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科书里“七七事变”,88年了死不认账?

500

88年过去了,日本教科书里的“卢沟桥事变”,仍旧是一场精心编造的谎言。

2025年7月6日,新华社曝光了一条令人愤怒的新闻:日本初中历史课本里,关于“七七事变”的记载竟白纸黑字写着,“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遭不明枪击,随后与中国军队交战”。

500

轻飘飘一句话,将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硬生生伪装成“双方误会引发的冲突”,甚至倒打一耙称“中方先开枪”。

但事实呢?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在遭到中国守军第219团第3营营长金振中严辞拒绝之后,日军直接炮轰城门,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教材用一句“不明枪击”,就想掩盖真相?血泪铸成的证据,永远无法被篡改,七七事变的真相,有三大“铁锤”:

第一,有预谋的侵略计划。日军内部文件《卢沟桥事变宣传计划》显示,事变前已制定详细的舆论操控方案。而从1936年2月起,日军便已经决定强化华北驻军,1937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对北平构成威胁,卢沟桥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这分明就是“磨刀霍霍向华北”。

500

第二,亲历者的生死记录。事变亲历者郑福来,生前反复讲述:“7月8号天不亮,日军突然开枪,小树林里躺满了牺牲的战士。”《大公报》记者方大曾的战地照片里,二十九军将士用血肉之躯抵抗日军坦克的画面,至今震撼人心。还有那张封存在白塔寺夹缝中的纸条,"日本占领华北,百姓生不如死",现在看都让人揪心。

第三,国际社会的定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1948年的判决书中明确指出,七七事变是日军蓄意策划的侵略行为,而非偶然事件。还特别提到,自1937年6月起,日军在卢沟桥附近频繁进行夜间实弹演习,制造紧张局势,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

当然,这并非日本右翼第一次扭曲历史,九一八事变,炸毁铁路反诬中国,教科书却说“中日冲突”;南京大屠杀,部分教材称“战争伤亡”,甚至质疑死亡人数;慰安妇问题,改成“自愿的劳务人员”,彻底否认强征。

500

核心套路就是“模糊时间、淡化动机、颠倒责任”,比如,将“日军主动进攻”包装成“双方冲突”,把“蓄意侵略”偷换成“被动反击”,甚至删除关键证据,如增兵记录、士兵归队真相。

这波操作,堪比“历史传销”。更无耻的是,当年日军还强迫中国老百姓拍“中日亲善”的电影,现在拿这些假照片当证据?这不就是诈骗吗?整整88周年了,为什么日本右翼宁遭唾骂,也不肯正视历史?死不认账逻辑的背后,藏着4大“病根”。

其一,逃避战争责任。日本教材常将侵华归咎于“军部失控”,甩锅“下级军官”,却掩盖内阁默许、天皇纵容的事实。

其二,资本不愿“翻旧账”。部分财阀与侵华战争深度关联,如满铁档案揭露的物资输送,承认罪行等于自曝黑历史,影响经济利益。

其三,教育洗脑。通过篡改教科书,让年轻人误以为日本是“受害者”,如原子弹轰炸被过度渲染,从而淡化侵略罪责。

第四,煽动民族主义。安倍等右翼政客通过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捞选票,把历史问题变成政治工具。

500

说白了,小日子想当“正常国家”,想把历史污点抹掉,但真相哪能靠涂改掩盖?南京大屠杀30万冤魂、细菌战的受害者档案、亲历者的血泪证词……这些并非靠涂改教科书,就能消失的!

可问题是,面对篡改,我们能做什么?每个人的行动都是防线,举起手机、转发真相、记住血泪,这才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反击。但也有人问了,日本人爱改历史,我们为什么要较这个真?

我们较这个真,不是“过不去”,是为了对得起88年前的血,对得起那些连名字都没留下的英雄,更是为了明天,永不再战。

听听卢沟桥石狮的咆哮吧,站在七七事变88周年的今天,卢沟桥的石狮们,看了88年谎言,听了88年狡辩。

别让他们,再等下一个88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