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赢家”顺丰同城

500

7月5日的周末,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秒送等外卖平台放出大额补贴券;7月12日的周末,美团率先发起冲锋,上线“0元购”红包,外卖大战持续升级,即时零售的大门被“蛮力”敲开,消费者表示:“它们再不决出老大老二,都要喝出糖尿病了。”

外卖大战的实质是运力的竞争。目前,美团、淘宝闪购和京东秒送的骑手团队都包括了平台的驻店骑手和众包骑手。不同的是,美团有一部分商家自配骑手,京东秒送的一部分骑手通过达达签约。

事实上,平台的骑手体系看似完善,实则不足以匹配外卖大战下爆发式增长的订单。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已突破1.5亿单,刷新7月2日的1.2亿单。与此同时,美团现有骑手数量不足以覆盖全部订单。淘宝闪购和京东秒送存在同样难题。

若第三方平台能携带成熟的运力体系和组织架构,或解当下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的燃眉之急。

而顺丰同城就是第三方平台之一。它以第三方身份加入竞争,与各大平台达成合作。然而,即时零售的战争并不会永久持续,当补贴大战进入倒计时,顺丰同城或许又将面临一系列“战争遗留问题”。

01 隐形赢家:顺丰同城

2024年下半年,顺丰同城与分道扬镳多年的美团出现耦合,一同被资本市场冷遇。

由于京东强势入局外卖赛道,美团承压,业内认为顺丰同城在配送业务上与美团相似,受大环境影响,股价不被看好。

然而,顺丰同城在2024下半年营业收入为86.2亿元,同比增长30%;毛利润为5.49亿元,同比增长33%,资本市场误判。顺丰同城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总计157.46亿元,包括同城配送服务和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公司不只是一家餐饮配送企业,而是涵盖B端、C端客户,并辅助物流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全场景即时配送企业。

这一定位使顺丰同城在外卖大战中发挥优势。即时零售的双驱轮模式——商流与物流——通过平台把线下门店的库存、SKU、价格全部数字化,实现即时可售;再通过同城即时运力完成履约,只有这两个轮子同时转动才能让即时零售跑得快且远。

外卖大战的背景下,平台大量发送补贴券,在商流轮加码,不少店铺出现爆单情况,进入即时零售市场不久的平台短时间内很难建立拥有成熟网络效应的同城配送团队,为保证履约,只能转向与独立第三方合作。

此前,有测评外卖大战的博主发现,在京东、美团、饿了么三个平台下单瑞幸等品牌商品,最后都是由顺丰同城的骑手配送。这意味着,后端配送服务可独立运行,顺丰同城在外卖大战中扮演着受益方的角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顺丰同城业务收入总计157.46亿元,其中针对商家配送服务的收入达66.88亿元,几乎占据业务总收入的一半。顺丰同城在KA客户拓展方面进度可观,瑞幸、霸王茶姬,蜜雪冰城、抖音等品牌均为其重要客户。可以说,KA客户的拓展是顺丰同城重要的护城河。

7月17日早晨,不少网友发现顺丰同城的系统出现Bug,瑞幸、星巴克等一众商家的外卖订单无法送达,甚至出现订单超过两小时仍无法送达的情况。而这也反向说明顺丰同城配送服务覆盖范围之广。

500

与顺丰同城同为独立第三方的闪购因为竞争加剧、成本高企,价格承压下,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而顺丰同城具备KA客户等优势,营收状况仍旧稳定。

02 补贴倒计时,还能赢多久?

“外卖大战”愈演愈烈,顺丰同城虽然短期之内尚未被严重波及,但当竞争的浪潮褪去,一系列问题或将浮出水面。

正如前文所述,商流方面的无限加码,让各大平台本身的运力体系不足以履约,所以只能向第三方平台寻求合作。然而,这只是短期之内的权宜之计。据相关媒体报道,6月10日,达达宣布公司股东通过此前与京东达成的私有化交易协议;6月17日,达达正式完成私有化并从纳斯达克退市,与京东深度绑定。

达达全面并入京东生态,意味着京东在即时零售的同城运力方面完成关键一环,未来或将不断完善运力体系。

随着“外卖大战”降温,爆单现象减少,平台逐步搭建自身运力体系,将减少对独立第三方的依赖,顺丰同城作为目前势头最旺的第三方平台或将首当其冲,可能面临运力闲置,骑手资源过剩问题。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平台补贴大战期间,某家库迪咖啡店内90%的订单都来自京东外卖;某款促销品4月是4.9元,淘宝闪购入局之后,京东加大补贴力度,5月后出现1.9元的低价。主流连锁奶茶在各家平台日常补贴价 1–5 元/杯,普遍低于门店原价 70%–90%。

美团、淘宝、京东三大平台发布大量补贴券,持续拉低行业客单价,行业利润愈发稀薄。外卖大战的背景下,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上升,虽然外卖大战会结束,但用户已养成的消费习惯不可逆,此时,抬升客单价更加艰难,第三方平台的议价能力或遭蚕食。

外卖战火已经从餐饮蔓延至全品类,母婴用品、数码类产品、日常百货均被包含在内,淘宝、京东正在逐渐完善即时零售版图。顺丰同城的KA客户同样覆盖这些类目,头部企业下场,或将挤压这一部分市场,加剧市场竞争,顺丰同城要找准品牌差异,强化“一业一策”的策略,以品质服务构筑护城河。

京东、淘宝对第三方平台的依赖减少,骑手资源过剩,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承压等问题,在外卖大战的热潮结束之后,一一扑来。

03 C端市场突围赛

除了B端的KA客户,顺丰同城在C端方面,主营业务是跑腿与代办,比如送花、代买、代取文件等,与闪送不同的是,闪送主推高品质“一对一”送达,相应匹配的运力成本较高;而顺丰同城则采用多种方式,提供“一对多”拼单服务的同时,也提供“一对一”急送。相比较闪送,业务模型更加灵活。

然而,最近有网友在小红书平台发帖吐槽顺丰同城,称其配送文件时未备文件封,导致文件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据了解,用户使用顺丰同城寄取物品时,需要自备包装物品。如果无法自备,可在下单时备注“需要包装”,由骑手垫付包装费用。如果用户既无法自备包装也并未备注“需要包装”,则骑手只负责配送物品,物品没有包装。

500

如今,补贴炮火已从餐饮烧到全品类,美团、京东、淘宝把即时零售的 C 端入口打成红海:1 元奶茶、9.9元面膜、30 分钟送药,流量与订单指数级暴涨。

艾瑞2025年调研显示,62%的消费者将“配送稳定性”列为首要考量,高于“价格补贴”的31%,表明C端入口竞争已从单纯烧钱升级为体验、供应链与履约效率的系统对抗。

在C端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即时配送服务品质,打造差异化壁垒,才是将补贴大战拖入“机智的下半场”的关键。

目前,顺丰同城在C端方面有以下考验。如上文所述,除了文件封问题有待定论,易碎品如何包装以降低破损程度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易碎品仅要求“包装牢固”,未规定抗跌落高度、缓冲层厚度等量化指标,与此同时,顺丰同城当前 C 端订单75% 以上由众包/驻店骑手完成,骑手自备包装物品,防震垫,但无强制验收清单。

另一方面,用户使用顺丰同城时,要通过顺丰同城的小程序完成下单,但小程序入口单一,页面细分设计不足,缺乏场景化运营,年轻用户渗透率低。例如,用户进来后只能看到“帮我送 / 帮我买 / 帮我办 / 独享专送”四个静态按钮,缺少针对不同需求(生日蛋糕、宠物用品、夜间急药)的二级频道。

除此之外,顺丰同城在夜间和下沉市场运力失衡的问题也有待解决,尝试跨越同城配送在服务品质上的门槛,方能提升即时零售下半场的准入壁垒。

补贴大战对顺丰同城只能称为“短期红利”,而“战争”一旦拖入下半场,如何规避潜在风险,优化升级服务品质,平滑落地,才是将“短期红利”转为“入场机遇”的长期主义。

撰文:宋火火

编辑:大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