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餐厅卖猪肉?在这个国家,不是问题

最近,看到博主申典启在俄罗斯的社会调查笔记,里面有一个小细节让人拍案惊奇——在莫斯科,一家土库曼斯坦餐厅,菜单上赫然写着一排排猪肉菜名,不仅没引发信仰碰撞,反而成为当地人“民族融合”的真实缩影。

500

要知道,这可是一家打着“中亚清真”旗号的餐厅,老板娘热情、服务员彬彬有礼,墙上还挂着普京和土库曼总统的合影——政治正确拉满。可菜单却毫不遮掩,列着红烧猪肉、熏肉拼盘、香肠汤,像极了东欧苏联食堂那种不讲究仪式感、只讲究“吃”的氛围。

500

更讽刺的是,这家餐厅的名字就叫“阿什哈巴德”,也就是土库曼斯坦的首都,一个被认为是“全穆斯林国家”的中心地标。这要搁在某些文化圈,恐怕早就“血压上头”,围攻社交媒体平台了。但在俄罗斯,这种情况平平无奇,不值一提。

为什么在俄罗斯,“清真”可以和“猪肉”共处一室,而不会激起所谓“文化冲突”?这背后,是俄罗斯独有的社会气质、政治传统、以及对宗教和族群问题的硬处理方式决定的。

500

500

01

我们先聊聊土库曼人。

作为突厥语系的一支,土库曼人本质上是“伊斯兰教背景民族”。但这里说“背景”而不是“信仰”,是因为在苏联时代,他们的宗教认同早已被工业社会的锤子镰刀锤打得七零八落。

别忘了,苏联时期可是“唯物主义”国家,宗教活动被强力打压。在那个年代,你信教、你进清真寺,都可能被打成“反革命”。土库曼人虽然嘴上说着阿訇和真主,但生活方式早已和传统伊斯兰脱节。

喝酒、抽烟、赌博,样样不少。结婚也讲究世俗化,别说猪肉了,有的年轻人压根都不清楚开斋节是哪天。你说这些人是“穆斯林”?可能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而到了俄罗斯这个“多民族大拼盘”国家,情况就更复杂了。来自车臣、达吉斯坦、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的各种msl混杂在一起,大家在大街小巷里打工、送快递、开出租,面对的是“怎么活下去”的现实,而不是“怎么吃得清真”的信仰抉择。

在这种语境下,猪肉不过是一种蛋白质而已。谁有空跟你在那儿扯文化禁忌?

02

申典启在文中写道,当他看到菜单上的猪肉,向俄罗斯朋友伊万表达惊讶时,对方一脸懵:“为什么不能卖猪肉?俄罗斯人要吃啊!”

这句话,说得朴实无华,却像一巴掌扇在那些动辄“宗教被冒犯”的敏感体质人脸上——为什么不能卖?有法律禁止吗?有谁在胁迫你必须吃?没有。

可奇怪的是,在有些文化环境中,连“猪”字都成了不能提的讳词,清真餐厅仿佛变成了“道德警察”的驻地,哪怕你只是走错路进去点杯可乐,都要被侧目而视。

这种“敏感”,归根到底,是被文化工具化后的人为构建。在俄罗斯,文化是国家工具;而在某些地区,文化成了少数群体的防御壳,任何接触都可能被视为“冒犯”。

俄罗斯的穆斯林之所以不敏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资本“矫情”,另一方面,是国家从来没有给他们这个空间去“搞特殊”。

申典启问伊万,是否是因为俄罗斯政府对中亚人强硬,才让他们“规矩听话”?伊万哈哈一笑说:“对,他们要是不听话,拳头伺候。”

这话虽然粗鲁,但却透露出俄罗斯的铁律——在这里,宗教、族群可以存在,但不能“搞事情”。你可以信仰,但不能挑战国家秩序;你可以文化自洽,但必须融入主流。

俄罗斯的伊斯兰,不是生活的主轴,而是生活的附属。你要想“矫情”,先看看有没有被国家机器压过的底气。

500

03

当然,不能否认,俄罗斯的“宽容”是建立在强硬之上的。这个国家的宗教自由,从来不是西方式的“你怎么想我都不管”,而是“你想怎么信我看着办”。

2000年代以来,普京政府就明确提出“俄罗斯文明国家战略”,强调“统一的俄罗斯价值观”。清真寺、教堂可以建,节日可以过,但都得登记、备案、监管,不能自行其是。

在这种框架下,任何宗教过度扩张都会被踩下刹车,甚至直接吊销执照、封锁组织。穆斯林不敢在街头搞“神权闹事”,因为俄联邦安全局的效率,远比他们高效得多。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穆斯林社区更愿意“低调融入”而不是“高调宣教”。你可以开土库曼餐厅,但你要是宣称“非穆斯林不得入内”,那餐厅第二天就该关门了。

久而久之,“卖不卖猪肉”根本不再是议题,是否守法、是否合群才是社会评价的准绳。

04

我们常说,文化要互相尊重。但尊重不等于顺从,更不等于迁就。

俄罗斯的中亚穆斯林没变成“完美的伊斯兰样本”,但却变成了“现实世界的合作者”。他们可能不再严格遵守教规,但他们更愿意适应这个现代社会的节奏和需求。

某种程度上,这种“文化变通”未必是堕落,更可能是自保和进化。世界不会因为你信什么就为你绕路;反而是你能否在保持尊严的同时,理解规则、接受差异,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猪肉,也许不是最重要的那个食材,但它却像一把标尺,衡量着一个人、一个社群、乃至一个国家对多样性的真实态度。

俄罗斯的土库曼餐厅墙上可以挂总统照片,菜单里也能写上“猪肉红烧饭”,这不是信仰的沦丧,而是社会整合的一种成熟表现。

而当我们看到这种“清真餐厅卖猪肉”的怪现象,不妨少些惊讶,多些思考。

不是猪肉变干净了,而是人心变通透了。

500

文化的底色应是包容,而非排他。俄罗斯的现实告诉我们,信仰和现代生活并非必然冲突,只要你不让信仰变成社会勒索的筹码,就没有什么餐厅不能卖猪肉,也没有什么锅不能共用。

愿每一种文化都不再是玻璃心,愿每一个食客都能坐在餐桌前坦然面对彼此的差异,吃肉也好,不吃也罢,别把“我信什么”当成“你必须遵守”的理由。

世界已经够复杂了,让我们在一桌饭菜之间,重新找回生活的常识与宽容。

作者:没门,自由撰稿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