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起科技:全球最大内存互连芯片玩家冲刺港交所,AI是它的“超级燃料”

又一家早已在A股上市的“半导体老兵”,赴港上市。

2025年7月11日,来自上海徐汇区的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ontage Technology Co., Ltd.(以下简称“澜起科技”)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IPO上市。

500

据天眼查APP资料,澜起科技成立于2004年,于2019年7月22日在A股上市。截至发稿前,澜起科技(688008.SH)A股总市值接近950亿元人民币.

全球内存互连芯片第一,瞄准AI服务器赛道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无晶圆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澜起科技聚焦云计算及AI基础设施领域,提供创新、可靠且高能效的互连解决方案。

其发展深度绑定集成电路产业,尤其是服务器行业——在移动互联时代后,云计算、AI计算、高性能计算及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正推动集成电路产业迈入新周期。而服务器作为算力核心支撑,受益于全球数据爆发式增长及云端迁移趋势,中长期市场需求持续高景气。

经历2023年行业整体去库存后,2024年全球服务器市场迎来恢复性增长。据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6,970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约11%,主要驱动力来自人工智能芯片、逻辑芯片及存储芯片需求。

起科技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于两大产品线:互连类芯片与津逮服务器平台,二者均深度服务于服务器领域,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互连瓶颈,同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带宽、可靠性及能效。

其中,内存接口芯片是服务器内存模组(内存条)的核心逻辑器件,作为CPU存取内存数据的必经通路,其性能直接影响内存访问速度与稳定性,需与内存颗粒、模组及服务器CPU、OEM厂商进行全方位认证,研发门槛极高。

凭借技术突破与生态适配,澜起科技已成为全球内存互连芯片龙头——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其市场份额达36.8%,居全球第一。其产品覆盖DDR2至DDR5全系列内存接口芯片及配套芯片(SPD、TS、PMIC),其中DDR5内存接口芯片是服务器CPU与DRAM模块间的关键互连组件,支持高速稳定数据传输。

新品研发方面,澜起科技进展迅猛:已完成DDR5第四子代RCD芯片量产、第五子代RCD及第二子代MRCD/MDB芯片工程样片研发;推进DDR5 CKD芯片量产准备及客户试用;完成PCIe6.x/CXL3.x Retimer芯片工程样片研发、CXL2.0 MXC芯片量产及CXL3.x MXC芯片工程研发;量产首批高性能可编程时钟发生器芯片,并启动时钟缓冲芯片研发。

在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上,澜起科技推出第六代津逮CPU,并推出新品——数据保护和可信计算加速芯片。

强大产品力表现的背后,作为一家半导体细分领域的小龙头,澜起科技同大多同行一样,十分注重“科技”底色。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投入:2019年A股上市后,研发费用连续三年占比超15%;2024年研发费用7.63亿元,同比增长11.98%,占营收20.98%。

高强度投入换来丰硕成果:2024年获20项授权发明专利、申请39项发明专利;提交1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并获11项证书。

技术优势又反过来再次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澜起科技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自研SerDes高速串行接口等技术并扩展至PCIe及CXL领域,推出的产品将在AI时代发挥关键作用,为系统提供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更强大的整体性能支持。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澜起科技是全球两大PCIe Retimer提供商之一,也是首家推出CXL MXC芯片的公司。

澜起科技在2024年财报中直言:“报告期内,公司的三款高性能运力芯片新产品(PCIeRetimer、MRCD/MDB及CKD)开始规模出货,合计销售收入约为4.22亿元,约是上年度的8倍,为公司开启增长新引擎。”

且其拟通过开发及扩展以太网及光互连的创新解决方案来增强公司的产品组合,进一步拓宽技术能力。

2025H1净利暴增85%-102%,互连芯片Q2单季再破纪录,"收割"AI红利

在市场需求与研发投入的双轮驱动下,澜起科技营收与利润呈现强劲增长韧性。

2022年至2024年,其总收入分别为36.72亿元、22.86亿元及36.39亿元。整体不可避免地在半导体产业周期中出现波动,好在长周期来说向好态势明显,动能强劲,尤其是在AI产业趋势的愈发明朗驱动下。

一方面,经营质量上,2022年-2024年澜起科技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2.99亿、4.51亿、13.41亿,修复力度明显强于收入;同期经调整净利分别为14.5亿、5.74亿元、14亿元;对应经调整净利率分别为39.5%、25.1%、38.5%,截至2025Q1经调整净利率已经超过2021年的水平,达48.6%。

另一方面,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进一步印证高增长态势:预计营收26.33亿元,同比增58.17%,其中,支柱性业务——互连类芯片销售收入24.61亿元,同比增61%。

同期盈利更是大幅提升,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85.50%-102.36%至11亿-12亿元;扣非净利润10.3亿-11.2亿元,同比增89.17%-105.71%。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这一预估结果,二季度其单季营收、利润及互连类芯片收入均创历史新高,且互连类芯片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已连续九个季度环比增长。

公司解释高增长主因有三:

其一,AI产业趋势驱动行业需求旺盛,DDR5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出货量激增,且第二子代和第三子代RCD芯片出货占比增加,推动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其二,三款高性能运力芯片(PCIe Retimer、MRCD/MDB、CKD)收入2.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其三,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上行(互连类芯片毛利率64.50%,同比增3.57个百分点),推动整体毛利润增73.66%。

值得关注的是,同期其三项费用(销售、管理、研发)同比仅增17.51%,远低于营收与毛利润增速,体现需求高景气度与投入产出比的优化。

澜起科技透露出极好的长期信心,表示在持续的产品创新支持下,公司利润率维持在强劲水平,而公司与客户及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长期合作关系亦有助于推动公司持续增长及盈利能力提升。

不缺钱也要上市?

与此前已宣布赴港上市的兆易创新、江波龙等同行极为相似的是,澜起科技当前的资金其实是充沛的。截至2025年3月31日,澜起科技持有现金及等价物70.36亿元,以2024年36亿元营收体量衡量,是足够的。

因此,此次赴港上市,一方面可视为 “随大流”。截至 6 月 30 日,2025 年已有紫光股份、龙旗科技、兆易创新、豪威集团等 16 家 A 股半导体 / 消费电子企业提交港股招股书,数量显著高于 2024 年同期。

机构认为,部分科技公司或迎来资产价值重估机会,间接提升 A 股科技核心资产的投资吸引力;此外,H 股定价机制或为国际市场提供新参照,A 股科技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或推动 A 股市场重新审视部分企业的估值逻辑。

上海证券分析,大国博弈背景下,科技行业估值体系有望重构。随着 4-5 月中美在科技 / 贸易等领域博弈持续,以电子行业为代表的科技板块估值中枢有望进一步抬升,尤其国产化比例较低、自主可控相关的半导体晶圆制造 / 设备、模拟芯片、Soc 芯片设计、存储等环节值得重点关注。

另一方面,海外销售占比高是澜起科技等半导体细分龙头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财报显示,澜起科技 70%-80% 的业绩来自海外市场。

正如宁德时代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毓群在港股上市仪式上所言:“赴港上市意味着我们将更广泛地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也是我们推动全球零碳经济的新起点。”

广发证券分析师刘晨明也认为,从企业战略看,头部企业赴港上市往往伴随国际化发展需求。借助香港这一国际化金融窗口,企业可更便捷地对接全球产业链、吸引海外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为未来跨国经营奠定基础。

近期,随着港股新股上市热度攀升,香港交易所也在酝酿多项上市机制改革,以增强对全球发行人和投资者的吸引力。

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认为,在新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利用香港资本平台,可更便利地进行跨境资金筹集和运用,满足海外业务拓展、投资并购需求,实现海外融资海外用,为开拓国际市场奠定关键基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