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仕困在风暴眼
“充电宝泡盐水有没有问题” “快递拒收充电宝怎么办” “充电宝带不上飞机”……过去半个月,被充电宝风暴所笼罩的消费者,只剩下满心的焦虑与无奈。
原本最为常见不过的充电宝,如今却成了棘手难题,而站在这场风暴中心的罗马仕,却悄然隐身。
7月6日凌晨,罗马仕宣布将停工停产半年。在此之前,罗马仕在多个电商平台的官方旗舰店一夜之间关闭,仅剩的京东自营店也已经下架了全部充电宝产品。
曾经的“充电宝巨头”一夜之间轰然倒下,但这场风暴背后,罗马仕不会是唯一的震荡者,整个充电宝行业还将迎来新一轮“余震”——不经淬炼,何以重生。
风暴中心的“罗马仕”
今年3月,一趟杭州飞往香港的航班上,一位乘客携带的罗马仕充电宝起火自燃。在之后的3个月内,又接连发生了两起充电宝在飞机上起火的事故。
6月上旬,一条北京高校关于充电宝的安全提醒中提示,“20000毫安罗马仕充电宝在充电时相较其他品牌更易爆炸”,直接引爆了公众对充电宝的信任危机,罗马仕也瞬间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此后,舆论持续发酵,充电宝行业的两大巨头罗马仕、安克创新相继宣布召回超百万台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
然而,这一场充电宝风暴并没有因为两家巨头的召回行动而宣告终止,反而进一步升级为充电宝行业的信任危机,风暴席卷整个行业。
一开始,消费者并没有将厂家召回充电宝一事放在心里,认为只要自家充电宝的型号和批次没在召回名单里,就说明无事发生。
但很快,民航总局出台了强制性新规,要求无3C标识或标识模糊的充电宝禁止登机。许多消费者突然被拦在了登机的安检门前,更多消费者回家查看才发现,使用多年的充电宝竟然都没有3C标识。

消费者的抱怨、投诉和退货诉求在一夜之间全面爆发,大家纷纷涌入厂家的客服中心,试图讨要一个说法。而站在这次充电宝风暴中心的罗马仕,则成为了众矢之的。
罗马仕是移动充电宝市场的拓荒者之一。2012年,创始人雷桂斌瞄准移动电源行业的蓝海前景,创立了罗马仕品牌并深耕线上渠道。
依托公司早年深耕笔记本电池代工业务所积累的技术与供应链资源,罗马仕以“高性价比”切入市场,很快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至2024年,罗马仕已连续11年蝉联天猫“双11”移动电源品类销量冠军。
但谁也没有想到,一家成立十余年的公司,竟会在短短一个月内轰然坍塌。最初,一部分消费者拨打罗马仕客服热线提出退货/退款,罗马仕提供了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进行退款退货处理,一个是免费更换一台符合安全标准的充电宝。
但消费者很快发现,几乎所有快递都拒收有安全隐患的充电宝产品,他们也陷入了不寄回无法退款的死循环。
随后,罗马仕建议消费者自行进行无害化处理,拍照上传并申请退款。但相关媒体随即科普“充电宝泡盐水存在氢气爆炸的风险”,消费者再次陷入投诉无门的尴尬。
不过,消费者很快发现即便自己的退款申请通过了,退款顺序已排到了第17万位。随之而来的还有罗马仕更换法人代表、旗舰店账户余额不足、公司停工停产等一系列消息,不少消费者不禁怀疑,自己的钱还能拿回来吗?

代工弊端潜藏已久
站在风暴中央的是罗马仕,其它充电宝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安克创新宣布召回的充电宝数量比罗马仕还多,国内外共召回超200万台。
但无论是充电宝行业的头部玩家,还是中小厂商,它们走到今天这一步,谁都不算无辜。充电宝风暴爆发后,罗马仕、安克创新都将问题的核心指向了电芯。
充电宝行业主要分为上游原材料(电芯、电容、外壳与结构件等),中游制造,以及下游品牌产品。其中,电芯供应商主要包括安普瑞斯、宁德新能源等几家头部企业。

尽管罗马仕和安克创新并未在召回通告中直接点出电芯供应商的名字,但经媒体调查和部分用户对相关充电宝的拆解,矛头均指向了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
安普瑞斯不仅为罗马仕和安克创新供货,其还是小米、绿联、倍思等多个充电宝品牌的合作商。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安普瑞斯已累计生产1亿只锂电池。
根据《硬氪》报道,有熟悉锂电池产业的投资人表示,“锂电生产并不具备绝对技术门槛,但生产过程中很多环节都有可能有瑕疵引入,厂商与厂商之间在安全性生产方面有梯度性差异,而且安全生产的成本很高,最终会反映在产品价格上。”
简单来说,生产电芯的技术门槛不高,反而是安全门槛更高。据行业媒体《差评》报道,事件的起因可能是,安普瑞斯把2个批次的电芯外包给了江西某代工厂生产,这个代工厂在提交样品时使用的是合格质量的隔膜,而在后续批量生产中偷工减料,导致电池正负极隔膜存在失效风险,最终导致移动电源容易爆炸。
在安克创新的召回公告上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我们发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

寻找这批充电宝频繁起火的原因固然重要,但透过这一现象直视行业在快速扩张中埋下的质量隐患与监管盲区,则更具警示意义。
电芯代工厂偷工减料背后,是愈演愈烈的行业价格战。国内移动电源市场在2011-2019年间经历了显著的增长,但随着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以及共享充电宝的普及,近年行业已逐渐进入增长天花板。
存量竞争下,各品牌商为抢夺有限市场份额,纷纷将“低价”奉为破局利器。以罗马仕某款20000mAh充电宝为例,其售价从2021年的129-149元区间,一路跌至2025 年的69元;安克召回的A1680型号充电宝,其售价也在过去三个月内从159元一路降至99元;在电商平台上,售价30-50元的白牌充电宝更比比皆是。
据真锂研究院的拆解分析,单枚安全达标的优质电芯,成本就需40-50元;还有电路板、外壳、封装等物料的成本,至少要50-60元。这也意味着一个安全可靠的充电宝,光成本就要百元左右,这还不包括研发、营销、物流、售后等费用。
因此,充电宝厂商想要在价格战中盈利,就只能往上游压缩成本。有业内人士表示,材质优劣的电芯价差可高达30%。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充电宝行业中不少头部供应商迫于品牌方压价,都会选择将业务外包给中小代工厂。而在供应商“看不见”的背后,一些中小代工厂更会铤而走险,用报废回收的旧电芯代替新电芯,成本可从10-20元直接降至1-2元。

行业亟待规则重建
这一次的充电宝风暴,也揭开了行业“低价狂欢”的残酷真相。2020-2024年,充电宝行业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 19.8%、25.0%、35.4%、44.4%、37.5%。
罗马仕、安克创新等头部品牌也在其中。罗马仕在2017、2019、2020年都曾出现产品被判定为不合格的情况;安克创新也经历多次产品召回事件。
不难看出,充电宝行业“以次充好”的乱象,品牌商、供应商并非一无所知,只不过在行业日渐白热化的价格战下,大家只是更宁愿“揣着明白装糊涂”。
但这些被掩盖的问题如同潜藏的隐患,并不会因刻意忽视而自行消失,反而可能在积累中不断发酵,最终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罗马仕则成为了这一次风暴爆发的“导火索”。
然而,风暴过后,“余震”还在蔓延,会对品牌企业、行业监管、消费者使用习惯等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在行业监管方面,安全已经被各方提上议程。6 月 1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意见,充电宝的新国标已经在路上。
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也在同步发力,加强对充电宝产品的监管,包括要求商家提供每批次产品检测报告、对3C 认证标识实施 AI 核验等。
质量验证也进一步趋严,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多个相关电池及电芯产品3C认证证书处于“暂停”状态,包括绿联、倍思、品胜、小米等。
多家充电宝企业也在积极响应这一轮“品质风暴”,安克创新表示将向宁德新能源采购首批高能量密度电芯;绿联则启动了“充电宝以旧换新”计划,同时将主力供应商切换为力神、亿纬锂能。
行业大洗牌之后,消费者也会重新建立一套筛选产品的标准,这一点已经在消费市场得到证实。在各电商平台上,充电宝产品都普遍标注了“3C认证可上飞机”等字样,一些热门型号的充电宝价格甚至在短时间内翻倍。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充电宝风暴之后,将可能带来100-200万台的市场空缺,对于一些新兴品牌来说是不错的破圈机会,对消费者而言也是一次“认知教育”,让安全取代价格成为新标尺,行业才能更健康地发展。
罗马仕的“倒下”,在充电宝行业掀起了一场强震,但在这一场风暴中,产业链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不算无辜。
数百万台产品被召回的风暴,不仅撕开了行业长期存在的质量隐忧,更标志着这个领域野蛮生长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但这也意味着行业将能重建安全和信任。毕竟,没有浴火的觉悟,何来重生的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