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克创新,续了一命
(封面图来自央视新闻截图)
文丨萧一帆
美编丨李成蹊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充电宝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地震”。
公开信息显示,多款充电宝的电芯中混入杂质,这一隐患如同“定时炸弹”,使得充电宝存在自燃风险。
为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众多充电宝企业纷纷宣布召回相关产品。
这一事件瞬间将充电宝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充电爆”所带来的恐慌情绪迅速在消费者群体中蔓延。
行业头部企业安克创新也未能幸免,宣布大批量召回产品,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这一充电宝召回事件也暴露了其轻资产模式下的致命缺陷,只注重“微笑曲线”两端的设计和营销,却对中间的生产制造环节当起了“甩手掌柜”,对产品质量和品控缺乏有效的把控。
在充电宝行业,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
天眼查显示,安克创新成立于2011年12月,公司从事智能配件和智能硬件的设计、研发和销售。
今年一季度,安克创新实现营收59.93亿,同比增长36.91;归母净利润4.958亿,同比增长59.57%;扣非净利润4.396亿,同比增长39.36%。
安克创新如果不能把控好质量和品控,将继续在危机中挣扎,难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召回充电宝,卷入信任危机
6月20日,安克创新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宣告一场大规模产品召回行动的启动。
公告明确指出,因部分批次基础款移动电源在检测中被发现存在安全风险,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公司即日起对A1642、A1647、A1652、A1680、A1681、A1689及A1257七个型号的部分批次产品实施主动召回,涉及总量高达71.3万件。
对于召回原因,安克创新在公告中解释,近期质量安全检查发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审批擅自变更原材料的情况,这一操作极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出现隔膜绝缘功能失效,进而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等严重安全隐患。
为平息消费者疑虑,安克创新同步推出三套补偿方案,全额退款、产品升级换新,以及发放原订单金额加50元的安克商城代金券。
公告发布48小时内,安克创新已收到超1万份召回申请,其中近七成消费者选择以旧换新。
事实上,这并非安克创新首次召回充电宝产品。
仅在2025年,安克创新便多次于海外市场发起主动召回行动。
6月12日,在美国市场,安克创新召回了2016-2019年生产的A1263型号充电宝,数量超100万台,且已收到19起火灾和爆炸报告。
几乎同一时期,在日本市场,安克创新召回了四款型号的数十万台充电宝,原因是产品中含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零部件,存在起火风险,此次召回更是创下了日本市场最大规模充电宝召回记录。
如此频繁的召回事件,给安克创新的品牌形象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消费者对安克创新产品安全性的质疑声不绝于耳,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满是吐槽和不满的言论。
安克创新原本凭借高端安全的定位来吸引消费者,其产品售价更是比同行高出三倍多,如今却被用户愤怒地斥为“收割智商税”。
安克创新正深陷一场前所未有的严重信任危机之中。
暴露轻资产模式下的隐患
安克创新正深陷一场由轻资产模式引发的质量风暴,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其产业链的脆弱性,更揭示了企业在追求高利润与维持产品质量之间的艰难博弈。
在消费电子行业,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而安克创新此次因供应链管理失控导致的质量危机,无疑是对其品牌信誉的一次重大打击。
创始人阳萌曾直言公司专注于“微笑曲线”两端,即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而生产制造则依赖代工厂贴牌完成。
这种模式在发展初期确实让安克创新得以轻装上阵,快速扩张。
然而,此次充电宝召回事件,却将这种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
安克创新的“白盒依赖”模式,即核心部件完全依赖外部供应商的通用方案,成为了此次质量风波的导火索。
安普瑞斯私自变更隔膜材料未报备,这一行为直接暴露了安克创新对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技术盲区”。
安克创新既缺乏独家专利来约束供应商,又未建立实时生产数据监控机制,导致对供应链的实际控制力几乎为零。
这种“甩手掌柜”的心态,在追求高周转和极致利润的同时,忽视了品控体系的建设,最终导致了质量危机的爆发。
此外,高毛利依赖与供应链压价反噬,是安克创新质量危机的另一大诱因。
安克创新充电宝售价较竞品高出30%-70%,但其成本结构中研发占比却远低于营销投入。
这种溢价与品控的倒挂逻辑,使得安克在维持高毛利率的同时,不得不长期挤压代工厂的利润空间。
安普瑞斯为降本私自更换低价隔膜材料,正是代工厂在利润压迫下的无奈之举,也是安克供应链管理失控的直接后果。
轻资产模式的隐性成本,在此次质量危机中暴露无遗。
安克虽然宣称“深度捆绑供应商”,但在关键部件上仍采用开放采购,未形成股权层面的风险共担。
这种“浅尝辄止”的合作方式,导致质量责任无法真正外包,品控体系空心化。
此次召回直接损失约超1.6亿元,叠加品牌减值、渠道成本攀升,远超自建产线的潜在成本。这充分说明,轻资产模式绝非包治百病的良方。
如果企业醉心于高周转带来的短期甜头,放弃对供应链的技术渗透与责任闭环构建,代工这条看似省力的捷径,终将变成葬送自身的险途。
和苹果这类代工体系成熟的企业一对比,安克创新的短板暴露无遗。
苹果凭借自研芯片、MFi认证协议以及派驻产线工程师等硬核手段,实现了对供应链的“黑箱式掌控”,从根本上保障了产品质量的稳定与统一。
而安克创新却因数据链条断裂、丧失材料配方主导权等问题,深陷质量危机的泥沼难以自拔。
安克创新这场质量危机,说到底是“微笑曲线”出现断裂的必然结局。
当企业一头扎进轻资产模式的舒适区,放弃对供应链的深度整合与技术渗透,就很难在成本与品质、溢价与技术之间找到精准的平衡点。
代工红利终结,转型“深加工”
安克创新曾凭借充电宝业务的卓越表现,在全球市场缔造了令人瞩目的商业传奇。
连续四年荣膺全球销量冠军,在日本亚马逊热销榜前五中强势占据四席,海外收入占比更是高达96%以上,这些辉煌成就无疑奠定了其行业霸主的地位。
此次充电宝召回事件,标志行业即将进行洗牌,代工红利终结的危机已然迫在眉睫。
此外,民航局新规的出台也给行业树立了新的标准,自6月28日起,无3C标识、标识不清晰以及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被禁止登机。
这一举措精准地击中了安克创新的软肋,其11款产品认证被紧急暂停。
消费者在购买充电宝时变得慎之又慎,未来安克创新的销量在短期内急剧下滑已成不争事实。
曾经畅销的产品如今门可罗雀,市场份额迅速被竞争对手蚕食,这对安克创新的营收和利润造成了沉重打击。
如今政策与标准的升级也在倒逼充电宝行业变革,3C认证强监管迫使行业从“低价铺量”的粗放模式转向合规重资产投入,自建电芯实验室动辄2000万元的高昂成本,让众多企业望而却步,安克创新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同时,技术替代风险日益凸显,苹果计划在iPhone17取消有线接口,华为鸿蒙设备优先触发自家快充协议,安克创新一直依赖的“通用兼容”技术路线面临被彻底颠覆的危机,曾经的竞争优势瞬间化为乌有。
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克创新必须痛定思痛,重构自身的竞争护城河,而向“深代工”模式转型则成为关键的破局点。
“深代工”模式并非简单地参与生产环节,而是对供应链进行深度整合与把控。
这意味着安克创新要从以往单纯依赖供应商,转变为与供应商建立深度绑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从电芯这一核心部件来看,安克创新已迈出关键一步,与全球锂离子电池龙头宁德新能源(ATL)签署合作协议,锁定采购首批4500万片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芯。
这一举措,一方面借助ATL的品牌背书与技术实力,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可信度;另一方面,大规模的订单合作,也有助于安克创新在价格谈判、供货稳定性上掌握更多主动权。
但这仅仅是开始,后续还需在电芯的研发环节进一步介入。
例如,通过参股电芯供应商的研发实验室,或者与供应商联合开展研发项目,深度参与到材料配方的优化、生产工艺的改进中,从源头上保障电芯质量,降低安全隐患,实现对核心技术的深度掌控。
此次充电宝危机,对安克创新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这次大规模召回,或许会成为安克创新的标志性转折。
要想重新攥紧消费者的心,安克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狠劲,真正把控成本控制与品质保障。
倘若依旧对质量问题视而不见,任由信任危机发酵,别说挽回消费者,未来的路只会在微笑曲线的洼地中越陷越深,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