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干部担当作为岂容这套“组合拳”!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要解决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问题,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近日,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主席这样告诫广大干部。

什么是“三拍”干部?民间流行的一段顺口溜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的样子:“政绩是第一,一拍脑瓜一个亿;质量没关系,一拍胸脯没问题;追查别着急,一拍屁股溜大吉。”现实工作中,少数干部不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不搞实地调查,一时心血来潮就出点子、作决定;当上级询问情况时,自己虽两眼一抹黑,却信誓旦旦作出“没问题”的承诺;等发现承诺无法兑现不好交差时,便丢下烂摊子潇洒转身,将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

500

“拍胸脯”是“拍脑瓜”之后的规定动作之一,“拍屁股”则是“拍脑瓜”的必然结局。一套“组合拳”下来,他们看似忙忙碌碌、敢闯敢干,实则导致很多任务部署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同时,贻误发展机遇,阻碍事业进步,更在无形中动摇执政根基、侵蚀民众信任,其害实深。今年某地商户招牌改色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当地领导干部未经科学论证和充分征求意见,脱离实际提出广告牌匾“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等禁止性规定,导致1800余块商户门头牌匾颜色进行变更,损害了群众利益,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从上拍到下,从脑袋拍到屁股,如此“潇洒”的行事风格,表面上看似乎是工作方法的问题,但实际上却反映出少数干部政绩观的扭曲与责任担当的缺失。有的只唯上不唯实,将领导满意视为唯一标尺,对群众真实呼声与基层实际困难置若罔闻;有的做事急于求成,只追求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不考虑科学与否;有的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搭花架子,视形式为内容;还有的好大喜功,将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得失凌驾于全局事业之上,有了功劳能抢则抢,出了问题能推则推……种种状态,正是“三拍行为”不断滋生的温床。

500

对于“三拍”干部,组织和群众都极为反感,如何才能铲除其滋生的土壤?

从决策流程的角度来讲,决策机制要科学健全。纵观过去许多“面子工程”的案例,几乎都与主管领导的决策不当有关。政策怎么制定?任务如何安排?对很多重大事务的决策,主管领导在主观和客观上都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如果决策机制不够完善或是落实不到位,就很可能出现领导干部关起门来想点子、居高临下出主意的现象,从而导致决策与实际脱节甚至造成巨大损失。对此,各级应该严格规范并坚决执行科学的决策流程,坚持扎实调研、充分论证、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让“拍脑袋”决策失去市场,让决策失误的可能降至最低。

从事后追责的角度来讲,问责的板子打得要疼。许多决策者之所以敢于“拍脑袋”“拍胸脯”,原因就是没有为自己的决策失误承担责任、付出代价,只要“拍屁股”走人,一切错误就貌似事不关己了。习主席曾强调,要对“三拍干部”终身追责,即便他们离任、离职后,也要对他们进行秋后算账。近年来,一系列文件规定的出台,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的考核、约束和问责。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也指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禁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浪费。

但制度终究是外在的约束,而要真正取得造福群众的成绩,还需领导干部从思想深处摆正政绩观。干事创业不能单靠激情,任何脱离实际的空想、心血来潮的决断,都难以经受住现实的检验。做事前多些调研论证,少些随心所欲;承诺时多些量力而行,少些盲目自大;遇问题多些担当兜底,少些推诿逃避,这才是广大干部为官做事的正确逻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