孙/宇/晨是因为炒/币比别人炒得好,所以币才比别人多的吗?看线,猜市场心理,可能还不如你,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的那些东西,其实只是一些无聊的把戏,是提升不了胜率的。人家玩的是复利游戏,提升的是行业地位,积累的是技术资源,然后才能在各种项目里,拥有相对于你的筹码价格优势——跑100米,一开始是跟你一起起跑的,5年后是领先你50米再跑,10年后是领先你99米再跑,你还在研究起跑姿势是蹲还是站比较好,是左脚先起跑还是右脚先起跑比较快。
好好想一想,什么是复利游戏,你在玩的游戏里,哪个是复利游戏?什么是你可以参与的?如果想不到,就别想积累财富了。上次还有人问,说老家的房子值不值得翻新?这种人就是不仅自己这辈子不玩复利游戏,攒了一丁点钱,还花在了对下一代都没有复利作用的地方,这就算穷根了。
(完)
Tips:如何不开户交易美股和黄金?:https://mp.weixin.qq.com/s/1OtF54nPtGDi6Ov1MseTQQ(点击查看详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