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如何悄悄撑起美元霸权的“最后一根支柱”
【本文由“guan_17520113092249”推荐,来自《有了美元加持的“稳定币”,美元就稳住了?》评论区,标题为guan_17520113092249添加】
美元靠美债支持,但是传统上买美债的是外国政府,或者银行、保险、养老金;全球对冲基金、主权财富基金,他们的购买动机是投资避险型,追求稳定回报。你不能拿美债去支付、结算,套利、投机,买美债一般通过券商账户,手续复杂、不能“即买即用”。尤其对非美国投资者来说,美债作为“避险工具”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稳定币的天才之处,就是扩大了美债的购买方,那些“本来不会去买美债”的人,某个印度用户想炒币,买稳定币,稳定币发行商就用这笔资金去买美债;本来这个印度用户不会碰美债,但他通过稳定币“被动持有”了美债。稳定币不只是“数字美元”,更是数字资产世界里流动性和信用的基础设施,支持各种复杂的金融行为,可嵌入DeFi、NFT、杠杆合约、链上支付。。。这就是稳定币的高明之处:把数字“支付、结算,套利、投机,杠杆“等等,转化为“美债的结构性需求”,等于大大扩大了美债购买方的基础。
即使传统投资者,也越来越不愿长时间“直接暴露”在美债上,但通过稳定币间接参与,更灵活、安全、可调。等于是把”数字加密圈“重新美元化。
稳定币的出现,从结构上扩大了美元资产(尤其是美债)的购买基础,把原本集中于主权国家和大型机构投资者的“被动避险”需求,转化为全球范围内分散的“主动市场行为”,市场自发完成“美债需求创造”,通过“民间美元化 →民间美债化”。
当然,信用基础仍是美元本身的稳定性,美元购买力;一旦美元信用遭受重击(如国债违约、恶性通胀),这种分散化的需求结构也会迅速崩盘,信心崩溃会导致稳定币挤兑,发行方被迫抛售美债应兑,触发二级市场波动;整个稳定币→美债→美元信用链条同时崩溃。
传统上,美债主要依赖几个大买家,比如中国、日本等外储和市场上的大型金融机构,这种集中买家结构带来两个风险:任何一个主要买家减持或转向,都会引起市场震荡。购买力有限,限制美债发行规模的扩张。
而稳定币带来的“民间美元化→民间美债化”,使得:购买美债的主体更加分散、多元化;资金来源更为灵活、快速流动;可以支持更大规模的国债发行,国债违约的可能大幅减小,或者说被大幅推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