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上演“狂飙”行情,A+H股持续火热出现“倒挂”现象

500

7月8日,A股与港股市场同步上演“狂飙”行情,沪指盘中最高触及3497.22点,距离3500点关口仅一步之遥;恒生指数午盘涨0.78%报24073.04点,创近三个月新高。沪深京三市超3500只个股上涨,创业板指大涨2.26%,港股科技股与新能源板块领涨,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

A股市场上证指数冲刺3500点

截至发稿时,沪指涨0.58%报3477.44点,深证成指涨1.27%,创业板指涨2.26%,科创50指数涨1.31%。两市半日成交额达8853.3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大12%,显示资金入场意愿强烈。

电力设备(光伏)、电子(算力硬件)、通信(CPO)板块涨幅居前。光伏产业链受工信部“反内卷”政策提振,企业信心回升;英伟达Blackwell GB200芯片部署加速,带动工业富联等算力硬件股走强。

稀土永磁概念爆发,九菱科技、中科磁业涨停,商务部对稀土出口管控趋严,叠加人形机器人量产预期,推动板块中期趋势向上。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证券行业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83.48%,近期政策利好频出,允许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回归深交所上市,进一步刺激交易活跃度。

公募基金发行提速,本周39只新基金面市,私募备案数量创年内新高,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机构普遍认为,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政策托底与盈利修复预期下,市场具备向上潜力。

港股市场恒指冲击25000点

恒生指数午盘涨0.78%报24073.04点,恒生科技指数涨1.29%,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0.84%,市场半日成交额1171.94亿港元。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上半年累计净买入超7300亿港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科技股成核心引擎,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科技巨头领涨,AI技术商业化与云服务需求激增推动业绩超预期。以阿里云为例,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3%,AI相关收入实现三位数增长。

新消费概念崛起,老铺黄金、泡泡玛特、蜜雪集团等“新消费三姐妹”表现惊艳,老铺黄金上半年涨幅达321.53%,泡泡玛特LABUBU系列产品引发全球抢购。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香港证监会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吸引全球资金配置。

明星股表现,港亚控股因比特币投资与全购要约股价飙涨15.4倍,越疆机器人发布“灵巧操作+直膝行走”人形机器人,股价翻倍;歌礼制药减肥药临床试验获批,单日涨幅超10%。

A股78家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喜”

随着半年度业绩预告披露窗口期进入高峰,A股市场迎来首批业绩“成绩单”。截至7月7日21时,Wind数据显示,已有78家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54家企业业绩“预喜”(含预增、略增、扭亏),占比约七成,25家公司归母净利润预增幅度上限超100%,翰宇药业等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市场信心显著提振。

在业绩“预喜”阵营中,科技板块表现尤为突出。半导体领域,泰凌微、瑞芯微等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瑞芯微公告称,AIoT市场爆发式增长带动旗舰产品与次新品需求,各产品线营收同比大幅攀升。工业富联作为AI服务器龙头,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119.58亿至121.58亿元,同比增长36.84%至39.12%,其云计算业务第二季度营收增速创历史新高,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亦保持稳健增长。

基础化工行业同样亮点纷呈。利尔化学受益于产品量价齐升及降本增效,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85.24%至196.00%;新和成营养品板块销售增长强劲,预计净利润同比增50%至70%。此外,圣诺生物凭借多肽原料药业务爆发,净利润预增253.54%至332.10%,成为医药生物板块的“增长标杆”。

在“反内卷”政策及行业供需格局改善的推动下,顺周期板块业绩显著回暖。船舶动力领域,中国动力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8亿至11.5亿元,同比增68.28%至141.9%,柴油机板块销售规模随船舶行业增长而扩大。电力板块中,华银电力业绩预增公告发布后股价连续涨停,带动板块整体走强,迎峰度夏需求增长及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成为核心催化剂。

汽车行业亦现结构性机会。金固股份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44.06%至116.08%,涛涛车业同比增70.34%至97.81%,品牌影响力提升及销售渠道完善推动业绩高增。此外,光伏玻璃行业通过减产30%优化供需,7月国内产量预计降至45GW左右,行业盈利预期改善。

医药板块业绩分化明显,创新药与海外业务成为增长主引擎。诺泰生物多肽原料药销售增长,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32.06%至45.27%;翰宇药业则凭借利拉鲁肽注射液获FDA批准及原料药出口放量,实现扭亏为盈。机构调研显示,创新药企业通过商保目录调整拓宽支付渠道,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业绩预告披露后,相关个股股价表现活跃。兄弟科技、华银电力等公司公告次日涨停,显示资金对业绩确定性标的的追捧。券商分析指出,当前市场呈现“权重搭台、成长蓄势”特征,大金融板块完成指数冲关后,科技与顺周期板块有望接力形成持续上涨动力。

A股半年报业绩预告的密集披露,不仅验证了经济复苏的韧性,也为下半年行情奠定了结构性基础。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及企业盈利改善,市场有望在震荡中延续上行趋势,但需警惕外部风险与行业分化带来的挑战。

港股上半年IPO融资额跃居全球首位

在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香港股市凭借强劲的IPO融资表现脱颖而出。据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7月6日披露,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集资额超过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增长约22%,暂列全球第一。

港股上半年IPO市场的爆发,得益于多只超大型A+H股的集中上市。数据显示,42宗IPO中,4只A+H股及1只H股贡献了近四分之三的融资总额。其中,宁德时代以410亿港元的融资额领跑全球,海天味业(101亿港元)、恒瑞医药(99亿港元)等内地龙头企业紧随其后,凸显港股对行业龙头的强大吸引力。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指出,A+H股的火热源于两地估值差异的缩小。部分热门股如宁德时代甚至出现H股股价高于A股的“倒挂”现象,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内地优质资产的长期信心。此外,港股市场上的A股龙头企业稀缺性,以及投资者预期其可能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进一步推高了估值。

港股IPO市场的复苏,与政策支持和制度改革密不可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央行等监管部门随后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包括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放宽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标准等,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港交所持续推进的上市制度改革亦见成效。上半年,联交所收到和处理中的上市申请个案显著增加,其中主板活跃申请数量达170宗,行业分布以TMT(40%)和消费(21%)为主。值得注意的是,2家海外企业(来自新加坡及印度尼西亚)成功登陆港股主板,融资35亿港元,显示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正在强化。

从行业分布看,新经济企业成为港股IPO的主力军。上半年,16只新经济新股融资609亿港元,占市场总融资额的60%。其中,医疗及医药行业在新经济新股数量上占优,而制造行业则凭借宁德时代等超大型上市在融资金额上领先。

投资者热情的高涨从新股认购情况可见一斑。上半年,97%的港股IPO获得超额认购,其中76%超额认购20倍以上。消费品企业布鲁可以6000倍超额认购创下纪录,蜜雪冰城-H股(5258倍)和沪上阿姨(3617倍)紧随其后,反映国际资本对中国消费品牌的持续看好。

与港股的强劲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其他主要市场IPO融资额普遍下滑。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半年IPO融资额降至1.6亿英镑,创30年来最低纪录,大宗商品巨头嘉能可支持的金属投资公司Cobalt Holdings、快消品平台希音等企业纷纷取消在伦敦上市计划,转投香港。

美国市场虽保持活跃,上半年共有156家企业上市,但融资额与港股相比仍存差距。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分别以713亿港元和590亿港元的融资额位列全球第二、第三,远低于港股的1070亿港元。

展望下半年,港股IPO市场有望延续强势。德勤中国预测,全年香港新股市场可收获80只新股,融资2000亿港元。其中,A+H股、科技、传媒和电信(TMT)以及消费业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机构普遍认为,港股的估值优势和流动性改善是吸引企业上市的关键因素。截至7月1日,恒生指数市盈率TTM值为10.68,股息率高达3.93%,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TTM值为20.10,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天风研究TMT副组长孔蓉指出,外资对信息技术板块的持续加码,体现了国际资本对港股长期价值的认可。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以“超大型新股+政策红利+科技消费主导”的三重驱动,实现了全球领跑。这一成绩不仅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注入新动能,更为全球企业提供了融资和成长的优质平台。随着更多优质企业登陆港股,市场有望延续强势,但投资者仍需警惕外部风险,把握结构性机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