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水电工程开工!中国打出的,不止是一座水电站!

2025年7月19日,注定要被写进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史、能源战略史,乃至中印关系史的教科书里。

这一天,中国西藏墨脱,一块曾经是“全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城”,迎来了全球最大水电工程的正式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亲临现场,意味着什么?这不仅是给项目团队打气,更是国家层面对这项战略级工程的最高规格背书。

官方消息没有披露具体装机容量,但从此前流出的数据来看,总装机或高达6000万千瓦——是三峡工程(2250万千瓦)的近三倍。这个体量,不是“巨无霸”,而是“超巨”了。

500

▲雅鲁藏布江处的“大拐弯”。(图源:纽约时报)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水电项目,它是中国地缘、科技、环境与民族政策交汇点上的一次大手笔,是新时代“挖掉贫穷山沟”的顶格操作。

世界级工程,中国级底气

说墨脱水电站的建设是“世界最大”,这不是中国媒体的夸口,而是《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亲自盖章认证的说法。

当然,这些“认证”不是为了祝贺你,而是为了找茬。

和过去几十年一模一样,西方媒体这次照例跳脚。他们指责中国“影响印度用水”,渲染“生态灾难”,阴阳怪气地拿墨脱水电站说事,仿佛世界上就只有中国搞大坝才该被骂,欧美修几百个水坝叫“生态文明”,轮到中国就变成“水源武器化”。

老一套了,骂三峡工程的时候他们也这么说;修青藏铁路的时候说高原生态要崩塌;南水北调的时候说东部缺水是“体制病”。现在,中国把几千米落差的水头资源“变现”,他们又开始扯什么“影响下游印度人民生计”,仿佛印度对克什米尔人民的人权倒是保障得好得很似的。

500

▲AI生图:墨脱水电站

一句话——他们不怕生态出问题,他们怕中国把问题解决了。

雅鲁藏布江的“电能革命”

雅鲁藏布江的地理结构决定了,它是全球最适合水电开发的河流之一。尤其是在“从米林到墨脱”的这48公里——被称为“雅江大拐弯”,落差近2000米,这相当于给工程师送来了一块天赐的“自然电池”。

过去我们没法开发这里,不是没有水电梦,而是没技术、没钱、没通路。墨脱曾是“全国唯一进出靠双脚”的县,一条人走都费劲的林间小道,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孤岛”。

可现在不同了。

今天的中国是全球最大水电强国,从技术到工程人员储备,再到调度能力、生态管理经验,已经有足够底气在雅鲁藏布江“打下一场漂亮仗”。

技术问题能解,输电问题也能解——西藏有特高压联网工程,墨脱的水不是“孤岛电”,它会变成西部资源反哺全国的战略级能源资产,真正把这条河变成“高原蓄电池”。

墨脱水电站,是一次地缘“对冲”

要看懂这个工程,不光要看电站本身,更要看它背后的地缘含义。

从地图上看,墨脱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是中国最接近印度东北七邦(Seven Sisters)的地方。这里的战略地位,几乎等于是在喜马拉雅山脉边缘埋下了一颗“重锤”,从经济、交通、能源、安全多个维度对印度实现了一种天然对冲。

500▲澜沧江-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流出中国国境后被称为湄公河,干流全长约4880公里,是亚洲唯一的连接六国的国际河流。(图源:新华社)

我们不是搞地缘对抗。但如果印度愿意对着我们指指点点,乃至在边境方向搞小动作,那中国自然有的是手段提升压舱石。

而这个压舱石,最好的方式就是——发展。

不是派兵,而是发电;不是推人越线,而是铺网入川;不是制造对立,而是传输红利。

而对西藏自身来说,这也是一次国家资源的大手笔倾斜。墨脱这类边缘县区,常年处于基础设施、就业和产业资源的盲区。这次大坝建设将带来万人规模的工程队伍、上千亿元级的资金投入、数十年的产业链延伸效应,是对西藏“长期战略开发计划”的一部分。

印度“只许州官放火,不许中国点灯”?

很多西方报道都拿印度的“用水焦虑”说事。说中国建大坝会影响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的称法)用水安全。问题是,印度自己在这条河流上也规划了多个水电项目和引水计划,甚至在东部和孟加拉国还发生过“水源争端”,他们是真的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天赋。

更讽刺的是,今年印度才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带发生恐袭后,直接断了巴基斯坦的水源,硬生生“掐断”印度河上游的来水。这种“用水勒索”的操作他们敢做,却跑来对中国的大坝开发说三道四?

你不讲武德,就别怪别人冷静、合法、理直气壮。

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清晰——大坝建设不针对任何国家,也从不拿生态或水资源当外交筹码。

当初修澜沧江(湄公河上游)时,下游诸国也有担忧。但后来中国推动成立了“澜湄合作机制”,不仅信息透明,还多次在旱涝关键期调水支援邻国,现在连越南、柬埔寨都对中国大坝点赞了。

咱们不是美国,不搞“科罗拉多河模式”(美国把上游水掐给墨西哥);也不是土耳其,不搞“安纳托利亚模式”(一坝断死叙利亚、伊拉克)。

我们搞的是“可持续模式”——算大账、算长远账、算共赢账。

雅鲁藏布江,应该成为中印合作的桥,而不是墙

其实,印度完全可以从雅鲁藏布江项目中找到自己的利益坐标。比如:

电网互联互通:未来是否可能在边境方向开辟输电通道?

防灾合作:季风洪水影响巨大,中印是否可以就流域监测展开合作?

产业对接:大坝周边带动的经济建设,是否可以成为印东北七邦参与中国—南亚经济带的契机?

中印在“政治层”有不少分歧,但在“技术层”和“发展层”其实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印度如果老是陷在“被害妄想”里,只会错过与中国共赢的窗口期。

墨脱水电站的建设,完全有潜力成为中印合作的新起点,而不是又一场边境紧张的催化剂。

500

▲雅鲁藏布江河谷。(图源:纽约时报)

结语:这个工程,不止是修一座大坝

当我们今天谈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开发,不该只看到一个工程,而要看到它背后的那些时代变量:

是中国在基础设施和地缘战略上的又一次跃升;

是对“边疆开发”国家叙事的现实注脚;

是对“西方质疑”最坚决的技术回应;

是对“印度焦虑”最和平的战略提醒。

有人看到了一道坝,中国人看到的是——一个机会,一场试炼,一个时代的地质级拐点。

在世界最复杂的高原上,中国又一次在“挖山开河”,但这次我们挖出的,不只是水,而是一种未来。

作者:没门,自由撰稿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