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血铅事件的省级调查报告还有什么地方没说清楚

  天水幼儿园血铅事件,提级调查后,省级调查报告终于公布:

  关于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甘肃省最新通报!

  目前公布的案件本身,和我活下来那篇文章的内容是比较一致的。这个事情的发生原因,是傻而不是坏。

  园长本人,在幼儿园就餐时也食用添加了颜料的食品,经检测,其血铅值为169.3μg/L,同样血铅超标。这种傻事,就算有日本那样的陪餐制度,也无法解决。园长自己也吃了有毒的食物。

  这件事真正坏的,是事后的捂盖子。我第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

  这件事里面有一个环节是真坏,但责任人还没披露清晰。问题发生后,在天水当地幼儿做了血检,但结果没有真实告知家长。这个隐瞒的责任人是谁,还没有披露。有说法说血检的幼儿园统一组织,结果统一给了幼儿园。园方为了掩盖事实,通知家长的时候冒充相关工作人员,隐瞒了真实的检测结果。这件事也需要查清楚,披露出来。到底是谁在捂盖子?政府,检测机构还是幼儿园。

  随后,我又写了第二篇文章造假捂盖子的行为必须被严惩》,从题目就知道这篇文章就是声讨捂盖子行为的。

  这次省级调查报告,对捂盖子的事情,还是有些语焉不详。原文是这样写的:

  调查组专家对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铅检验数据问题开展调查......调查发现,2024年5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褐石培心幼儿园共有7名幼儿在该院进行血铅检验发现异常....其中,5人血铅检验报告结果未修改,有2人报告结果分别由292.37μg/L修改为42.37μg/L、由440.14μg/L修改为103μg/L。

  调查发现,甘肃省疾控中心检测人员7月2日至3日在检测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和教职员工共267份血液样本时,将检测样本振荡摇匀后静置时间过长(2小时40分钟),导致出现血浆和血细胞分层,取样时未混匀,仅取上层血浆进行检测,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检测结果与实际值出现巨大差异。

  这件事情很蹊跷。如果没有其他压力,一线检验人员没有任何动机去修改血检结果,而且只修改了一部分(7人修改了2人)。疾控中心一线也不应该犯如此愚蠢的操作错误。与其说是不注意不仔细,不慎静置时间过长,更大的可能是故意用这种方法,来降低血铅含量。

  我认为,修改结果应该是有原因的,有人口头给了捂盖子的暗示。但这个暗示,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记录,就是一个口头暗示。截止到目前,调查中,给暗示的人目前嘴硬没有承认,没有找到明确证据。目前,能查实的只有一线人员(天水第二人民医院)的修改结果和(甘肃省疾控中心)的误操作行为。因为还没有找到上面给暗示的证据实锤,所以只能披露到这个程度。后续需要进一步调查。这件事还没完呢。

  公布的立案调查人员名单,可以部分证实我上面的推测:

  甘肃省疾控中心在接受该重大紧急任务后,没有引起重视,组织管理不力,主要负责人简单随意安排血铅检测工作,检测人员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检测结果严重失真。后又通过多种方式逃避责任、阻碍调查。调查发现,该中心党委书记王文军、主任孙建云、理化实验室主任李拥军还涉嫌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已对王文军、孙建云、李拥军等7人立案审查调查。

  调查发现,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部管理混乱,检验科违规修改血铅检验数据,医院对此失管失察,相关人员严重失职渎职。调查发现,该医院有关负责人还涉嫌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已对该医院院长唐志锋、副院长周朝晖等5人立案审查调查。

  对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天水市委书记,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天水市委常委、秦州区委书记(时任麦积区委书记),天水市政府分管教育、卫生健康工作的副市长,天水市政府分管市场监管工作的副市长,天水市麦积区委书记,天水市麦积区委副书记、区长,天水市麦积区政府分管教育、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工作的副区长等10人立案问责。

  被立案审查调查的包括疾控中心一二把手,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副院长。这几个人公告中写明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一般而言,公告中这么写,就是已经找到违纪违法的实锤,这几个人有可能去踩缝纫机了。要想减刑轻一点,就得坦白从宽,争取立功了。目前甘肃省疾控中心领导已经换人,天水市第二医院已经被托管。

  被立案问责的包括省卫健委一把手,疾控局一把手,天水市一把手二把手,两个主管副市长,麦积区一把手二把手前一把手主管副区长。基本上把和这个事情沾边的人都立案问责了。

  立案调查问责这么多人,大概率就是虽然没有实锤,但调查组认为存在捂盖子,并不仅仅是基层的错误。后续立案调查要搞清楚,捂盖子的指示是怎么产生的,责任人是谁。

  《造假捂盖子的行为必须被严惩》这篇文章有这样一段话:

  捂盖子也类似。捂盖子的损失 = 捂不住的概率 * 捂不住的损失。解决捂盖子问题,要么提高捂不住的概率,要么提高捂不住的损失。

  互联网在解决捂盖子问题上,毫无疑问起了正面作用。形成舆论风暴,盖子就肯定捂不住了;形成舆论风暴,惩罚也会从严从重。

  但是,能引发全国性舆情,也是小概率事件。仅靠互联网舆情监督很难大幅提高“捂不住的概率”。在这个情况下,应该尽最大可能,加大“捂不住时的损失”,才能有效减少“捂盖子”行为。

  这篇文章虽然被删了,但从这个公告看,省一级是有决心要查清楚这次造假捂盖子的行为,并严厉惩罚的。捂盖子行为属于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只有用从重从严处置捂盖子行为,才能减少捂盖子行为。

  希望这件事能让地方官引以为戒,管理一个地方,几百万人口,出点儿事是正常的,不出事儿才反常。不要怕出事儿,出了事儿就努力解决。地方官要有开放透明的心态,出了事儿,就及时和群众沟通,不要试图逃避责任,捂盖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