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东大大驱悉尼外海实弹军演!美军3百战机+19国3万大军剑指东大

美军动真格了,300架战机同时出动,3万大军云集亚太,剑指东大。美澳护身军刀军演已经拉开帷幕,虽然这只是一场年度例行军事军演,但在全球的关注度却是格外的高,因为规模实在是太大了,首先是参演国家的数量特别多,高达19个,基本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全都参加了。然后就是出动的兵力很庞大,3.5万大军外加300架战机,这应该算是美国在今年组织过的最庞大的联合军演了。

护卫军刀毫无疑问是针对东大的,毕竟能让美军如此兴师动众,在地球上也就只有咱有这个牌面了。但老罗的观点跟网上谈的不同,我认为它不算是一场进攻性军演,而是防御性质的,而且还是美军自冷战后首次按照世界大战级别举行的战区级战略防御性军演。大家注意看这次军演的范围,它是从印度洋的圣诞岛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亚东海岸外的珊瑚海,如果把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的话,你就会发现整个澳大利亚的国土刚好是在这条线的南边,换言之本次军演相当于把澳大利亚本土给保护起来了。

还记得年初大驱在悉尼外海军演的新闻吧,我们大驱就是在珊瑚海下方的塔斯曼海开火军演的,当时老罗就敏锐的意识到,这件事将成为东大与美国战略博弈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为什么呢,因为它标志着我们主动把军事对抗的战线,从自家的家门口反推到了美国的战略纵深去了。要知道塔斯曼海是在澳洲的东南角,想到这里去,必须经过美军在本次军演中重兵部署的珊瑚海,所以你把东大和美军这两次军演连起来看,就可以看出一些很不太寻常的端倪。

500

熟悉二战史的朋友应该知道,美日在南太平洋打了这么多场海战,比如说萨沃岛海战、东所罗门海战,瓜岛海战,本质上就是为了争夺澳洲大陆控制权打的。因为澳大利亚的战略价值实在是太大了,它像一块巨大的跳板牢牢地插在西南太平洋。如果日本能够全面占领澳大利亚,那么至少说会有三点优势,一个是彻底切断美国本土和亚洲之间的海陆通道,美国再想支援亚洲战场难上加难。另一个是澳大利亚本身资源丰富,能为日本战争机器输血。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对美国本土安全最直接的威胁,澳大利亚将成为日本进攻美洲大陆的前进基地。太平洋虽然大,但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全是一片空旷水域。在澳大利亚东海岸外海星罗密布的散落着许多群岛:所罗门、瓦努阿图、斐济、萨摩亚,接着是更北的基里巴斯和马绍尔群岛。这些岛屿一路向东北方向延伸,最终指向一个核心枢纽,夏威夷群岛。而从夏威夷到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距离就大大缩短了。

那如果日本当年成功把澳洲给占领了,那他完全可以像美军反攻日本本土那样,利用这些群岛实施蛙跳。比如说从澳大利亚出发,依托所罗门群岛建立基地,接着再跳到斐济或萨摩亚,站稳脚跟后再跳向基里巴斯或马绍尔群岛。每一跳都离夏威夷更近一步。一旦夏威夷这个太平洋心脏被威胁甚至被攻击,美国本土的西海岸就几乎门户洞开了。从夏威夷到加州的直线距离也就三千多公里,舰队在航母的支援下完全能够覆盖。日军可以以这些岛屿为跳板,持续不断地发动对夏威夷的攻击,最终目标就是登陆美洲本土。所以澳大利亚失守,相当于在美国广阔的太平洋防御圈最西端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让敌人获得了逼近本土的绝佳出发阵地。

事实上,日军当时的思路就是,先扫荡南太平洋群岛,切断澳洲与美国本土之间的联系,然后再掉头收拾澳大利亚,占领整个大洋洲,依托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不断扩充军备,最后再通过蛙跳战术,沿着群岛一路打到美国本土去,只不过日军连第一步都没做到。

正是因为这种地理上的连锁反应,澳大利亚对美国来说,其地缘战略价值是双重的。这第一重就是战略力量投送的支点,霸权主义的地缘政治逻辑是以空间换时间,我本土距离亚太地区太远了,一旦亚太优势,我调集各种物资和军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干脆就地驻军。美国在澳大利亚部署军力,就像在亚太腹地插入了一个稳固的桥头堡。从这里出发,美国的海空军力量能更快地覆盖整个东亚、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无论是应对地区冲突还是维护海上通道安全,反应速度和威慑力都大大增强,极大地缩短了美国本土与潜在热点区域的距离。

第二重,也是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它对美国本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是本土防御的前沿屏障。霸权主义的另一面意味着本土的绝对安全,那如何确保本土的绝对安全呢?就是我把我的防御前线推得更远,前沿防线越远本土就有越宽广的战略缓冲区。澳大利亚的存在,以及美国对其的有效控制相当于在美国本土和亚洲之间,设置了一道极其宽阔的战略纵深和预警缓冲区。只要澳洲掌握在手中,任何对手想通过太平洋中西部群岛链向美洲大陆跃进,都会变得异常困难。它迫使潜在的对手必须先经过漫长而脆弱的岛链争夺战,才有可能威胁到夏威夷乃至美国西海岸,但假如对手直接进攻美军在北太平洋的岛屿群,那么部署在澳洲的美军随时就能北上,然后把对方的后路给切断。所以澳大利亚绝不仅仅是美国在亚太的一个普通盟友或基地所在地,而是美国全球战略特别是亚太战略以及本土防御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500

控制澳大利亚美国就能更有效地在亚太投射影响力,失去澳大利亚则意味着美国在太平洋的防御链条在西端出现致命缺口,本土安全所依赖的广阔海洋屏障将面临被逐步蚕食、最终被直接威胁的巨大风险,这才是澳大利亚在地缘政治棋盘上对美国的核心价值。你们有想过没有,为什么美国宁愿不惜违反核扩散的政治风险,都要帮澳大利亚搞核潜艇,甚至说直接出资出技术?答案就在这里,澳大利亚作为孤悬海外的一个大陆,其所面临的军事挑战必然来自海洋,而核潜艇是对付水面舰艇的最佳利器,当初我们应对美国航母舰队的思路就是空潜快,潜艇在空军和快艇的掩护下摸进敌方舰队的内部,然后用鱼雷从水下发动进攻。

聊完澳大利亚对美国的重要性,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两场军演,第一场我们的大驱经珊瑚海一路穿过澳大利亚整个东海岸,最后分别在悉尼外海和澳洲最东南端的塔斯曼海实弹军演,从路线上来看,是不是有种切割澳洲本土与其东部群岛海上通道的意思在里面?这件事当时在西方舆论界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甚至有欧洲的评论家说,东大这是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老巢给端了。话糙理不糙,在美军关于红蓝双方爆发传统意义上的太平洋战争兵棋推演中,作为红方的美军就认为,澳洲东海岸外的群岛是必须坚决守住的战略要地,因为一旦这些群岛失守,美国本土和澳大利亚之间联系就被彻底切断了,那么蓝方既可以围点打援不断消耗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有生力量,也可以在彻底拿下澳大利亚后,进而毫无顾虑的扫荡波利尼西亚群岛,最终兵锋直指美国西海岸本土。

再来看第二场军演,美澳护卫军刀军演,说白了就是回应东大在今年2月的军演和绕岛,当然这个岛绕的不是对岸,而是澳洲。从选定的位置来看,军演范围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便是老罗在前文说的这个军演范围就好比一道防御线,把从北边南下的军事力量跟澳洲本土隔绝开了,归根结底它是在保护澳大利亚的本土安全。第二层则是路线封锁,澳大利亚与美国本土的联系,取决于澳洲东部海域也就是西南太平洋的群岛,而北边想要达到这个地方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传统的直接南下,那么美澳本次军演的东部重心珊瑚海就是该路线的必经之地。另一条非常规路线是穿越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东北海域,接着沿澳洲西海岸和南海岸,再经塔斯曼海北上珊瑚海附近,相当于绕了澳大利亚一圈,当时我们大驱编队军演完了之后,就是走的这条路线相反方向:先走澳大利亚东北方向的珊瑚海,接着在悉尼外海和塔斯曼海搞了军演,2月24日~28 日开始绕行澳大利亚南部,并在 3月 2日到6日抵达澳洲珀斯西北方,3月7日起编队启程返航,3月9日通过巽它海峡。而这条路线从巽它海峡出去,就会与美澳本次军演的西部起点圣诞岛迎面相撞。

500

所以你们看美澳这次军演的范围是很讲究的,既打造了一条前沿防线把澳洲本土保护了起来,又通过圣诞岛和珊瑚海这一头一尾,将北边所有可能前往澳洲东部外海群岛,以切断美澳联系的路线给堵死了,从战略防御的角度来讲,这套作战方案可以说设计得非常完美,也是针对东大2月去悉尼外海军演的一次强有力回应。

问题是即便再有力,方案再完美,这三万美军却已沦为笑话,因为它的性质只是防御。历史上美国针对东大的军演一直是进攻性的,但时移世易,当我们大驱出现在悉尼外海的那一刻,转折点所转的不止是我们把战线推到美国的战略纵深了,更意味着两边的攻守之势已经彻底异形了,随着东西方实力的此消彼长,美军以后搞防御性的军演会越来越多,希望他们能够适应。

罗列思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