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称海苔料理起源于韩国,但日韩海苔还挺不一样吧……
一个普遍的经验是,超市里的韩式海苔,通常更薄,油分较大,上洒盐粒,海苔本身是不调味的。而日式海苔比较厚,吃起来更脆,海苔本身调味。因为比较厚,所以可以切成更小的条状,密封成联当作零食出售。
典型的韩式海苔:有油,表面不是非常规整,边缘易破碎,更薄脆
日式海苔:表面更为规整,切开后边缘也更为规整,不易破碎,有的厂家还会把裁下来的边角料碎条也装袋出售(X力脆片!)
从零食的角度上讲,日式应该更适合白嘴吃,韩式海苔比较适合包饭吧。但是因为太薄,包饭又会破。
网上查了下,韩式海苔有油分和盐粒,是因为使用【盐烤】的方式加工,烤制时会刷芝麻油。而超市里吃到的日式海苔是【酱烧】工艺,烘烤时调味而不刷油。不过,使用在寿司中的海苔,一般也是没有味道的。
在寿司中使用的海苔,是将海苔整形晾干后烘烤成的【板海苔】。因为晾制和烤制的时候会使用竹席,所以背面会留下竹席的痕迹。
图自微信公众号“李淼”
近来另有一种泰式海苔零食貌似也很火。这种据说也是烤海苔,但吃起来感觉更像是油炸,质地较厚、脆,油分也大,个人感觉海苔香味比前两种明显不足。
所以说到底,所谓日式、韩式、泰式,更多地是烹饪方式的差别,最后的原料都是紫菜。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紫菜既然在沿海地区广有分布,那么沿海各国都有将其捞起来并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烹饪的自由吧。
实际上,韩国跟日本争“谁先吃海苔”,似乎争的也就是烹饪方式的高低。如那篇韩媒报道最后写道:
“正因为是发祥地,韩国海苔的品质说是全球第一也不为过。(韩国海苔)尤其风靡于日本,在仁川机场不难看见两手满满拎着韩国海苔归国的日本游客。韩国人也认为送日本人最好的礼物就是海苔了。”
这里的“品质”,个人觉得比起商品质量而言,理解成海苔本身在加工方式上的“差别”貌似更为恰当。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中国地大物博”这句话又可以搬出来气二位一次。因为中国人也可以吃海苔,但日韩两位邻居却吃不到另外一种紫菜。
很多人会搞不清海苔和紫菜。实际上,被制作成海苔的,一般是紫菜的一个品种【条斑紫菜】,而另外一种我们常吃的、飘逸在蛋花汤里的品种是【坛紫菜】,学名Pyropia haitanensis。
坛紫菜,有没有很熟悉!
而这种紫菜是中国的特产物种,学名中的种加词“haitanensis”来源于福建省平潭县的海坛岛。现在北方沿海出产的多是条斑紫菜,坛紫菜则在南方大量养殖。《齐民要术》第十卷中就引用《吴郡缘海记》的记载“吴都海边诸山,悉生紫菜”,并且提到了油煎紫菜和紫菜汤的烹饪方法。
想想两位邻居为了海苔片争破头,却连一碗热气腾腾的紫菜蛋花汤都没喝上过……
就,反正你们开心就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