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普京一语成谶,最新涉华表态释放重要信号,世界格局将改写...

作者 | 尧风

01 中国的优势

日前,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出席“了解我们自己”展会时,战略倡议署代表米哈伊尔•霍米奇向普京介绍了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建立出口发展能力中心的计划,该计划旨在推动俄罗斯企业家更积极地进入中国市场。对此普京回答说:“市场巨大,全世界都希望进入中国市场。”

500

在国际局势波谲云诡的当下,普京多次对华表态,将中俄合作推向全球视野的聚光灯下。这句话虽简短,却并不简单,背后藏着更为深刻的战略博弈,既是对中国经济现实的基本判断,也折射出俄罗斯在困境中突围的战略抉择。我们不妨从这句话出发,深入探讨一下俄罗斯在当前国际格局下的战略需求,以及中俄携手会给全球经济圈带来哪些影响?

先来看中国市场。拥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量、14亿人口的消费体量的中国,任何企业都无法忽视。超过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对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和商品需求旺盛,催生出定制旅游、高端医疗、奢侈品等万亿级市场。持续升级的消费结构,推动中国的消费市场往更高质量、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每年“双11”购物狂欢节,成交额轻松突破数千亿元,远超许多国家一整年的零售总额。广阔的市场空间、庞大的消费市场规模,对全球企业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俄罗斯自然也不例外。

在供应链领域,中国堪称全球制造业的“心脏”。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在电动汽车、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构建了最具韧性、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创新集群。从智能手机的芯片,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再到航天卫星的精密零部件,中国企业都能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并且,中国的工业体系非常强大。之前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近乎瘫痪,只有中国能够迅速复工复产,为全球提供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供应。这种稳定性和可靠性,让俄罗斯在寻求供应链替代方案时,第一时间考虑中国。

500

02 俄罗斯“向东看”,进行自救

再来看俄罗斯。俄乌冲突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制裁,俄罗斯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前俄罗斯能源的最大买家欧洲,启动“去俄化”能源战略,直接导致俄罗斯天然气的出口量暴跌40%,不断压缩俄罗斯的经济生存空间。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远东地区成了俄罗斯最后的“救命稻草”。毗邻黑龙江,成为俄中合作的“桥头堡”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帮助俄罗斯更好融入中国东北振兴与亚太经济圈。2023年,布拉戈维申斯克-黑河跨境索道建成通车,日均货运量突破5000吨,成为中俄贸易的新动脉。

对比普京和特朗普的通话,那差别可太明显了!和特朗普通话,普京更多强调军事和地缘政治层面的博弈;而多次对华表态中,他反复提及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这明摆着,军事上捍卫主权的同时,俄罗斯需要尽快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的庞大市场、完整供应链和先进技术和俄罗斯的能源、资源刚好形成互补!2024年的中俄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很好证明了这一点。

500

回溯中俄过往,二战时期,中俄两国曾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冷战时期,中俄虽有过小摩擦,但始终保持对话。进入21 世纪,中俄两国在能源、科技、农业、制造业等领域实现全方位合作。而且,中俄两国没有停留在资源互补的层面,而是逐渐向尖端领域延伸,不断加深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在能源领域方面,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既满足中国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又为俄罗斯开辟了稳定的市场。还有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俄罗斯和中国分工合作,打破了传统能源合作的桎梏,为全球提供新的合作模版。在科技方面,为了实现自主发展,中俄联合研发28纳米光刻机,共建AI、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双方共享技术、整合资源,共同攻克科研难题,推动两国产业升级,为全球贡献“中俄智慧”。在基建联通方面,中俄双方共同开发大乌苏里岛经济区,打造跨境物流枢纽;进行北极航道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缩短通航时间。同时,地缘利益层面,中俄双方虽然“不结盟”,却胜似盟友。中国在中亚安全、北极开发等领域需借助俄方力量,俄罗斯在乌克兰、台海问题上需要中方战略支持。

500

03 结语

近年来,西方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普京之前对华表态,将中俄关系定义为“国家间关系的真正典范”绝非偶然,更是对未来蓝图的预示。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中俄携手跳出双边合作的小圈子,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扛把子”,不但构建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经济圈,还重塑了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西方的制裁和围堵,不但没拆散中俄,反而让中俄关系更加密切。一个公平、包容、共赢的全球经济新秩序,正在东方崛起,这或许就是震撼世界的“中国答案”!

战友们,欲了解更多,就来【新财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