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恨不恨王家卫?

500

王晶和王家卫彼此怎么看待对方?

答:

其实无感。

这个“无感”不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打量,而是不同市场获得的不同结果的考量。

正如这个复杂的世界一样。

作者|摸金校尉

编辑|小白

排版 | 板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王晶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忆当年,讲了关于张国荣的一些往事。

他说因为一些私人问题,张国荣在参演《英雄本色》后并不如何受欢迎。电影院的观众看到周润发出来都欢呼,看到张国荣却是一片嘘声。

500

王晶认为当年的环境对某些事情并不宽容。

如果延展到访谈之外,可以理解为时代并没有如何变化,可能有些人表面上秉持“正确”的观点,私下里则泾渭分明。

包括对影视剧,甚至短剧的看法也是如此。

一部文化作品如果能赚到大多数人的钱,那么它在专业平台上的口碑不会太好。

反之,亦然。

500

所以很多年来,王晶对于自己拍“烂片”的议论总是轻飘飘地说一句:

“他们嫉妒我。”

除此之外,王晶很少公开表达对行业的看法,即便有也大多点到为止。反而他在社交平台上喜欢“说古”——

通过采访形式讲一讲当年人物的轶事。

但早在1990年代中期,王晶也是一个总被置于行业话题的人物,他当编剧、当导演、当主演,早些年什么类型火了都想碰一碰,然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拍大家爱看的“那些个”。

用内地的理解定义,就是“三俗”。

500

因此他把《鹿鼎记2:神龙教》(1992年上映)搞成了大型滑稽戏,还在《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1993年上映)让张三丰每天早上“一柱擎天”。许多70-80后的内地观众却正是通过这类影片大笑之余了解到不一样的武侠喜剧。

500

以至于2017年《追龙》上映时,王晶让人大吃一惊:

“这是他的作品?!”

当然,等2019年《追龙2》上映后,人们才松了口气:

“这才对嘛!”

相反的,随着时间沉淀,王家卫在文艺咖和假装文艺咖的观众心目中渐登神坛。别的不说,一部《重庆森林》让一栋大厦成了文艺青年们的打卡胜地……当然,随着一些不幸的事情发生,网上有人呼吁千万别去住——

500

可以“朝圣”,不要作死。

同样不幸的是,王晶就莫名其妙地被摆在了王家卫的“对立面”,成为后世人们评价香港电影的两个极端案例。

王家卫怎么想别人不知道,但王晶早用一部电影,预见性地回应了人们的“鄙夷”。

01

1997年,电影《精装难兄难弟》在香港上映。

导演曹建南,编剧王晶。主演罗嘉良、吴镇宇、黄子华、舒淇等。

500

这部电影对不熟悉粤语老片的内地观众不是很友好,大致只能从个别角色猜出对应的人物。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穿越”——

把一个叫“王晶卫”(黄子华 饰,人物原型王家卫)的导演带回1960年代的香港。

500

在此之前,王晶卫以拍文艺片见长,他看不起以前的那些粤语片,认为拍粤语片的都是垃圾。结果粤语片导演楚原怒了,他说你不要以为粤语片好拍,你有本事拍一部电影,只要有一个观众喜欢你,你就能回到1990年代。

然后,王晶卫结识了当时还不出名的谢源(吴镇宇 饰,人物原型谢贤),李奇(罗嘉良 饰,人物原型吕奇),邵芳芳(舒淇 饰,人物原型萧芳芳),程宝珠(张可颐 饰,人物原型陈宝珠),还有当年的于素秋、薛家燕、曹达华等(均是演员扮演)。

500

500

他们都要等到1970年代才会崭露头角。

在此之前,这些人和王晶卫一样,都是片场牛马。

最绝的是,王晶卫遇到了幼年的王星(阮兆祥 饰,人物原型王晶)和其父王导演(即王天林,谷德昭 饰),电影里出于愤怒,王晶卫整蛊了童年“王星”,把他脑袋塞进马桶里,算是提前了结了三十年后的恩怨。

500

500

然后影片进入主题:

王晶卫凭借穿越前的知识和手法,拍了一些电影,捧红了一些演员。大伙儿感谢他,向老板推荐王晶卫。对方给了王晶卫一笔钱让他拍一些“好”电影。

故事就这样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

王晶卫前后拍了《东蛇西鹿》《飞佬正传》和《春光乍泄》,票房扑街。

500

500

500

每次他坐在电影院里看首映(当年很多香港导演和演员都爱混在观众群里看自己电影的首映),但电影院里就几个观众,一边骂一边喊无聊。

老板也怒了,说要砍死他。

朋友们也不懂他,更看不懂他写的剧本。问他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拍这种东西?

结果就如楚原所说,没一个人欣赏他。

失望之下王晶卫想跳海自杀,结果被童年的“王星”喊住——

小胖子看懂了,他说“我觉得你的电影很有新意”。

王晶卫震惊之余十分感动,他没想到自己最看不起的人反而是最懂自己的人。

接着他对“王星”说,你不要学我,长大了你要当导演的话就拍些《赌神》之类的“屎尿屁”,“王星”不理解,王晶卫说“你不低俗怎么显得哥哥高格调呢?”

最终,王晶卫回到了1990年代。

500

溢出银幕的讽刺感扑面而来……

无从得知由王晶担任编剧的这部电影立意是讽刺王家卫还是讽刺一个时代,但今天返回头再看《精装难兄难弟》,结合两位人物的风评,同样也是啥都没变。

王晶依然在拍“烂片”,王家卫依然被捧上神坛。

唯一留下的感动,可能是1997年,王晶在故事里“借位”说明了自己懂王家卫:

我欣赏你,但我不想变成你。

02

1955年出生的王晶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文化人,他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父亲王天林更是风云一时的大导演,结合其所处的年代,可以说王晶自小就有着超越同龄人的见识与认知,看到了残酷的世界运行本质,也见证了时代的更迭风云的变幻。

500

所以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王晶,懂得什么是人性。

于是才有了《鹿鼎记之神龙教》里“反清复明是假,抢回属于我们的银子和女人是真”的快人快语,以及《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1994年上映)里“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的惊世之语,朱元璋对张无忌说“我看你眼中有欲望”,更惊动了无数金庸迷。

把话挑明了,说笑间人性的本质让观众回味。

所以王晶的“烂片”在当年有市场,有观众,“好看,爱看,多看”便成了王晶作品与徐克作品的区别——

同样都是“邪典”,徐老怪爱在台词里装疯卖傻,王胖子更喜欢在对话中戳穿人心。

如果多数人爱看,那我为什么要考虑少数人呢?

王晶或许这么想,他也是这么做的。

拍电影、拍短剧,都是为了赚钱。

赚足了,才有资格想其他的。

500

王晶曾经在1999年尝试过一次文艺试水:

电影《笨小孩》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6岁的阿B(谭耀文 饰)在苦难中成长的故事。

其母发嫂(叶德娴 饰)罹患癌症,时日不多,母子俩都遇到了给自己孩子找便宜老爸的MAY(关秀媚 饰),于是人生更苦了。

500

好在结局不错,坏女孩被傻子的真诚感动,发嫂安享晚年。

这部影片由王晶编剧、导演并担任制片人,叶德娴凭借此片拿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收获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项,王晶也得了一个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

再次对于人情世事的洞察力。

但是……

《笨小孩》在香港只有500多万票房。

当然,对于一些文艺片导演来说,500多万可以开香槟了,但王晶不可以。

王晶觉得不赚钱,要那么多奖干嘛?

后来他再也没碰过这类题材。

不夸张地说,这也是一种人品——

如果可以拿投资方的钱祸祸,有的是人不断试错。

王晶不干,他只对资方负责,同时知道“大多数”的真实喜好与想法。

因此若干年后,当短剧出现时,满屏的“霸总”带来了让人惊掉下巴的市场价值时,一个“胖子”的形象再次浮现:

口是心非,自古以来,人心不过如此。

03

2010年,《中国周刊》刊载了一篇文章《许鞍华:我的老板是王晶》。

光看标题就有想看的兴趣。

500

文中许鞍华介绍说自己的许多剧本都不被内地老板看好,唯独拍“烂片”的王晶一连投了她三部电影,分别是《天水围的日与夜》《天水围的夜与雾》和《得闲炒饭》等,在此之前,王晶曾公开批评许鞍华拍电影“不该让老板赔钱”,结果许鞍华很生气,气还没消,王晶自己找上门请她导戏。

500

此外,他还投拍了吴君如的《四面夏娃》和关锦鹏的《越快乐越堕落》,王晶的想法很简单:

“全世界的文艺片都不赚钱,自己口袋里还有钱,能支持就支持一下,如果不赚钱就当培养新人”。

所以,王晶知道自己不擅长某个题材,但他愿意培养擅长的人。

很难评价这种非商业逻辑。

如果一定要定义的话,可能只有“情怀”可以解释。

王晶,是个有情怀的人。

虽然他一直在拍“烂片”。

最气人的是,他多少都能赚到钱。

于是才有人评价说:

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代,支持市场的是王晶、徐克、吴宇森这样的导演。否则“东方好莱坞”就成了“东方小戛纳”。

看着都拿奖,大家神采飞扬地说着场面话,但眼神掠过票房成绩时全都瞅向了其他地方——

“呦!你看这桌子长得可真桌子!”

王晶的聪明不止于此,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拍什么样的电影,即便这类电影不在院线上映,他知道“时代变了”的深刻意义,知道“这个钱该怎么赚”。

所以回到起点:

王晶和王家卫彼此怎么看待对方?

答:

其实无感。

这个“无感”不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打量,而是不同市场获得的不同结果的考量。

正如这个复杂的世界一样。

即便再过一百年,如果有人依然会“对着树洞说话”,就一定也会有人自夸“一柱擎天”。

雅俗共赏也并存,直到世界的尽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