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1

昨天七七事变纪念日,居然有人公开感谢美国,特发此文(以下均来自ai):

罗斯福家族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外交策略呈现明显的利益导向特征,其成员(尤其是西奥多·罗斯福与富兰克林·罗斯福)通过政策延续与资本运作深刻影响美国对日立场,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 一、西奥多·罗斯福时期的地缘政治布局(20世纪初)

日俄战争调停的投机性‌

1905年西奥多·罗斯福主导《朴茨茅斯和约》谈判时,默许日本获取中国东北权益,将日本侵华行为包装为“东亚秩序维护”。此举旨在利用日本削弱俄国在远东势力,同时为美国资本渗透东北铺路。

种族优越论的政策基础‌

西奥多·罗斯福公开宣称“东亚民族需由先进文明引导”,为日本侵华提供意识形态掩护,该思想深刻影响后续美国外交精英层。

💼 二、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的资本捆绑(1933-1940年)

家族财团的对日贸易受益‌

罗斯福家族控制的石油、钢铁企业通过《中立法》漏洞持续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1937—1938年,日本54.4%的石油、90%废钢铁依赖美国供应,其中洛克菲勒财团(与罗斯福家族联姻)占对日石油出口份额的35%。

驻日大使的绥靖执行者角色‌

约瑟夫·格鲁(Joseph Grew)作为驻日大使,多次向国务院提交备忘录强调“承认日本在满蒙特权符合美国利益”,其政策建议直接呼应罗斯福家族财团的商业诉求。1940年美日密谈中,格鲁推动以承认日本侵华成果换取其不南进的草案。

️ 三、政策转折期的矛盾性(1941年后)

资本利益与战略安全的撕裂‌

即便1941年冻结日本资产后,罗斯福家族关联企业仍通过巴西、墨西哥中转渠道向日本走私航空燃油,直至珍珠港事件爆发。

政治遗产的刻意淡化‌

二战后期富兰克林·罗斯福转向反日立场时,系统性销毁1930年代美日密谈文件,掩盖家族财团早期纵容侵略的证据。

📌 本质:跨代际的资本扩张同盟

罗斯福家族在日本侵华问题上的行为逻辑本质是‌经济利益驱动的地缘博弈‌:

西奥多时期‌:通过扶持日本打破俄英在华垄断,为美国资本开辟空间;

富兰克林时期‌:以“避免战争”为名维持对日贸易,家族财团1933—1941年从对日战略物资贸易中获利超22亿美元(2023年比值);

代际传承‌:两代总统均将中国主权视为可交易筹码,区别仅在于绥靖策略的显隐性。

这种政策延续性暴露美国所谓“民主世家”实为全球资本代理人的本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