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前豪分 6500 万,背后 1.6 亿钓鱼佬撑起的生意有多赚?
资本市场即将迎来“钓鱼第一股”。
在资本市场疯狂追捧新能源、AI等热门赛道的时候,在消费行业中一直属于传统项目的“钓鱼”,也在上半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乐欣户外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欣户外”)于2025年6月27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有望成为中国内地“钓鱼第一股”。
这家在名字上鲜为人知的浙江企业,却占据全球钓鱼装备市场20.4%的份额,全球每五把高端钓鱼椅中就有一把出自其工厂。然而,光环之下,这家“钓鱼装备之王”的IPO之路却充满坎坷——业绩连续下滑、客户高度集中、关联交易密集,勾勒出中国代工企业转型的典型困境。
1、从缝纫机到全球龙头
乐欣户外的创始人杨宝庆的创业史堪称中国制造业的缩影。1991年,他借款2万元购置20台缝纫机,在杭州创立康达皮塑厂,承接餐包代工订单。一次加拿大客商的1000只餐包订单,让他敏锐嗅到欧美户外运动市场的商机。
通过三十余年深耕,乐欣户外在浙江德清建立起总面积53,380平方米的三座工厂,打造出覆盖钓椅、钓床、帐篷、渔包等9000余个SKU的庞大产品线,年产能高达600万件1。凭借规模化生产和全品类覆盖能力,乐欣户外成功绑定迪卡侬、Pure Fishing、Rapala VMC等国际户外品牌巨头,形成代工业务的“全明星阵容”——84家核心客户合作超5年,其中部分合作跨度达30年。
这种深度合作构建了乐欣户外不可复制的护城河:欧美钓鱼文化注重产品实用性与交付稳定性,而乐欣户外的柔性供应链和品控能力恰好满足这一需求。行业数据更揭示结构性机遇:全球钓具市场规模2023年达1378亿元,预计2028年将增至1819亿,年复合增长率5.7%。中国市场增速更快,预计将从318亿增至452亿,年复合增长7.3%。这片看似平静的水域下,资本早已暗流涌动。
目前,整个钓具市场背后是1.4亿中国钓鱼人的庞大市场。中国钓鱼协会数据显示,25-44岁的中青年占比达46%,24岁以下群体占22%,年轻化趋势显著。短视频平台推波助澜,抖音爆款鱼竿销量超32万件,小红书渔具商品超24万件,“孤独经济”正重构钓鱼的消费逻辑。
而乐欣户外市场地位更令人瞩目——2024年全球钓鱼装备市占率23.1%,中国市场28.4%,双料冠军的光环下,三年累计营收超20亿元。但这份成绩单背后,也暗藏隐忧。
2、自有品牌难破“代工依赖症”
招股书显示,2022财年至2024财年和2025财年前四个月(截至2025年4月30日),乐欣户外收入分别约9.08亿元、6.22亿元、5.12亿元和2.23亿元。而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1385.1万、4900.1万、5940.5万和3023.2万元。
其中2022年全球疫情封锁让钓鱼成为低接触社交活动首选,乐欣户外净利润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创下历史峰值,但是这样的“被动繁荣”未能持续。2024年,营收已经跌幅高达跌幅43.6%。而净利润更是蒸发过半。
乐欣户外的业绩下滑背后则是结构性风险逐渐浮出水面。乐欣户外超80%营收依赖欧美市场,随着疫情结束,户外娱乐选择增多,钓鱼消费被边缘化。更关键的是,其业务模式存在先天脆弱性——OEM/ODM代工收入占比高达91.3%,乐欣户外的前五大客户贡献58%营收,最大单一客户占15%以上。一旦核心客户转单,业绩可能瞬间崩塌。
对于代工,乐欣户外一直都有自己的野心,想要开创自己的品牌之路。2017年,乐欣户外收购英国鲤鱼垂钓品牌Solar,开启OBM(自有品牌)转型之路。至2024年,Solar销售额较2018年增长三倍,成为业务亮点。
但招股书数据揭示残酷现实:乐欣户外的OBM业务收入占比仍不足10%。代工与品牌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资源分配困境、渠道冲突风险、基因差异等方面。
疫情红利消退后,代工模式的脆弱性暴露无遗。当消费者回归影院、旅行等娱乐活动,缺乏品牌黏性的乐欣户外首当其冲。尽管乐欣户外的毛利率从19.2%升至27.5%,但这更多源于短期成本红利:铝价下跌降低原材料成本、外协生产减少、汇率波动。对比行业龙头禧玛诺40%+的毛利率,乐欣户外OBM业务28.7%的毛利率揭示品牌溢价不足。
3、家族企业的资本博弈
2024年7月,乐欣户外突击分红6500万元,超过当年6172万元净利润。控股股东杨宝庆家族(持股94.77%)囊括超6000万元。更早的三年间,乐欣户外累计分红达3.79亿元,几乎掏空留存利润。
这笔“清仓式分红”发生在IPO前夕,被解读为控股股东提前套现,与此形成讽刺对比的是,乐欣户外计划将IPO募资用于“补充营运资金”。这种分红与募资的悖论,引发市场对资金真实需求的质疑。
更深的隐患藏在关联交易中,泰普森集团(乐欣前母公司)同时身兼公司第二大客户和第一大供应商,报告期内关联交易额超6000万元,占营收比12%,作为客户时给予乐欣30天账期(其他客户平均45-52天),作为供应商时却要求90天付款期(其他供应商平均52-82天),变相缓解乐欣现金流压力。此类交易引发市场对业务独立性的质疑,可能成为港交所审核的重点关注项。
目前,乐欣户外的核心管理层多来自泰普森体系:财务负责人高姗曾任泰普森财务经理,非执行董事温美霞兼任泰普森财务总监;而创始人杨宝庆之女LEI YANG(95后)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海外会计与金融学背景;乐欣户外股东阵容未见外部投资机构,纯家族控股结构。
选择此时二次递表,乐欣户外显然嗅到了资本市场的风向变化。2025年前5个月,港股IPO募资额达773.6亿港元,同比增长逾七倍,创四年新高。广发证券、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报告均指出,中概股回流与A+H上市热潮正推动港股IPO市场强劲复苏。
对于乐欣户外来说,全球钓具市场70%产能在中国,但品牌集中度低,资本可加速行业洗牌。若错过当前流动性窗口,待代工业务进一步下滑或自有品牌迟迟未破局后再上市,乐欣户外可能面临估值折价甚至资本冷遇。
在新能源与AI主导的资本盛宴中,这根传统钓竿能否钓起投资者的信心,答案将在港股市场的钓池中揭晓。无论结果如何,乐欣户外的案例都已证明: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当1.4亿中国钓鱼人甩出鱼竿,涟漪已足够扰动资本市场的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