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里圈外最近聊到两性供需的只言片语,还得“打出个猴王”

圈内外聊起最近的两性撕逼,我从抖音上看到了几种观点:

一种是男人聊“现在男人不愿再为追女生而请客消费了,反而选择善待自己和父母,不婚不育”,

一种是Ashley 卧底 夜店派对女孩,进入夜店的女孩儿有几种目的:1)没钱但想享受高档餐食的,2)想进去吊金龟的;

一种是通常那些有正能量、不说人坏话、懂得关爱女生的、长相一般、有自己爱好的男生周围,女生较多;

结合我自己的视角:我20-30岁之间(2000-2010),周围mm普遍有一种观点是“结婚就是二次投胎,一次投胎没办法投好胎,就只能从二次投胎下手。而你们男人,反正可以找比自己年轻的,所以你们没这个概念”。

-----------------------

不管是之前的“渣男时代”,还是后来的“渣女时代”,本质都是供求关系。渣男能成为渣男,还是因为他在女性心目中的稀缺,是稀缺,才有资格变为“渣男”、“负心人”,没人稀罕,自然也就没人关心。渣女也是一样的,供需失衡就是渣的源泉。再结合我们现在的“竞争性”社会主体,竞争不就是资源分配失衡吗?原先大锅饭的时代,抹平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差别,但相貌竞争与差异化依旧,整个动物世界(不管人还是动物),供需失衡是常态,差异化选择是必然。每个时代都有剩男剩女,我家姑妈就是“老姑娘”,除了因为当时的家庭条件,叠加本来脾气个性就比较“秋”。

今天跳出来带风向的,本身是些啥货色,互联网群众不值钱,政府管控还不知情吗?互联网群众不知道那些带节奏的主播啥货色,政府管控不知道人家有没有结过婚,有没有“结了不久就离了,然后光棍至今”?什么人说什么话,与他们的基本参数息息相关,与年龄、婚配、生育情况也都息息相关。我觉得以后可以考虑给各挑话主播加个脱敏标签,比如:20-30、婚否、喜好、言语概括(这个适合AI实现,就用AI写提纲的形式,概括此人身份证在跨平台下的各类言语)。既然要带风向,首先要让群众了解“成色”。

最后,两性矛盾来源于供求关系,那么现在欧美洋妹子想嫁进国内,改善国内供需关系,这无非也是个好事嘛!唯一的缺点是,请:国内生育部门加紧研究混血的下一代生育问题。

为啥是“打出个猴王”?两性斗争,最后谁妥协,还看斗争效果;现在拉偏架,不值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