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出口沙特暴涨29%,这个机会你要抓住!

500

2025年5月,中国对沙特阿拉伯的出口额达到52.7亿美元,同比增长29%,增幅在主要出口国家中排进前十。(来源:中国海关出口数据)

这是一波“政策+市场+节奏”叠加带来的红利。从产品结构到客户类型,从市场环境到实操路径,这一轮出口暴涨背后,其实暗藏不少机会点,也有一些值得警惕的坑。对于正在寻找增量市场的中国厂商来说,沙特确实是当前值得认真对待的方向。

500

(图:5月出口增长率前10个国家销售额)

以下内容整理自公开资料与行业从业者交流,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依据和实操思路。

出口为何暴涨?机会点集中在哪里?

简单说,这一轮对沙特出口的大涨,是由三个因素共同推动的。

一是“补库存”,2024年沙特在多个品类上压货保守,2025年进入集中补货阶段。

二是汇率利好,人民币阶段性贬值,加上美元计价的沙特市场,对中国产品更有价格吸引力。

三是基建爆发,沙特正在推进“2030愿景”,从NEOM新城、红海项目,到各类工业区和特别经济区,对机电设备、建材、配套材料的进口需求持续放量。

对于中国厂商来说,当前阶段沙特市场的机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工程项目物资、消费类电子、高频通用品,以及SABER认证完成度高的中高单价产品。

数据怎么说?增长结构和主力品类

2025年5月,中国对沙特出口同比增长29%,是当月出口增幅排名第10的国家。这其中,锂电池、智能手机、空调、电控设备、家具等是拉动出口增长的主力品类。

从商品结构来看,这波增长并非集中在某一类商品,而是多点开花,新能源、建筑工业、日用品、消费电子都有表现。这说明沙特市场的需求结构正在向“消费升级+产业发展”并行靠拢,而非单纯依赖能源工程项目。

热销品Top10:谁在支撑增长?

从出口结构来看,沙特对中国产品的采购呈现出“两头强、中间稳”的特征。高附加值的新兴品类与基础工程配套产品构成双支柱,一头是以锂离子电池、智能手机、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能源与电子硬件类产品,反映出沙特在推进绿色能源和数字化建设中的新需求;另一头则是海上钻采平台、大功率空调、钢结构等传统优势品类,支撑其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和能源设施建设。

500

具体来看,锂电池位居出口金额之首,表现极为突出,显示出沙特在电动车、储能系统等方面的采购需求正快速增长。其次是低值通关商品,占比较大,这一类通常包括样品、小批量设备、非标定制件等,说明不少厂商已经在以轻模式测试沙特市场。

智能手机及其配件合计出口也居于高位,反映出消费电子在当地依旧拥有强劲需求;而空调、电控设备等机电产品则与沙特炎热气候和工业现代化密切相关,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家具等中低值生活用品也在前十之列,显示出沙特中产家庭在消费结构上的变化。

500

整体来看,这份榜单背后反映出沙特市场正从“资源型进口”向“工业化+消费型”结构转型,中国厂商在多个层级、多个品类中都具备进入和扩张的空间。只要产品具备基本的合规性和性价比,几乎所有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细分品类都有切入点。

沙特这个国家,基本什么样?

沙特阿拉伯是中东地区最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国之一。当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希望摆脱对石油的单一依赖,向制造业、物流、再出口、电商等方向拓展。

政治上,沙特是君主制国家,政局总体稳定。文化方面,伊斯兰教义根深蒂固,商业活动需注意宗教节日、性别规定、作息习惯等。语言以阿拉伯语为主,英语普及度有限。

经济上,沙特在建工程众多,资金来源稳定,采购预算有保障,是中国产品的优质客户。再加上和中国关系友好、政策畅通、双边协议逐步深入,沙特整体是“买得起、买得多、爱买中国货”的典型代表。

市场和清关怎么做?有哪些雷区?

沙特实行较高的进口门槛,从2025年起,所有产品必须通过SABER认证。这个系统要求两张证书,一张是PC证书(产品符合性),一张是SC证书(装运符合性),分别对应“产品是否合规”和“每一票货物是否对得上”。

此外,不同行业还有专项认证,比如IECEE、G-Mark、能效标签等,没做全可能就被卡在港口,轻则退运,重则罚款。

通关流程方面,海关文件要求严格,发票、装箱单、原产地证等都要配合到位。沙特港口查验比例较高,尤其对敏感品类。产品标签必须有阿拉伯语,说明书、外包装也需要双语显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沙特的“沙化率”要求,即部分工程必须配比一定比例本地员工。如果你要在当地设点或承包工程,务必了解清楚。

客户怎么找?有哪些推荐渠道?

针对不同品类,推荐优先考虑以下渠道:

第一,沙特本地展会。比如建筑建材类的Big5 Saudi、能源类的Saudi Energy、医疗类的Medlab、自动化的Smart Manufacturing,参展可直接接触当地B端买家。

第二,本地B2B平台。Sary、Tajir这类平台覆盖日用品和快消,Saudi Exports由沙特政府主办,适合对接官方采购,Go4WorldBusiness、Tradekey适合机械、建材类客户。

第三,搜索引擎+地图。用Google.sa或Saudi Search等工具配合关键词+HS编码+importer组合,可精准搜出沙特本地企业或批发商。

第四,LinkedIn等社交工具。用“采购经理+行业词”定位阿拉伯地区用户,然后用邮箱营销或WhatsApp跟进。

实操建议:节奏、合规、跟进方式,这些细节要盯紧

面对沙特这样一个既有钱、也讲规则的市场,想拿下客户,光靠“价格便宜”远远不够,真正起作用的,是“能交货、交得起、交得稳”。结合当前沙特进口品类结构和认证环境,以下几个方面是建议重点落实的操作方向:

第一,提前规划产品认证体系。沙特当前强制实行SABER系统,对所有进入沙特市场的产品要求先取得PC证书,再为每一批次货物申请SC证书。这套流程时间不短、材料繁琐,不少企业第一次做就会踩坑。建议将SABER、IECEE(适用于手机、照明、电动工具等)、G-Mark(电器、玩具类)、能效水效标签等全部列为“出货前必须办妥”的清单事项,并建立产品合规资料库,减少每次申请重复提交的成本。

第二,灵活处理付款与合同条款。沙特买家普遍偏好信用证或30%-70%分期付款,对新客户不一定一口接受全额预付款。建议从小单起步,做1-2个试订单,在建立信用后逐步扩单。同时,在合同条款中要写清楚SABER责任归属、港口滞留风险处理方式,以及退货政策,避免纠纷时处于被动。

第三,双语资料准备齐全,重点跟踪展示能力。不管是网站、产品册、PPT介绍还是询盘邮件,建议全部配备英文+阿拉伯语版本,尤其是产品标签、说明书和外包装,阿语翻译不到位,清关时很容易被卡。还建议在展示内容中强调认证、工厂能力、项目履历等“可信度”信息,少讲情怀多讲事实。

第四,做足项目型客户的延展服务。以锂电池、机电设备、钢结构这类工程型产品为例,沙特的客户往往更在意供货是否稳定、售后是否跟得上。建议配合提供施工指导视频、关键部件备件包或本地维修响应方案,提升整体履约竞争力。

第五,因地制宜地建立“中转客户”模式。直接拿下终端采购商并不容易,可以考虑找沙特本地有仓储能力的进口商、分销商合作,或者与已有本地认证经验的中国外贸商“拼资源、拼通道”,形成“你供货、他清关、我服务”的组合打法。前期利润未必高,但能迅速跑通链路。

第六,合理规避“低值简易通关”依赖。目前很多厂商喜欢用98040000这种低值品类通关,看起来省事、快,但这类做法长期来看会带来政策风险,尤其是出口金额变大后可能被重点抽查,甚至引发退货或罚款。建议早做合规规划,特别是高单价产品要规避偷税嫌疑。

第七,跟踪沙特项目节奏,抓住采购时间窗口。沙特财政年一般从每年1月起,年中和年末是集采高峰期,建议在5-6月、10-11月重点营销,错开伊斯兰节假日影响;此外,项目型客户常在开工前2-3个月就开始比价招标,厂商需在“询盘期”就切入,提高中标几率。

第八,利用本地资源提升信任度。如条件允许,可在沙特设立小型展示仓、售后服务点或合规顾问合作方,即便不直接做本地法人,也能提升买家对履约能力的信心,尤其对大型工程客户尤为重要。

最后,建议组建一个“沙特项目小组”,由销售、合规、单证和客服组成,专职应对沙特业务。这个市场不是那种下一个订单就能走人的地方,它需要长期蹲守,但一旦客户信任建立,复购稳定,订单量也能稳步提升。

这波沙特红利,该怎么抓?

总的来看,沙特市场正在经历从“能源依赖”转向“消费+建设”的阶段,这种结构性机会不会常有。对中国厂商而言,这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次系统性布局的窗口期。

如果你所在品类与工程、能源、消费类高度相关,且具备合规能力,建议优先尝试:

1. 优化认证资料包,拿下SABER证书和相关专项认证;

2. 拓展本地客户渠道,先从展会和本地平台切入;

3. 小批量发货测试市场,建立基础信任,再扩规模;

4. 设法解决双语包装和售后承诺,提升履约能力。

沙特不是门槛低的市场,但现在正是一个“起得早就能占坑”的阶段。建议各位厂商不要再观望,趁这波红利窗口还在,动手试一试。比起等行情,不如先下单找买家。

每天10分钟,外贸全知道!希望了解更多,请移步至公号:每日外贸观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