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C复制小能手,“影子工厂”IPO前夜的自杀式豪赌

又一家储能黑马拟在港交所IPO。

厦门海辰储能提交招股书拟在港股上市,然而在IPO的关键节点,一纸诉状将其推至风口浪尖,理由是不正当竞争纠纷。据悉,相关法院已立案并将于8月12日开庭——这一时间点恰好卡在海辰储能港股IPO聆讯的关键阶段。

500

海辰储能如果败诉,偷窃别人知识产权,破坏市场秩序的罪名显然会让其上市美梦破碎。事实上,横亘在海辰储能IPO前的不仅是技术侵权的大麻烦,其财务困局同样触目惊心。2024年其账面盈利2.88亿元的背后,实则依赖4.14亿元政府补贴粉饰,剔除补贴后实际亏损超1亿元。

雪上加霜的是,其美国第一大客户Powin Energy突然破产,导致价值15亿元的5GWh电池订单瞬间蒸发,这一订单占海辰储能海外营收的40%、总营收的11%以上。叠加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政策绞杀,其赖以生存的美国市场42.3%高毛利率瞬间归零。

8月12日的庭审,或将决定这匹“储能黑马”如愿登陆港交所,还是倒在IPO的前夜。

01

复制别人技术起家的原罪基因 

2019年的某个深夜,曾主导67项宁德时代核心专利的技术元老吴祖钰,带着七名骨干集体出走,设计图纸、配比配方等能拿到的核心文档也被这些人一锅端带走,成为海辰储能的创业基石。

这场技术人员大迁徙的代价,在2023年浮出水面——法院判决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违反竞业协议向老东家宁德时代赔偿100万元这次诉讼仅仅是风暴的序幕。

500

当海辰储能高调发布587Ah储能电芯时,宁德实验室的工程师们发现:这款所谓“王牌产品”的能量密度仅比宁德同款低4.4%,远低于行业10%的技术代差红线。如同把可口可乐配方误差控制在0.1%。

500

要知道,在电池行业,能量密度偏差≤5%,几乎就可被视为侵权。这也是此次8月12日庭审的焦点问题,诉状直指海辰储能的核心产品587Ah电芯,涉嫌系统性技术侵权

500

更赤裸的抄袭藏在电解液配方中:宁德研发的自修复阴离子技术,竟出现在海辰储能的专利文档里,成膜剂比例误差不足0.3%,就像学生抄袭时故意写错两个标点。

更蹊跷的是,海辰储能的技术路线与迭代节奏与宁德时代高度同步:宁德时代在2020年、2023年、2025年先后推出280Ah、314Ah、587Ah电芯,另一边的海辰储能总是火速跟进推出同类产品,最短间隔时间仅有两个月。这种“跟随式创新”模式,引发对技术来源独立性的质疑。

实际上,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在2012—2018年间曾在宁德时代为老东家申请了67项专利,涉及集流体、极片及电池技术。近水楼台先得月,吴祖钰当年从宁德时代出走的时候自然不会“熟视无睹”。

2023年的诉讼中,法院调取的邮件记录就显示,海辰储能工程师曾直接引用宁德“乾坤电池”的散热方案,并在内部通讯中标注:修改散热孔位置后申报新专利!这就好比给盗版软件更换桌面图标。

专利地图分析更触目惊心:海辰储能3900项专利中72%与宁德高度重叠例如电池结构设计的防爆阀与排气通道集成技术、电解液配方中的自修复阴离子技术、成膜剂应用中的延缓电极衰减技术、系统集成中的6.25MWh储能系统架构技术……

这些专利技术与宁德时代同类产品兼容性异常接近。核心专利如同在他人地基上搭建的违章建筑。就像照着保时捷造车,把车灯外形稍微一改就敢宣称是自主创新。

02

釜底抽薪式暴雷炸出财务巨窟 

海辰储能在3月递交港交所的招股书中藏着惊天雷暴:美国储能巨头Powin贡献了其海外营收的40%。而Powin毫无征兆的正式破产申请,将导致海辰15亿订单瞬间归零。

500

这记重拳尚未消化,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又补上了致命一刀——要求储能电池100%本土化生产,叠加64.9%惩罚性关税。如此以来,海辰储能在美42.3%的高毛利率顷刻蒸发。这也意味着,海辰在美国得州工厂流水线上刚下线的电池包,转眼成了每度电亏损0.17美元的“负资产”。

招股书中显示,2022—2024年,海辰储能收入分别为36.15亿元、102.02亿元和129.17亿元,但净利润分别为-17.77亿元、-19.75亿元和2.88亿元。这还是在海辰储能获得大量政府补助的前提下。

500

以盈利的2024年为例,财报显示盈利2.88亿元的光鲜数字,经拆解后发现其实包含这4.14亿政府补贴。剔除补贴后实际亏损超1亿元,相当于每天开门就烧掉27万元。

应收账款像滚雪球般膨胀,从2022年的6.47亿猛增至2024年的83.15亿,周转天数从12天暴增至186天——这意味着卖出的电池平均要等半年才能回款。更危险的是73.1%的负债率,远超行业60%警戒线。截至2025年1月末,短期借款高达35.91亿元,而现金储备仅剩26.96亿元,偿债后资金链濒临断裂

更耐人寻味的是海辰储能创始人夫妇的资本迷局。吴祖钰的妻子林秀华(年长吴祖钰22岁)在2019年豪掷1.47亿控股73.31%,却在2024年3月神秘地退出股东名单,所持股份转入离岸信托。

地方政府输血式扶持催生的产能泡沫,也在订单萎缩后原形毕露。人们发现,海辰储能厦门基地创下80天封顶神速记录,背后不过是680亿银行授信堆砌的虚幻王国。当泡沫逐渐破灭,逐利的资本也不会再去干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吧。

03

IPO前夜的自杀式豪赌  

8月12日,这个被红圈标记的日期,如今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海辰储能的头顶,关系着它赴港IPO的命运。

因为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第8.04条规则——IPO发行人需自证重大诉讼不影响持续经营

此番若海辰储能败诉,禁售令将直接斩断62GWh产能销路,港交所大门必然关闭。更致命的是,宁德时代在诉讼中要求查阅海辰储能客户清单,这招“釜底抽薪”可能引发客户集体倒戈。

在全行业产能利用率跌破60%的寒冬,海辰储能的厦门基地开工率从2022年的99%暴跌至2024年的72%,重庆工厂的焊接车间已有三分之一产线闲置。但海辰储能的管理层仍执意推进62GWh新厂建设。这需要200亿资金续命,而公司每月现金净流出达4.3亿。产能扩张沦为疯狂的豪赌,一招不慎将满盘皆输。

500

在资本市场,技术空心化的恶果正在反噬着海辰储能的估值。先前七轮融资圈钱80亿的资本盛宴后,基石投资者农银国际在2025年Q2悄然减持17%股份;C轮进场的私募基金账面浮亏已达37%。

资深业内人士点破死局:专利诉讼→估值打折→融资受阻→债务暴雷,这是教科书级的资本绞杀术。更讽刺的是,海辰引以为傲的3900项专利中,有121项正被专利局复审,其中涉及核心技术的“模块化储能系统”专利已被初步认定无效。

大客户Powin破产文件上的墨水尚未干透,得州工厂的崭新设备已蒙上灰尘。技术剽窃的疑云、财务黑洞的吞噬资本泡沫的破灭——三颗定时炸弹的倒计时声,正在海辰储能港交所聆讯的走廊里叠加回响。

在新能源的残酷牌局里,没有原创基因的企业,不过是给巨头专利墙添砖加瓦的影子工当港交所的电子屏即将亮起代码,这场自杀式豪赌的终局早已写定:不是资本市场的财富盛宴,而是技术铁律下的灰烬残骸。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