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音因霸屏,变成“万人嫌”?

500

从来没想过,雷佳音也会被抵制。

当姜文官宣自己新片的主角是雷佳音时,大家再也坐不住了。

“能不能别让我再看见雷佳音了?”

500

雷佳音也暴雷了?

有时候,演员太勤劳未必是好事。

最近这段时间,不管是电影、电视还是手机,打开一定会看见雷佳音。

一会在唐朝,当个九品芝麻官,忙忙碌碌地运荔枝。

一会在民国,顶着半永久痘坑脸,对章子怡拳打脚踢。

一会又在京东,为最近的外卖大战呐喊助威。

500

这还没完,网友还扒出雷佳音还有小10部存货。

单是今年,就还有六部电影,一部电视剧。

尤其是22年到23年,平均每两个月就有一部。

总之,怎么飞,都飞不出雷佳音的世界。

500

不仅是数量多,戏份和资源也向他倾斜。

像前不久的《酱园弄》。

明明是女性觉醒片,但雷佳音的戏份比章子怡还重

网友纷纷揣测,章子怡在戛纳上对陈可辛剪掉自己精彩戏份的白眼就是源自于此。

500

待播作品的合作班底也都是豪华阵容。

不是大导坐镇、大IP改编,就是搭档知名演员。

于是,网友开始质疑他是资源咖。

500

这还顺带勾连出了许多内娱旧瓜,又进一步放大了网友对雷佳音的不满。

比如2018年的白玉兰奖。

雷佳音凭借《我的前半生》提名最佳男主。

但网友认为陈俊生只是配角,怎么能提名男主?

500

还有《吹哨人》期间指责汤唯上厕所频繁,让汤唯直接落泪离场。

500

这下好了,从作品到人缘,全方位崩坏。

500

霸屏也不是好事?

雷佳音曾经的路人缘是很好的,雷大头、吹花瓣都让网友收获一堆乐子。

怎么勤劳点,多接戏,反而让自己口碑坍塌?

500

这是因为演员的观赏价值会随着曝光频次增加而降低。

距离产生美。

演员本身是一个需要保持一定神秘感的职业,只有保持30%-40%的信息不透明才能让观众产生幻想空间。

一旦过度曝光,观众注意焦点就会从角色转向演员本人。

眼动仪数据就显示,在观看10小时后,观众注视演员痣的时间比台词多37%。

这就会戳破戏剧的造梦效果,让观众意识到这是在表演。

这就是为什么朱丽叶·比诺什完成电影拍摄后会消失6个月,而韩国演员几乎不参加综艺。

500

而且,频繁接戏也会让自己的表演固化。

在某一段时间频繁接的戏,一定是某个自己出演的比较成功的角色。

《狂飙》之后,张译是刑警专业户;《红海行动后》,黄景瑜成了军人专业户;靳东和王耀庆又是“中年霸总”专业户,都是在一个特定类型里反复打滚。

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戏骨”,不是因为年纪上去了不得不被固定在一类角色里,而是经验的铺陈或某个角色的成功让他们在一个确定的赛道上越走越远。

500

可观众却也越退越远。

一来,大脑为了节省能量会自动将演员归类,让人很难再次共情。

就像靳东的精英形象固化后,在《突围》中演打工人,观众的接受度只有32%。

数据模型更是显示,当演员连续3个角色类型相似度>65%时,观众弃剧率提升2.4倍。

500

二来,频繁出现也会让人没兴趣。

一般来说,大脑会对新颖的刺激更敏感,但这种多巴胺的分泌会随着演员出现频次的增加而降低。

韩国CJ娱乐研究发现,当演员连续3个月,每月曝光>20小时,观众的情绪激动指标会下降62%。

500

行业一般认为,一年保持2-3部作品,年总角色时长≤600分钟(约10集常规剧集)是一个刚刚好的状态。

因为这样可以让观众每隔4-6个月就能接收一次新作品的刺激,既能维持曝光度,又不至于让观众厌烦。

而且观众能自然区分的同一演员的角色,一年最多只有2.5个,所以不同作品的角色最好能有区分度。

所以不少演员在演完某部作品后,会进入休眠期。

丹尼尔·戴-刘易斯每部戏间隔时间大约是3年,演完《林肯》后甚至5年未接戏。

虽然曝光很少,但观众对他作品的多巴胺分泌却异常高。

500

反观张译,在2023年有足足6部影视作品上线。

打开电视就是张译,进了电影院还是张译,不是公安就是检察,同一类型的持续曝光反而让观众对张译心生厌烦。

500

为何偏爱影视生姜?

网友说,雷佳音这种人是“影视生姜”,每道菜都有,但没太多人爱吃。

所以,既然持续曝光不能带来积极效果,为什么片方还要集中性地选同一演员?

难道他们就不担心风险吗?

其实,恰恰就是他们太想规避风险才会频繁使用同一演员。

500

为了保证票房和完片度,在选演员时,主演需要近三年有持续曝光作品,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且无重大口碑翻车记录。

相比新人演员,经过市场检验的选择自然更安全。

拿雷佳音来说,他就是高风险时代的“最大公约数”。

从国内演员的票房成绩来看,排名前几的是沈腾、吴京、黄渤、马丽、王宝强、刘昊然他们,雷佳音是第22名。

但吴京和黄渤已经从演员拓展到了导演;王宝强和刘昊然的高票房则主要依托于《唐人街探案》。

500

这样,雷佳音的性价比就体现出来了。

虽然他的票房成绩不如沈腾,但整体却很稳妥。

在他的主演作品中,除了最早的《黄金大劫案》,其他几乎都是高票房。

而且,他的公众形象也相对稳定。

有家有室,相对低调,还正好卡在“窝囊废”和“叔圈”的交集处,戏路又宽,翻车的可能性也小。

选演员就像买理财,主打的就是稳健。

雷佳音这种人,塌房风险低,票房号召力高,投入相对安全,预期回报又有保障,即便不是最优选,也是综合各类顾虑后的最安全之选。

500

同时,选演员也要看演员这个人本身。

拍戏是个团队合作项目,没有人希望选到一个难讲话的主。

所以,演员既能服从导演调教,又能和片场其他演员打成一片。

张艺谋和冯小刚就都说过雷佳音好用。

冯小刚还特别提到现在很多大牌演员“进组后自带话语权,合作时总在掰扯”,但和雷佳音拍摄就很顺利,“愉快、默契,没拍够!”

500

虽然前面说演员最好不要频繁接戏,但对于投资方,却是越曝光越安全。

因为曝光度高,搜索权重就高,营销成本就会少很多。

爱奇艺算法就显示,使用全新人阵容需要额外增加20%的营销预算。

这样一来,一小撮资源也就越来越聚集在同一小搓人的手上。

500

哪怕观众再嘘“又是他”,行业还是不会抛弃他。

但说实话,最后演员和观众都会双双疲倦。

到了临界点,可能就真的吃不下去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