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暑假最该看的华语大片!
作者 | 我是影小妹
谁能料到,曾在《年会不能停!》中凭借吐槽职场火出圈的“铁三角”——大鹏、白客、庄达菲,摇身一变竟穿越到了唐朝?
不过这次,他们面临的难题不再是“裁员风暴”,而是更荒诞的“死亡KPI”:要在五千里外的岭南,将新鲜荔枝火速送至长安。
2025年暑期档,最受期待、最应景且惊喜满满的国产片,当属本月即将上映的《长安的荔枝》。
光看这演员阵容,就足以让人翘首以盼:大鹏担纲主演,饰演“背锅小吏”;
刘德华首次挑战权倾朝野的杨国忠一角;白客和庄达菲则组成“荔枝小队”,一路硬核闯关……
《年会不能停!》“换皮”后,俨然成了古装版职场人的极限挑战——《转运不能停》。
小人物大时代,改编难度拉满
马伯庸的小说向来以小见大,书中人物看似平凡无奇,但透过他们展现的时代背景,却能撑起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若你读过《长安的荔枝》这本小说,便能明白改编绝非易事。
一颗荔枝从岭南运往长安的5000里路,暗藏着官场的勾心斗角、小人物的艰难挣扎,还有古人逆天改命的智慧。
要把这些内容搬上银幕,既要还原历史质感,又要让现代观众感同身受“古代打工人的辛酸”。
李善德本是长安城里老实本分的小吏,刚贷款买了房,满心期待着能和妻女过上安稳日子。
可一场酒局,让他稀里糊涂地在圣旨上签了字。
酒醒后才发现,自己接了个“地狱级任务”——贵妃生辰将至,圣上想让她吃上岭南的新鲜荔枝。
众所周知,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从岭南到长安五千多里路,骑马都要半个月,这哪是送荔枝,分明是把他往绝路上逼。
换作旁人,或许早就卷铺盖跑路了,但李善德这个数学超棒的小吏,带着一纸空文就奔赴岭南,决心逆天改命。
刚到岭南,他就遭遇了当头一棒:当地官员根本不愿帮忙,还把一个正在挨打的奴隶林邑奴塞给了他,摆明了想让他自生自灭。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结识了仗义的商人苏谅和守着祖传荔枝园的阿僮,三人组成“荔枝小队”,在岭南的烈日下开启了疯狂试验……
除了“年会”铁三角的再度合体,影片还有几个“彩蛋级”角色:
刘德华饰演的杨国忠,笑里藏刀,让人不寒而栗,与大鹏的对手戏中,一个眼神就将“上级压榨下级”的压迫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更有刘俊谦、杨幂、常远、魏翔、王迅、孙阳、林雪、宋小宝、付航、张若昀等明星倾情加盟,别看他们戏份不多,却个个都让人印象深刻。
转运荔枝,破局智慧闪耀
《长安的荔枝》最大的看点,无疑是如何将岭南的荔枝成功运送到长安。
电影中,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李善德将“不可能”拆解为“一步步可能”的过程。
一开始,他尝试用“盐洗法”,后来又想到“冰镇法”,可半路冰就化了,荔枝烂得更快。
直到一次被士兵追打时,他情急之下用花盆砸人,突然想起阿僮姑娘的玩笑话:“要是不把荔枝摘下来呢?”
就这一句话,成了破局的关键。
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写道“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连枝带叶转运”的思路,在宋代《荔枝谱》中确有记载。
古人的智慧,在这些细节中熠熠生辉——他们没有高科技,却能用最朴素的观察和计算,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大鹏将李善德的“职场进化史”演绎得淋漓尽致,就像我们自己的写照。
刚接任务时,他对着圣旨点头哈腰,心里想着“好好干,说不定能升职”;
被经略府刁难时,他攥着拳头忍气吞声,像极了被客户刁难的我们;
可当他发现右相要把转运成本转嫁给百姓时,突然梗着脖子说“这不对”——那股子“轴劲”,就像加班到凌晨,突然问自己“我到底在干嘛”的我们。
更动人的是那些“边缘人”的力量。
商人苏谅放着安稳生意不做,非要陪着李善德赌一把;
阿僮明知荔枝园可能被毁,还是把最好的果树让出来,只要求“别伤我族人”;
就连被当成“奴隶”的林邑奴,也在最后关头用生命护住了转运方案。
这群人并非什么大人物,却敢于向命运“宣战”。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冤大头”?不过是有人不愿低头罢了。
视觉盛宴,细节之处见真章
如果说小说能让观众看透人情世故,那么电影的独特魅力在于,它能通过画面精准还原一方风土,让那些藏在地域褶皱里的气息与质感,变得触手可及。
《长安的荔枝》的视觉效果宛如一幅流动的《千里江山图》,却又比古画多了几分“烟火气”。
无论是长安的宫闱,还是岭南的荔枝园,亦或是市井的繁华,粗犷的生活气息与华丽的宫廷肃穆形成鲜明反差,营造出独特的美学张力。
更厉害的是电影对“光影”的运用。
长安的宫闱总是笼罩在阴影里,杨国忠说话时,脸一半在光里一半在暗处,一看就暗藏心机;
岭南的荔枝园却永远阳光灿烂,阿僮站在果树下时,阳光透过枝叶在她脸上洒下光斑,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有希望”。
就连荔枝本身,都被拍出了不同的韵味——刚摘下来时是饱满的胭脂红,透着水润的光泽;
快变质时颜色发暗,像蒙上了一层灰,光是看画面,你仿佛都能闻到那股“不新鲜”的味道。
影片细节更是极为考究,李善德使用的“分枝植瓮法”,在宋代《荔枝谱》中确有记载;
阿僮身穿的侗锦,纹样与博物馆里的唐代文物几乎一模一样;
就连驿马的鞍具,都参考了新疆出土的唐代马具实物。
和解,才是最大的勇气
电影的情感戏没有丝毫“狗血”,却让人忍不住鼻子发酸。
林邑奴身为奴隶,第一次见到李善德时,赤身被捆绑,身上伤痕累累,眼中满是沧桑,对无法掌控的命运,他早已选择认命。 但李善德的出现,让他看到了一线生机。
最后关头,为了护送荔枝赶赴长安,林邑奴抱着杀手跳下悬崖,成为全片最大的泪点。
李善德在长安宫门外看到被看管的妻女,却没敢停下脚步,生怕自己因工作失误而遭到怪罪——这大概就是每个打工人的软肋:
我们拼尽全力,不过是为了守护身后的人。
电影最温柔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让李善德成为“逆袭爽文男主”。
他最后没有留在长安当大官,没有靠转运荔枝发大财,只是回到岭南种荔枝,过着平凡的日子。
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让故事更有力量——不是每个人都能改变世界,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被世界改变。
2025年的夏天,我们或许还在为KPI发愁,为房贷焦虑,为“要不要妥协”纠结。
但《长安的荔枝》里的那些人会告诉你: 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只要努力过,就不算白活。
就像那颗跨越五千里的荔枝,它或许会烂在路上,但总有人记得:曾经有群人,为了让它新鲜地抵达长安,拼过命。
或许你会在电影里看到自己——那个偶尔想“掀桌”,却始终没放弃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