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称被微信AI搜索“强行开盒”:可根据名字查到个人资料过往记录
近日,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称,浏览某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时,发现文中自己的名字自动变成了蓝色超链接,点击后竟跳转至AI生成的“个人简历”,不仅展示了其相关信息,还汇总了所有涉及其姓名的历史推文。该功能引发大量用户尝试,不少人惊讶地发现,输入姓名确实能查到许多关联内容,甚至包括早年不愿被提及的过往记录。
PChome了解到,微信尚未就此功能进行官方解释,但从实际体验来看,AI搜索疑似基于公开文章内容进行语义聚合和人物关系梳理,试图构建出“人物知识图谱”,用于提升内容检索效率。然而,在未经用户授权的前提下,将姓名直接关联到信息索引,并展示为可点击简历式页面,已引发公众对个人隐私被“强行开盒”的担忧。
事实上,这并非AI工具首次卷入隐私争议。此前,微博的“智搜”功能也因用户搜索某人ID便可获取其发言历史而遭到质疑。随后,微博紧急修复“智搜”功能,“力求避免呈现造成用户不适和困扰的内容”。
科技进步本应为用户带来更便捷的体验,但若缺乏边界与合规意识,便容易走向“技术反噬”。在AI时代,平台企业亟需重新审视个人信息使用范围,在技术创新与隐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赢得用户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