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农夫山泉和小米来看,娃哈哈营销手段匮乏
【本文由“张广凯”推荐,来自《四问娃哈哈:谁是宗馥莉的对手和朋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就我在周围超市的感觉,农夫山泉往往被摆在显著位置上,而娃哈哈需要在角落里寻找。就感觉娃哈哈在营销推广上面缺少执行力和效率。至少相比农夫山泉和小米来看,营销手段匮乏,虽然我并不喜欢后两者,但是后两者在营销上给人印象深刻。这并不仅仅是营销做的好,这是整个企业的管理运营效率高,而且钱给到位了,虽然缺乏创新,但那是另外的问题。
结合文中提到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可以看得出宗二代是清楚当前的问题,并着手在解决。这一点没有问题。当企业规模庞大,需要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的时候,确实需要大手术的改革。就目前我知道的成功案例,比如华为2000年前后进行的营销体系主动辞职,重新上岗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优化掉了靠资历上来的老人,也优化掉反对企业变革的管理人员。极大的提高了一线作战效率。
娃哈哈要想做到这点,至少要把权力集中起来,减少非相关方的干扰,结合股改的动作,这个目的是合理的。第二步员工优化,对中高管理层优化,这点不清楚,但是其对基层员工的优化倒是可以看到,这一步也没有问题,即使是参考华为,其也是对员工年龄有限制,避免了老人混资历。
就目前来看的几点隐忧:1、股改的过程中,权力是否能够得到有效集中,至少决策层的决策不受无关人员干扰,才能保证有效形成决策。2、高层是否能够对制度改革形成共识以及统一的目标和思想,来保证决策的一致性。3、管理体系及管理人员得到正确优化,以提高改革措施执行的效率。4、娃哈哈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得到保留,而不会随着人员的流失而流失,甚至跑到对手那里。
至于大家担心的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这个倒是次要的问题,相比娃哈哈摇摇欲坠的管理效率,娃哈哈能健康的活下去才是重要的问题。国有资产只要在法律范围内处置即可。娃哈哈并不涉及太多的垄断资源的竞争,国企的身份并不能带来更多的竞争力。而杭州的政策支持并不会排斥一个民企。如果成为了独立运营的民企,那么其在激励员工上能够提供更大的措施和手段。
综上,整体来看,宗二代的目的和思路都问题不大,就其个人而言,我更担心她并不是深刻的理解中西方的现代化企业经营机制。而她并不仅仅改变的是娃哈哈的企业制度,更大的改变是企业的文化。这点对员工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