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去世一年后,才知道钟睒睒有多厚道
作者:喻汀
2013年,时任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接受采访,坚称“全家无外籍无绿卡,并且没有移民打算”,一个爱国企业家的形象油然而生。
12年后,三名“宗氏子女”突然现身,一纸诉状,将同父异母的长姐宗馥莉告上法庭,要求冻结18亿美元(约129亿元人民币)资产,追索宗庆后生前承诺的21亿美元信托权益(约150亿元人民币),并分割娃哈哈集团29.4%股权(估值超200亿元人民币)。
这三名子女,不仅是非婚生子女,还都是美国国籍。
更令公众大跌眼镜的是,据凤凰网《风暴眼》报道,接近宗家的知情人士透露称,宗庆后不止这4个子女,在宗馥莉之外,还有6个孩子。
● 来源:凤凰网《风暴眼》
当网友翻出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当初因为儿子是美国籍,而面对口诛笔伐的无奈辩解时,才惊觉历史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当初掷向钟睒睒的回旋镖,在宗氏家族内斗的喧嚣中,精准地飞回了原点。
现在再回头看,才知道钟睒睒当初有多委屈。
一场网络暴力与狂欢
宗庆后一直被誉为“布鞋首富”,曾是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完美典范。
他坚持实业报国,宣称“不上市、不贷款”;
他对员工如家人,立下“永不辞退45岁以上员工”的铁律;
在生活方面,他每年个人消费不超5万元,办公室不足50平方米,出差都坐经济舱或高铁二等座;
在家庭层面,他呈现的是夫妻恩爱、父慈女孝的和谐画面。
● 宗庆后
这种形象被不断强化,甚至在与农夫山泉钟睒睒的对比中屡占上风。
尤其是钟睒睒之子美国籍身份曝光后,宗庆后更被捧为“民族企业家楷模”。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民众积攒了太多对钟睒睒的不满,而这种不满情绪,在宗庆后去世后达到了高潮。
2024年2月,宗庆后去世,全网缅怀,大家都盛赞他的家国情怀,可以说是极尽哀荣。
与此同时,作为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钟睒睒却意外遭到全网的讨伐。
原因令人啼笑皆非。
一是因为钟睒睒给宗庆后送的花圈挽联仅有“沉痛悼念宗庆后同志”9个字,被批“不够尊重”“不近人情”。
二是网友翻出钟睒睒曾是娃哈哈经销商却被“开除”的谣言,被恶意解读成“农夫与蛇”的叙事。
三是农夫山泉旗下东方树叶的包装,被曲解为日本元素。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钟睒睒的儿子钟墅子是美国籍,被网友扣上了“不爱国”的帽子。
当时舆论一边倒地支持娃哈哈,并以“爱国”的名义抵制农夫山泉。
有人为了流量,有人为了泄愤,一夜之间,各种导向十足的视频段子纷至沓来,在网络掀起一阵病态的狂欢。
● 当时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扔掉农夫山泉、喝水只喝娃哈哈的口号式视频
网络狂欢的后果就是,农夫山泉销量严重下滑,股价暴跌,三天市值蒸发约230亿人民币。连钟睒睒年迈的母亲都因网络暴力离世。
宗庆后“头七”当天,钟睒睒以千字长文《我与宗老二三事》回应网上的不实传闻。
他向公众澄清未被娃哈哈开除、首桶金来自窗帘生意,什么“忘恩负义”完全是莫须有的罪名。
关于儿子国籍的争议,钟睒睒也没有回避:
“我的儿子现在36岁了,他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利。作为父亲,我没有给过他什么,他仍然是职工,一分钱股权也没有”。
但“农夫山泉永远是中国企业,它的所有权人必须是中国人”。
当宗庆后三个美籍子女曝光,当初攻击钟睒睒的“爱国”逻辑不攻自破。
有人不禁发问:“当初骂钟睒睒的人,现在怎么看宗庆后子女的美国籍?”
也有人懊悔:“我们冤枉你了,原来沉默是金。”
据多位内部人士爆料,宗庆后有私生子这件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现在回想起来,同在浙商圈,钟睒睒很有可能早就知道内幕了。
但他不揭老底,不踩同行。沉默里,藏着的是厚道和格局。
我就是一个农民
“我就是一个农民。”在中国企业家里,钟睒睒一直很低调,不作秀、不炒作,只埋头做事。
1996年,钟睒睒创立农夫山泉,在业界大展拳脚后,之后便一直积极参与慈善活动。
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他捐了160万。
2003年,“非典”爆发,他捐了500万物资;
2008年汶川地震,他亲自带上千万物资,冒余震危险,悄悄赶往灾区救灾。
当时的酒店已成危房,拒绝客人入住,他是签了生死自负的承诺书,才得以住进去。
● 钟睒睒在汶川灾区
他在灾区一共待了八天七夜,把所带的物资沿路分发,直到散尽留着救命的最后一根牛肉棒。
5月23日,他回到杭州,在机场面对记者采访时,这个亲眼目睹了灾区满目疮痍的汉子泪流满面。
也是在那时,他决定再捐1568万元物资,并在四川地震带附近建立一处水源地以支持灾区。
● 2008年5月23日,杭州萧山机场,在面对记者采访时,钟睒睒泪流满面
每一次国家有难,农夫山泉从未缺席。
在教育事业上,他也一直在默默付出。
2022年,浙江大学公布一笔1亿元的企业家匿名捐赠。
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位“匿名者”,就是钟睒睒。
他还悄悄设立“钟子逸教育基金会”,不挂名,不宣传。
这些钱不是公司股东的,而是他自掏腰包。截至2023年底,捐款已超9亿。
可换来的,却是无尽的误解和质疑。
2023年12月,甘肃地震。农夫山泉第一时间驰援灾区,送达24000瓶饮用水,却被网友讽刺“小气”。
可真相是,为了让捐赠更及时有效,钟睒睒在公司制度上,把捐水权限下放到每个大区,一线权限就是1000箱,正好24000瓶。
2024年年会,钟睒睒泪洒现场,哽咽着向员工致歉,说出了这些年压在心头的委屈:
“2024年以前,我们吃的亏,主要是我造成的。我的个人认为要低调,要不宣扬,人有善举不一定要他人知晓,所以我们每一次的员工捐赠,24000瓶水的送达,到现在为止,还在非议。
我们每一次都最早捐赠,最早抵达,大家为什么没有享受到这个荣誉,由于我这个资本家的存在,连累了大家。我们的钱是干净的,是我们的员工一瓶水一瓶水卖出来的。”
除了公益,钟睒睒还做了另一件极其不易的大事:助农。
他带着企业走进中国的山野、田间:
2007年,他到赣南种脐橙,带动了4000多户果农奔小康,4万多名果农间接获益,曾经处于贫困线的果农,如今年收入超20万元。
他在新疆建了助农种植基地。从种植、回收到加工,用了10年的时间,农夫山泉的17.5°苹果才得以上市。
2024年,他又在云南陆续捐建了5座现代化茶厂,每家捐赠超2000万。
别人直播带货,他教农民建基地、管种植、学标准,一干就是18年。
他不是来帮一把,而是想帮人改变命运。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让靠天吃饭、靠运气吃饭的传统农民,转变成为靠合同吃饭、靠产业吃饭的工人。
● 钟睒睒(右一)与农民合影
因为自己做过农民,他知道农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因此能够带着问题意识,直指中国农业产业的核心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手中的财富成为真正的“活水”,泽被当代与后世,才是一个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时间会说话
当时间的潮水不断向前,很多人这才惊觉,原来很长一段时间,钟睒睒正经受着一场从众暴力。
在这个标签化审判盛行的时代,很多人持有“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热衷于将企业家简化为“爱国者”或“卖国贼”。
当抵制成为一种“政治正确”,那些理性声音被彻底湮没。
而更讽刺的是,当初疯狂叫嚣抵制的人,和今天道歉的人,是同一批人。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不在完美无瑕的人设,而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价值创造;不在高喊爱国口号的音量,而在改善民生的切实行动。
有的人不说话,是因为他把一切,都写进了行动里。
面对流言蜚语、误解质疑,时间自会澄清一切。
而那些来得慢的掌声,才最响亮,因为它属于真正值得尊敬的人。
“网络上的攻击就让他攻击去吧,因为最后天一定要是亮的,只要我能坚持到天亮。”在炮火最猛烈时,钟睒睒这样说。
● 参考资料:
[1] 凤凰网风暴眼丨知情人士:宗庆后,不止这四个孩子
[2] 新浪财经丨钟睒睒泪洒年会:我们的钱是干净的
[3] 对话丨钟睒睒:理想主义的疯子,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