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最危险的 4.5英亩”,山东舰这个中队何以优秀?

战起!战起!

“最危险的 4.5英亩”上,几名水兵微蜷躯干,双指凌空。夜幕之下,数架“飞鲨”尽情嘶鸣,腾飞接敌。

这是山东舰航母编队远海实战训练中的一幕。夜空下,外军飞机又一次抵近示威;海面上,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官兵战备正忙,接续放飞歼-15舰载战斗机,守护战鹰振翅高飞。

500

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放飞小组保障歼-15舰载战斗机夜间飞行(刘梦浪摄)

2012年深秋,随着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甲板腾空而起,一个名为“航母style”的手势点燃亿万国民激情,成为时代符号。

起降保障中队,顾名思义,就是这群专门在航母上负责放飞和回收战机的人。航母的战斗力,就来源于舰与机的接力。

在山东舰的通道内,有一块世界航母发展史的展板。自1910年美国人尤金·伊利驾驶舰载机从巡洋舰起飞以来,军舰与飞机的结合已经走过115年的历史;而距“航母style”首次进入大众视线,才过去不到13年。

可以说,中国人向海图强的夙愿有多久,官兵们对时不我待、加速赶超的追求就有多强烈。只有靠疾进拼抢的加速度,才能补回这百年的差距。

500

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官兵快速更换阻拦索(李刚摄)

“遇敌情况下,将舰载机放飞快一点,胜算就能多一分。”在交谈的时候,总能感受出他们对“速度”的执念。对起降保障中队来说,战斗力的加速生成,有着更具体的体现——甲板指挥引导效率直接关系舰载机出动效率,对航母编队战斗力提升至关重要。

放飞小组通过数千次演练,不断优化放飞人员位置、路线、手势动作;阻拦小组用图纸设计路线、用模型推演起降,在实操中不断积累经验......模式加速,他们从上万次训练数据中摸索规律,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流程加速,他们在近万次起降中,一次次优化保障流程,细化出厚厚一本册子;操作加速,他们将每个动作上万次重复,直到练出肌肉记忆。

战争,从来不只是战时实力的比拼,更是平时攻坚的较量。我们在攻坚,对手也在发展。相同时间内,只有跑过对手,才能在赛道上占得先机、抢得胜算。

500

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官兵在起降电视监控室观察记录飞机起降情况(李刚摄)

“更换滑轮阻索,一开始工厂帮着干也要2天,现在官兵独立操作最快只需以小时计”“应急换索时间大幅缩短”“舰载机安全放飞保障时间大幅缩短,再次出动准备效率大幅提高”......这些年,一茬茬中队官兵接续奋斗,从单机到满载、从昼间到夜间、从近海到远洋,在战机一次次放飞回收之间,他们也完成了自身的能力蜕变。

前不久,维多利亚港,山东舰开放期间突遇降雨,官兵们迅疾招呼参观群众到舰载机机翼下方躲雨,有网民评论,祖国的战机永远为人民“遮风挡雨”,这一刻,“军强民安”四个字变得更加具象。

这份守护,不仅绽放在聚光灯下,更铭刻在远洋大海的惊涛波浪中。

在此之前,山东舰在远海执行双航母编队演练,一架外国军机企图对编队进行抵近袭扰。随着警报拉响,起降保障中队的官兵迅速按部署就位,保障舰载机快速升空应对,让外机知难而退。这样的场景在远海航行中时常出现。

500

海军山东舰驾驶室内观察歼-15舰载战斗机滑跃起飞瞬间

“出海就是打仗,随时准备打仗”,脱口而出的话,道出了中队官兵的基本认识,山东舰存在就是威慑,实战是更有效可靠的威慑,只有始终确保“随时能战”,才能真正做到“以武止戈”。

我们在船上的两天,正是山东舰刚刚结束双航母编队演练和访港任务后的一个周末,本以为这是一个休整的机会,但是记者们发现,舰上不同课目紧急演练的铃声基本上每个小时都会响起。

更频繁的任务考验赋予了官兵更快的速度、更过硬的本领,战斗力建设生成的进程越来越快。

500

海军组织双航母编队演练(蒲海洋摄) 

“要当航母编队中最强固的链环”,在中队活动室内,一句标语牌格外显眼。五年多来,这群离“飞鲨”最近的人,立足山东舰,厉兵西太、转战南海、砺剑台海,在那“最危险的4.5英亩”上,用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状态托举“飞鲨”腾飞,守护万家灯火。

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的先进事迹,生动阐释了我们当以什么样的家国情怀、精神状态和打仗本领,攻坚建军百年、迈向民族复兴。正是对“加速”的极致追求和对“备战先锋”使命的深刻践行,让他们在万里海疆铸就了过硬的胜战本领。

学习该中队,就要学习他们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实干姿态,将“速度”追求烙印在心头,将“零差错”标准熔铸于日常,把每一项任务都抓细抓实,在每一个战位,在每“一分钟”中跑出奋斗强军加速度。

学习该中队,还要学习他们弓满弦张、枕戈待旦的备战状态,扎实提高打赢本领,向最难处攻坚砺刃,持续强化战斗意志,坚定狭路相逢、敢打必胜的信心决心,以过硬的本领和昂扬的斗志,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挑战、战胜一切风险。

500

山东舰远海训练期间,舰载战斗机滑跃起飞(刘梦浪摄)

星光不负赶路人,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八一建军节。这也意味着距离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只剩两年的航程。这一路,我们要闯过惊涛骇浪,平稳逐梦前行,每一秒都关乎着能否如期抵达。如同中队官兵的奋斗历程一样,相信当汗水浸过甲板的每一寸钢铁,我们终会沿着这条航迹,蹄疾步稳地抵达既定的目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