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人”的核心价值,是勇气而非奖金数字

【本文由“东八区北京时间”推荐,来自《湖南省应急厅:4名“吹哨人”获奖励》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看了大家的评论,似乎否不认同这些中国吹哨人不是真正的“吹哨人“。还有网友说,那交警吹哨不让行人闯红灯,算不算“吹哨人“,很幽默、很逗。

我来说一说我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明确“吹哨人”真实定义。

“吹哨人”本质:指内部人员主动揭露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利益的隐患,其核心价值在于“提前预警”而非奖励金额。湖南案例中,4名员工发现设备泄漏、违规作业等隐患并直接干预,避免了火灾、爆炸等事故,完全符合定义。

一讲到“吹哨人“,大家肯定就立即想到波音吹哨人的案例。波音“吹哨人”举报的是系统性安全欺诈与高层隐瞒(如使用不合格零件、篡改检测报告),但举报后,他遭遇恶毒的报复(降职、污名化甚至死亡威胁)。你看,大家记住波音吹哨人,不是因为他成功了,恰恰相反,他完蛋了,他的失败,凸显了波音这个头部企业文化的崩坏。但是,从此之后,一讲到“吹哨人“,大家立马想到波音。估计再过几年,大家可能会说,你看波音就是大企业,质量刚出问题,就有勇敢的吹哨人为它纠偏!老公公霸占儿媳妇,白大才子一声叹息,《长恨歌》就流淌出千古的爱情。

所以,真正的吹哨人,其价值就在于举报风险极高,而非奖励丰厚。我们比较一下“波波”和“湘湘”吹哨的异同,以及它们折射出的企业制度和社会文化。

先看波音“吹哨人”约翰·巴尼特,他因举报遭报复:绩效评分被恶意下调、列入黑名单、长期骚扰,最终“自杀”离世。其律师揭露:“吹哨人”在波音文化中被视为“叛徒”,而非安全守护者。

再看我们湘湘。相较之下,湖南机制的价值在于:

① 企业正向接纳举报(如通报表扬、即时整改);②政府制度化推广,减少员工后顾之忧。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样一比较,再看不起这1000-2000的奖金,就有点250了。

因为,“吹哨人”的核心价值,是勇气而非奖金数字。湖南的千元奖励,是让普通员工敢对隐患说“不”的第一步;波音的悲剧,恰是因员工说出真相后反遭毁灭。我们既要为本土机制叫好——它正挽救无数可能发生的爆炸与火灾,也要警醒:若企业将“吹哨人”视为麻烦,波音的今天就是任何行业的明天。奖励可逐步提高,但保护“吹哨人”的文化,比金额更重要。

这就是我对“吹哨人”的肤浅理解。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我想,如果我们给吹哨人的奖励都在1000/2000后面要加上一个W,那我们这个社会估计离“啵阴”已经不远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