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温度与监管底线:Orginese快手旗舰店从 “柔性执法” 到 “精准打击”

“轻微违法免罚”政策自实施以来,已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及各地细化规则,该政策旨在对初次违法、危害轻微且及时改正的行为给予容错空间,然而却引发了对政策适用标准的广泛质疑。

500

消费者举报的Orginese积雪草水乳四件套,在抖音平台单链接销售额超4000万元,却因“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被不予立案。这一结果与雨花区2020年推出的“七十条免罚清单”形成鲜明对比——该清单明确将广告管理类轻微违法纳入免罚范围,但同时要求“未造成危害后果”。而产品宣称的“敏感肌适用”“无色素”等功效与备案信息严重不符,且成分表显示含有CI19140等色素,已构成《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虚假宣传。更值得关注的是,整改后快手旗舰店仍继续使用违规宣传内容,明显违反“及时改正”的法定要件。

500

Orginese产品的违规并非个案。根据国家药监局2025年新规,化妆品功效宣称必须基于科学依据并完成备案,特殊用途化妆品需单独注册。而Orginese积雪草系列作为普通化妆品,擅自宣称“亮白”“修护抗氧化”等未备案功效,已违反《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Orginese的虚假宣传呈现“数据化包装”特征。其宣称的“+95%使用者认同肌肤更水润”等量化指标,既未提供实验数据支撑,也未在国家药监局官网公示,涉嫌违反《广告法》第十一条关于引证内容真实性的规定。这种“伪科学”营销模式,通过制造“用户实测”假象误导消费者,已成为化妆品行业的新型违法手段。

500

当前“轻微违法免罚”政策在执行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轻微”标准模糊,如雨花区免罚清单未明确销售额上限,导致4000万元大案被误判为“轻微”;二是“及时改正”缺乏后续跟踪机制,Orginese整改后再犯即为例证。对此,南京都市圈2025年发布的典型案例提供了参考:对于涉及食品安全、公共健康的案件,即使货值低也不予免罚,而对初次违法且积极整改的企业则给予容错。

针对化妆品行业的特殊性,2025年实施的《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管理办法》强化了对系统性风险的防控,要求监管部门对区域性、行业性违规启动快速响应机制。Orginese案例中,其关联企业网络的跨省经营特征,更需要跨区域监管协作。例如,重庆德昭商贸因违法经营化妆品被罚没近30亿元,正是通过上下游追溯实现全链条打击的典型。

在消费者端,对化妆品功效的理性认知亟待提升。根据《中国消费者报》2025年调查,超40%的化妆品投诉涉及虚假宣传,而“敏感肌适用”“无添加”等宣称是重灾区。专家建议,消费者应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产品备案信息,并留存购买凭证以维权。

Orginese快手旗舰店事件折射出“轻微违法免罚”政策在执行中的复杂性。政策温度与监管底线的平衡,需要更精细化的标准设计、更严格的责任追溯,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共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优化营商环境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双重目标,避免“免罚”沦为违法者的护身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