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普及,海量学生涌入教育系统之后,这种功利性目的的影响会成倍放大
【本文由“印加节度使”推荐,来自《王蓉:如果鞭子要打在应试教育上,应该打在“试”上,而不是“应”上》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教育本来的目的是传授文化知识,考试本来的目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但社会要求的介入,令考试附带上选拔的功能,从而也影响教育从本来传授文化知识的目的向选拔方面倾斜。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对待教育本来就有很强的功利性传统,在古代社会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社会影响面较小,除了落第秀才天街踏遍公卿骨的个别例子之外,一般不会造成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到现代随着教育普及,海量学生涌入教育系统之后,这种功利性目的的影响会成倍放大,从而令教育从传授本位向选拔倾斜的程度更甚。
自然世间一切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功利性,教育的功利性本身不可否定,但应当抑制调节以使教育不过分偏离其本来目的,这需要从教育机构的教学理念入手。选拔功能也不可能从考试中剔除,则堵不如疏,从一试定终身向层层分流转变,也就是将单一渠道的选拔向多渠道、多节点的选拔转变。比如小学只教通识,初中进行第一次差异化分流,高中进行第二次差异化分流,同时分流渠道之间打通,允许学生通过考试在不同渠道间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