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60分及格”能上市销售就行?---- 我读书少,不要骗我喔

近悉,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某教授,对于当下中国汽车智驾水平的发展,发表另一个很“新奇”的观点,即:

特意点名华为,不要把智驾标准定的太高,60分及格符合标准能上市销售就行,否则,其它车企没有活路。

500

同时,他对于特斯来的智驾水平,表现出极大的“膜拜”。

500

​大家先来看他在最近论坛上的观点视频。

综合当下中国诸多车企智驾水平的研发来看,现实中确实存在“三六九等”,

基于此,近期,在中国汽研华东总部基地能力发布暨苏州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仪式上,中国汽研联合产学研多方开启了“智能驾驶金字塔分级测评体系”共建仪式,旨在为消费者甄选出“能用、好用、爱用”的智能汽车产品。

将智能驾驶能力划分为三大进阶层级:

安全基线(0分-60分)

综合优选(60分-80分)

极智拔尖(80分-100分)

(图源:央广)

500

(智能驾驶金字塔分级测评体系)

500

咱们可先来做个假设,假设这个观点确实可行,OK,那么接下来几乎可以做一些预判:

(1)由于智驾分“三六九等”,那么,谁是头部车企?谁是腰部车企?谁是拖累中国智驾发展后腿的差班生?

试问,哪家车企能去主动认领“我就是那位拖后腿”的差班生?

须知,人性是自私的,由于辅助驾驶在当前法律责任的划分上,对于虚假夸大宣传、以次充好的责任界定等,恰恰就是当下的难题。

(2)由于智驾分技术等级,那么,在销售的时候,是否会反映在车辆参数信息上?

比如:这种型号的车辆是“一星智驾”,那种型号是“五星智驾”?...

(3)这种“智驾分层”思维,是否意味着有些车企在研发上要量力而行、智驾市场对其“放水”之后,是否真的就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4)智驾“分层发展”,在技术发展的迭代逻辑上来看,其底层逻辑无非就是“先普及、后升级”。

有能力的头部车企发展高端方向,是为“食肉阶层”;而技术资金不雄厚的车企,则只能是“喝汤阶层”。但问题来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末位淘汰”,从而也造成极大的重复低端浪费,这是否会影响中国智驾的“国际名声”?

(5)网友们自己补充... ...

500

所以,综合这位教授的观点来看,对于当下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势头、以及国内车企“严重内卷”的程度来看,不能说他的观点对、也不能说他的观点完全就没有道理。毕竟,谁都不是一上来就是“头部企业”,确实是需要“高中低”端共同发展的过程。

但这种“智驾研发淘汰赛”,就让我想起了当年华强北的“国产智能手机淘汰赛”,能真正砸钱搞研发的手机厂商,现在基本都存活下来且发展很好,而对于那些投机取巧、能用就行的手机厂商,已经扑街。

因此,汽车在智驾技术的研发上来讲,“能用就行”的这种发展思路、在智驾研发投入上“偷工减料”,这对于一家车企的可持续来讲是否真的可行?技术等级落差是否会由于这种前期的“懒惰思维”在后期继续拉大代差?从而陷入螺旋恶性循环,竞争力越来越低、市场不看好、利润低迷、资金链周转越来越捉紧,最后只能“扑街”关厂!

*

OK,对于这位教授“智驾60分及格就能用”的观点,观网的老司机们,欢迎大家发表你的高见~~

喔,对了,如果要我选择智驾的车辆,我一定会避开“能用就行”、“60分及格”的品牌以及车辆型号!

因为,考试60分死不了人,可以重考。

但是,“智驾”只有60分,那可能真的会死人,这可没有重来的机会!

好了,不说了... ... 

(智驾岂能及格就行?)

500

500

500

(试问,我这小车机屏幕,怎么实现智驾?

只能靠自己顽强又任性的车技~^_^~)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