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集体远航而非孤帆远影
7月17日早上6:00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垃圾分类与处理团队一行七人迎着日出,伴着朝霞,集合于校园南门,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展开一天的社会调研。
满怀热忱,行远致远
首先,我们奔赴学校附近的垃圾中转站,对垃圾的回收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看到一辆辆驶入中转站的垃圾运输车、巨大的垃圾生产量我们愈发意识到垃圾处理与分类迫在眉睫。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提前联系好的乐山路垃圾压缩站,在观察垃圾压缩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热心的工作人员,他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生活垃圾压缩过程中的原理与压缩后的处理方法。
经沟通了解到目前我市处理生活垃圾的最佳途径是用环保设备将其焚烧,释放能量用于发电,但是随着生活垃圾的增加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因此我市目前已设立多处垃圾分类的试点,如状元府小区、燕山大学专家公寓、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卫生局等,并有着将高科技引入垃圾分类的初步设想,比如智能识别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现今秦皇岛市垃圾分类的实施进度,在合影留念后,我们决定去专家公寓试点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实际开展情况。
烈日炎炎,热情高涨
中午,我们来到了燕山大学科技园,找到了专家公寓物业主任,在他的热心帮助下,我们联系到城市管理局环保科垃圾分类项目负责人,他为我们详细阐述了秦皇岛市垃圾分类政策的最新动向,并预计在年底将于各大高校、医院、企业和卫生局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还为我们推荐了目前已经实施垃圾分类的地点。在具体了解到相关内容后,我们就结束了上午的调研活动,回到了学校进行休整。
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大家聚集到餐厅进行到幼儿园宣讲活动的策划讨论,并为下午到幼儿园与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具体活动安排并学习授课。
辗转疲惫,兴致盎然
下午两点四十,我们走进秦皇岛市幼儿园——红黄蓝幼儿园,在与负责人的沟通中了解,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我们需要做出人员分配上的调整。由于对象都是幼龄儿童,所以我们在对小朋友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还得以合适的形式与方法来进行我们的宣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能更好的接受相关知识。由于现阶段并不属于常规的授课时间,所以我们和幼儿园相关负责人还进行了时间上的协调和安排。
随着西边残阳褪去,我们社会实践小分队第一天的调研工作也拉下了帷幕,面对接下来的任务我们充满信心,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7月17日
资源与材料学院河北秦皇岛市垃圾处理与分类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