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张靓颖”,发疯了
作者 | 魏多
来源 | 她刊
作者 - 魏多
监制 - 她姐
张靓颖一觉醒来,歌手变网红了。
是微博网友告诉她的。
7月8日,因为一段深圳演唱会短裙热舞的视频,张靓颖和“俗气”“网红化”“老实人豁出去了”等词一起,挂上了微博热搜。
网友们分析她的新妆造和舞台风格,断定她一夜之间从“老实人”变成了“发疯女明星”,为了迎合潮流,豁出去地蹭流量。
但张靓颖没打算忍。
她直接发了一条长微博,反问、呛声、调侃一气呵成,信息密度极高。这是她近几年极少数几次在热搜争议中主动发声,语气带着熟悉的“张式反讽”:“我才现在跳个舞就把你吓到了,那再过二十年,我要开始为老不尊了,不得被我气死?”
她顺势高调宣布:“我决定演唱会继续加码!Yeah!有些宣传有些演出我本来觉得太累了不想接了,看到还有这么多人在盯着我,这不是在鼓励我吗?我怎么能辜负他们的一片苦心,累什么累,谁不累啊?接!”
短短一则回应,既是自嘲,也像是宣战。
“怎么我就老实人了?”她这样反问。
张靓颖,从不是那种“应该安静就安静”的人。她曾学着沉默、试着妥协,也曾为爱困顿、为误解隐忍。但那些年她没说出口的,如今都愿意唱出来、说出来、怼出来。
她的“敢”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一次次忍过、熬过、清醒过之后留下的姿态。
她终于把“老实人”的误解撕掉了。而这一回,她不想再装。
还有歌声
张靓颖这个名字,被更多人记住,是从2005年的《超级女声》开始的。
那年她21岁,站在五进三的舞台上,翻唱了一首高难度的《Loving You》。她一开口,嗓音清亮干净,整首歌里连续唱出三组八度的高音,轻巧有力,几乎没有任何瑕疵。
参加比赛时的张靓颖
那场比赛之后,这个此前默默无闻的成都女孩,一夜之间有了属于自己的标签,“海豚音”。
她最终拿下全国总决赛第三,和李宇春、周笔畅一同成为那一届最受欢迎的“超女”。
事实上,张靓颖展现出音乐天赋的时间,比大多数人都早。1984年,张靓颖出生于成都,母亲张桂英一直记得女儿刚出生时的情形,“哭啊哭啊,声音可大了,护士开玩笑说,这女儿声音真洪亮,以后肯定是一个歌唱家。”
儿时的张靓颖
小时候的张靓颖看电视剧两遍,就能背唱里面所有的歌曲。有一次母亲单位组织活动,唱到一首歌,现场的人忘词了,她毫不犹豫冲上台抢过麦克风,把歌唱完了。
从小,她就喜欢拉开嗓门唱歌,唱得投入而自然,从不觉得这是需要鼓起勇气的事。
父母都喜欢唱歌,注意到她的音乐天赋,早早把她送去少年宫学习声乐和乐器。她学得认真,有时一唱就是好几个小时,不知疲倦。
有段时间,她迷上玛丽亚·凯莉,整日听她的磁带,模仿她的唱腔。课间,她总是一个人留在教室练高音,其他同学则纷纷逃出教室躲清静。
儿时的张靓颖
相比于顺畅的音乐之路,张靓颖的成长过程并不轻快。
张靓颖读小学一年级时,父母便已离异,她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对父亲的印象模糊且疏离。
每月一次,为了领取那笔一百元的抚养费,她骑自行车赶往父亲的新家,每每面对的却是冷淡和不耐的神情,偶尔还会挨几句讥讽。
十四岁那年,父亲因病住院,母亲也正好在住院等待手术。她白天在医院陪护母亲,晚上又照看父亲。不久后,父亲因病情恶化去世,她强忍悲伤,反过来安慰母亲:“妈妈你别怕,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此后不久,母亲张桂英因为单位改革下岗。
彼时,母女俩的住处是运输公司的集体宿舍楼,老楼设施简陋,楼道里终日昏暗,甚至连日常洗澡都成问题。为了撑起生活,母亲开始做各种临时工,一天到晚劳作,落下了不少病。
粉丝打卡张靓颖的旧居,来自小红书@尾号0669
张靓颖看在眼里,心里难受。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擅长读书的人,但她还有一样东西——歌声。
海豚音公主
为了补贴家用,还在上中学的张靓颖开始四处寻找兼职的可能。她陪着母亲一起跑职业介绍所,也私下问同学有没有什么路子。
朋友介绍她去酒吧试试,每场演出四十块钱,张靓颖很快抓住了这个机会。
张靓颖的记账本,有时一天只花1元钱
十五岁的张靓颖,正式开始在成都的酒吧驻唱,一唱就是6年。
她总是匆匆忙忙,从学校赶回家快速吃饭,换好衣服,再搭公交去往酒吧演出。与同龄女孩不同,她没有时间享受无忧无虑的集体生活,也没有时间逛街喝奶茶。她的世界里,只有舞台和身边的乐手。
一次演出结束,她刚走下台,就被节目负责人叫住批评。那天她出门匆忙,没化妆,头发还没干透,穿着运动短裤、人字拖就上了台。那时她才意识到,有些“没谱”的举动在舞台上是不被接受的。
但张靓颖的“没谱”中透着一股拼劲。她是成都酒吧界排练最勤快的人,一有空就拉着乐手排练新歌,上周才出的新歌,这周她就要求排出来。别人两三年不换歌单,她却一场接一场更新曲目,只为唱得更远。
那时的她清楚地意识到,“人要往前走的,我不能指着酒吧唱一辈子歌。”
2005年,21岁的张靓颖参加了湖南卫视举办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与酒吧的驻唱生活不同,这里是严格、几乎不留喘息空间的竞技场。
2005年《超级女声》,上排右一为张靓颖
困倦、麻木成了那段时间的常态。比赛期间,她的体重从近110斤骤降到不足90斤。
每天清早,她和其他参赛女孩一样坐在化妆镜前,困到睁不开眼,只能任由化妆师快速而粗暴地完成每一道工序,脸上是自己都认不出的浓妆。“有些妆浓重到像鬼一样,虽然不喜欢,但也没时间改,那段时间连滚带爬的就过去了。”
2005年《超级女声》,右一为张靓颖
长期的奔波与高压之下,她一度动摇过是否要继续比赛。
进入全国赛前,她曾认真考虑过退赛,母亲也并未阻拦。后来,朋友带她上网看贴吧,看到大量网友为她写下的帖子和留言,她才改变了主意。
但就是在这样身心双重透支的状态下,张靓颖依然交出了令人惊艳的答卷。
最终,张靓颖以1353906张网友投出的选票,站上《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季军的领奖台。她与李宇春、周笔畅并肩,成为那个夏天炙手可热的“初代歌手”。
这个曾在成都酒吧唱了六年、差点放弃比赛的女孩,凭借扎实的唱功和稳定的发挥,终于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被看见了。
只哭三分钟
《超级女声》比赛结束后,张靓颖没有丝毫懈怠。其他人还沉浸在选秀的热度时,她已经埋头进了录音棚,开始打磨自己的第一首单曲。
短短两个月,她推出了首支个人单曲《Open Up Your Dream》,同年底便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年收入达到950万元。
一个刚走下选秀舞台的“非冠军”选手,以惊人的速度证明了自己的商业价值。
之后几年里,她持续而稳定地爆发,直到在华语乐坛站稳脚跟。从2006年到2012年,张靓颖连续七年获得“北京流行音乐典礼最佳女歌手”。《如果这就是爱情》《画心》《我用所有报答爱》等作品频繁出现在各大榜单前列,是那几年华语乐坛最具存在感的声音之一。
专辑《我相信》
而在国际化舞台上,她也从未缺席。2009年,她作为亚洲选秀代表,受邀登上美国CBS电视台的《奥普拉脱口秀》。次年,她成为首位出席格莱美颁奖礼的华人女歌手。
2016年,她推出英文单曲《Dust My Shoulders Off》,一举打入Billboard数字销量榜Top 31,成为当年华语歌手的最高排名。
2017年,她作为首位华人表演嘉宾,登上维多利亚的秘密大秀现场,演唱英文单曲《Work For It》,获得全球190多个国家观众的好评。
张靓颖在维密秀
这一连串成就,靠的不是天降流量,而是张靓颖一如既往的拼劲和韧性。
早年间,她的英文基础薄弱。为了提升英语能力,她专门到四川大学补习,每趟飞回成都的航班上都在赶英语作业。
在北京工作后,行程更忙,她就请外教到公司补课,或是用打电话的方式练习口语。
她形容自己是那种“蠢用功”的人,念书时她的成绩并不好,却能一直写作业,直到母亲醒来劝她睡觉。
刚到美国时,她常常听不懂制作人聊天的俚语和习惯性表达,就硬熬——一边听一边猜,再回去默默记下能理解的部分,慢慢适应节奏。
在音乐制作上,她几乎是自我苛求的状态。录制歌曲《Dust My Shoulders Off》时,她从晚上十点半录到早上九点半,只为把几个发音的“死穴”——“sun”(太阳)“son”(儿子)“song”(歌)唱清楚。尽管那一夜“站得腰都快断了,躺下都像在站着”。
张靓颖在录音室
在舞台上,张靓颖也从未放弃过对“专业感”的坚持。2015年演唱会,她意外跌下舞台,却在确定自己四肢还能动之后,坚持坐着唱完整场三个小时的演出,“我不管在哪一场演唱会,我都不想有遗憾。”
她也有过累得想哭的时候。有次凌晨,主办方突然抬来1000张碟让她签名,但坐下没几分钟,她的情绪就崩溃了,开始默默流泪。化妆师想替她签,被她拒绝:“你走开,我哭一会儿就好,我会签完的。”
张靓颖曾在一个访谈节目里说过,自己不是一个习惯后退的人,也不会站在谁的身后等人拉自己一把。她宁愿把时间用来想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待安慰。
为此,她给自己设计了一个“规定动作”,哭就哭三分钟,多一分钟都是浪费。
“Dear Jane II”
但总有些情绪,是无法用三分钟解决的。
她不爱解释,却不是没有话想说。只是多年来,她一直把那些复杂而脆弱的感受,都埋在心底。
真正决定打破沉默,是在2020年《中国新说唱》的舞台上。那次,她站在麦克风前,把过往被反复讨论过的八卦、争议、感情、风评,唱给所有人听:
“想当年,她也是名噪一时的时尚灾难”
“她去了格莱美,红毯蹭的真是不要脸,她去了公告牌,一定是她花了很多钱”
“我的现男友,也是我的前伴郎”
“撕我这事,肯定没人能比我妈强”
《Dear Jane II》部分歌词,来自@张靓颖工作室
这首歌叫《Dear Jane II》,唱这首歌不为反击,只是想对自己交代清楚。
但在演出中,她意外忘词了。对许多人来说,这成了又一个“张靓颖不够强大”的证据。
然而只有她知道,那并不是情绪外露的时刻,也不是自己软弱的瞬间,“我能选择把它变成歌,就可以单纯从作品角度去思考它。”
很多年里,张靓颖一直习惯沉默。起初是出于乐坛新人的谨小慎微,“翅膀还没硬,一定要谦卑一点”,再后来是因为不想浪费力气,“我讨厌累。我认为我自己的价值是在做事情上面,不是每天跟别人解决纷争。”
但这一年,她变了。她开始明白,沉默和退让并不总能换来理解,反而常常成了纵容,“以前以为退一步海阔天空,现在觉得退一步就有人蹬鼻子上脸。”
她不再一味隐忍,开始用微博、用采访、用说唱回应质疑,也用律师函划清界限,用沉默结束那些不值得再维系的关系。
这个脾气火爆的四川姑娘不是突然变得“刚”了,而是正视了自己骨子里并不平和的那一面:“很多不公平的事,在我心里很难摁下去,只是我以前控制住自己,说服自己心平气和地放下来。”
围绕在她身上的舆论,有一个始终避不开的源头:冯轲。那段绵延十多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充满争议——经纪人身份、恋人身份,层层叠叠,缠绕不清。
2016年,她在舞台上当众求婚,把这段感情推到聚光灯下。她以为这是幸福的开始,却没想到从此陷入家庭与感情的双重撕扯。母亲公开反对这段婚姻,情绪失控地指责,让她一度陷入舆论的漩涡。
张靓颖与冯轲
婚礼最后还是办了。紫色花海的古堡,朋友的祝福,照片里她笑得很灿烂。她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自由会死的人”,而冯轲最好的地方,是“不阻止我的梦想”。
后来这些梦,还是只剩她一个人去做。
2018年8月,张靓颖在微博发布个人合约到期截图,配文"明日起,一切从一开始",标注"个人经纪合约截止日期",也隐隐暗示了两人这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终于划上句号。
她没有解释更多,也没有再多提起那个名字,只是借由音乐,重新掌握人生的话语权。
如今
张靓颖从未停下对舞台的探索。
今年,她2025年,她频繁亮相《天赐的声音6》《亚洲新声》等多档音乐节目。
她与王以太合作改编《跳楼机》,强化鼓点与贝斯律动,通过抒情高音与说唱重构原曲,表演片段当日短视频播放量破千万。
与刘宇宁共同演绎《九万字》,一改原本的古风抒情腔调,加入电子摇滚与热舞元素,舞台上她伸手臂扭胯,搭配金丝眼镜与露肩礼服造型,表演在48小时内播放量突破5亿。
张靓颖演唱会,《九万字》造型
张靓颖将原本在短视频平台爆火的“网络神曲”搬上主流舞台,用全新的演绎方式激起热度,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批评者说她在浪费唱功、媚俗卖弄,但真正了解舞台的人明白,《跳楼机》的改编融合了高密度的律动和难度极高的细节控制,《九万字》的新编,她将原曲中的纠结痛苦唱得洒脱,赋予歌曲全新的情感张力。
不管唱的是什么,她的控场力和稳定性,依然是华语流行的天花板。而看似“网红风”的妆造,则是她对每首歌、每种曲风的认真态度与精准表达。
如果说过去的张靓颖,是靠技术和天赋成为“实力派”的代名词,那么现在的她,则是主动选择成为表达者。
她不再在意一首歌的的“高贵”与“通俗”,而是关心舞台上的那一刻,自己是否自由、是否足够过瘾。
她可以在跌落舞台后坐着唱完整场演出,也能在演唱会的开场从棺材中走出,自嘲“没想别的,就是想吓死你们”;她可以用rap调侃过往黑料,也可以在微博上直怼评论:“我就老老实实发个疯,好人来列队! ”
她早就明白,当下流行音乐的边界已经变了,“通俗”“网络”“热梗”不再代表粗鄙,而是一种与大众情绪的连接方式。
张靓颖不是在媚俗,她只是没打算继续取悦那些“懂门道的人”。
不再解释,不再讨好,只管把想唱的唱好,把想走的路走完。
这才是如今的张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