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特朗普不惜代价推进关税战?

特朗普7月7日高调宣布,对从日本、韩国到马来西亚、越南等14个国家征收最高40%的新关税。这不仅是一刀切的“贸易警告”——而是一场有计划的战略出击。

在这件事上我们不能再小看特朗普了,而且不要再讲这事对美国有负面冲击。是会有冲击,但特朗普的团队不会预想不到这个问题,只是相对于大目标来说,就是暂时有代价也要坚持。

特朗普显然是要玩大的,美国这盘棋下的是全球经贸秩序大转型的大博弈。

表面上看,这次加税的由头跟以前一样,很直接:谁让美国吃亏太多,谁“阻碍”美国产品出口,就给谁加关税。

信一封封发,刀一把把落,市场反应很快——受影响最大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都在紧急寻找应对之策。

这是“杀鸡儆猴”吗?仅仅为了多收点关税补贴财政赤字?事情远比这复杂得多。

过去的美国贸易政策,大多是“修修补补”,见缝插针,讨价还价。对中国加点税,对欧盟敲打敲打,施压日韩让步。这是“市场经济”世界的游戏规则。而特朗普这一轮,不再是“规则内的砍价”,而是直接撕掉面具,开辟新局。

加税不是终点,而是开端。

美国这次既没有对盟友手软,又要把转口贸易也“堵”得死死的。

为什么?

因为美国已经不想仅仅做市场“仲裁员”或者裁判,而是要重新制定规则。

这背后,是对现有全球贸易秩序的根本不满。

说白了,中国通过制造业升级、大规模投资和创新、供应链联动,逐步向产业链顶端发起挑战,美国觉得必须“熄灭”这个引领趋势。

特朗普针对中国不再只是直接加税,而是盯住了任何贴了第三国标签、转了一道手的中国产品。东南亚成了中美贸易摩擦下的新“战场”,一场明确针对供应链的贸易战在上演。

但问题到这里还不是终极。

美国真正的担心并不是企业跑了单,钱少赚几十亿。最担心的是全球价值链的主导权和新规则制定权会不会落到别国手里。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把关税战的一个重要目标设定为中国。

美国要拖延中国发展速度,更要通过全球产业链贸易链大洗牌,重新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

所以这场关税战的目的是真正的“战略锁喉”——用激烈、连环的贸易手段逼迫全球价值链重组,把高端产业链拉回美国或盟友手中。美国决不能让中国成为世界标准的制定者,不能让新一代供应链和产业中心在中国扎根。

美国可能愿意为此承受一定的经济代价,但一定要利用自己在高端和市场的优势,“先下手为强”。

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贸易摩擦。它像一枚重锤砸在了全球供应链和游戏规则上。美国试图制造全球产业链的“再洗牌”,让所有国家——无论是旧盟友还是新兴制造区——都得站队、选边,服从新的贸易通道和商业准则。美国这盘棋要下到世界的天平倾斜为止。

换句话说,这已经是一场关系全球很多国家发展路径的博弈。是跟着美国,服从于美国的利益,借助于美国主导的秩序和规则来发展,还是独立自主按照自己的发展实践来发展?

握住这个逻辑,我们就读懂了未来几年全球经济的风暴眼在哪里。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