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变脸”!国民汽水要被外资拿下了?
此前备受关注的大窑拟被外资收购的传闻,近日有了新消息。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2025年6月30日-2025年7月6日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显示,KKR收购远景国际股权案已于2025年7月4日办结。
公开资料显示,远景国际2024年成立于开曼群岛,通过其关联公司在中国境内主要从事饮料业务,2024年在中国境内碳酸饮料市场占比为5-10%。
而据媒体报道,在国内有糖汽水市场,大窑排名第三,接近上述市场份额;此外,远景国际注册的董事名为“WANG,QINGDONG”,和大窑汽水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庆东的拼音拼写相同。上述文件虽未直接提及大窑品牌,但细节线索都指向了这家国产饮料巨头。
对此,大窑方面回应称:“所关注的事项我们目前不便评论,后续有进展将第一时间分享,一切请以官方信息为准。”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6月,就有KKR拟收购大窑的消息传出。当时大窑回应称:“不予置评”。更早之前,大窑还曾传出将被可口可乐和维维股份收购的消息,彼时大窑的回应也相对坚决:没有被任何企业收购的计划;不可能被外资品牌收购或控股。相较之下,大窑此次模棱两可的态度,更增添了这则消息的可信度。
1.大窑要被外资收购了?
据悉,KKR于1976年在美国成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主要从事投资业务。曾投资过南孚电池、蒙牛乳业等行业龙头,近期,据媒体报道,KKR还有意收购星巴克中国业务的股权。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这样一家私募巨头为何盯上大窑,有相关人士认为,“快消类资产在中国一直是优质资产,而食品饮料又基本是优质资产中冒头较快的一类”。此外,作为一家市场份额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有糖汽水品牌,大窑还存在生长为“中国可口可乐”的可能性。总体来看,KKR收购大窑不仅是为了收益,更是为了押注其未来价值。
站在大窑的角度,尽管其已经成长为国产汽水饮料巨头,市场份额也排在前列,但作为一个从内蒙古成长起来的品牌,想要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渠道局限和资本压力,大窑在南方市场的渗透率较低。据媒体报道,2024年,大窑曾公布一份数据,其85%以上的销售额来自餐饮渠道。“界面新闻”曾走访发现,在深圳宵夜较为集中的梅林村、下沙村等地,大窑在北方菜馆里更受欢迎。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这背后,除了地域特色,大窑标志性的玻璃瓶装设计因笨重易碎的特性抬高了物流成本、限制了运输半径,也直接制约了其全国化扩张能力。官网显示,目前,大窑已在内蒙古、宁夏、辽宁、吉林、安徽、陕西、山东投资建设七大智能生产基地,辐射更大区域市场,为各地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的产品。不过,由此能看出,大窑大部分生产基地仍位于北方,其要渗透南方市场,还需要继续发力。
另一方面,大窑还存在依赖爆款大单品的隐忧。有餐饮店主告诉媒体,虽然店内也出售大窑的新品,但最好卖的还是大窑嘉宾。
“趣解商业”注意到,电商平台上,大窑官方旗舰店内还在售卖果汁汽水、益生元果汁汽水、果粒饮料、复合果汁饮料、白桦树汁汽水等产品。但两大主流电商平台的大窑官方旗舰店内中,销量排在前列的,仍是大窑经典款汽水。
今年1月,大窑有意启动上市计划的消息引发了关注。据悉,市场消息称,大窑正筹备最快2025年下半年在香港的IPO,目前正与咨询机构接触,预计募资规模多至5亿美元。但是,此事同样被大窑否认了,大窑称,公司以经营发展为主,暂未考虑IPO事项,一切以官方信息为准。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彼时有观点认为,该传闻或许是出于大窑对资金和市场扩张的需求。而如今,接受KKR的收购,或许是大窑获得资金支持、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另一条可行途径。
2.新舵手VS“老味道”?
不过,资本是把双刃剑,按照公开资料,若是交易完成,KKR将间接获得对远景国际的单独控制权。有媒体曾报道称,KKR偏好选择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而非传统的企业家。也就是说,如果KKR真的入驻大窑,大窑或将迎来较大的变动。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纵然管理团队不变,KKR凭借85%的绝对控股,已实质上接管了大窑的战略命脉,创始人的话语权或将大幅削弱,企业的自主决策权也将受到限制。比如公众号“大窑新月刊”曾发文,要“铸就百年品牌”,在资本的干涉下,大窑能否保持原有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引发外界质疑。
与此同时,收购后,若大窑在品牌定位、产品风格等方面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另外,大窑创始人王庆东曾誓言“绝不卖外资”,如今却态度模糊,这一转变让曾高举民族品牌旗帜的大窑引发“国民汽水不姓国”的质疑。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表示,若是被外资收购,将不会再喝大窑。
若KKR真的入局,其资金和资源将为大窑带来一定助力,但控制权完成更迭后,大窑想要成为“百年品牌”的初心与资本追求回报的诉求能否和谐共生,或将左右大窑的发展方向。这不仅关乎一个品牌的兴衰,更映照出本土企业在资本浪潮中坚守与突围的复杂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