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现在人都跑没了,当然也有一些养牛大户,关键是养牛这事,离不了人
【本文来自《洛阳市通报:因禁烧秸秆管控不力,扣减两辖区共70万财力》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钱塘潮
如果是没有地的话,沿海可以用盐碱地,山地的省可以用石漠化土地。一亩地起码可以养一两百头牛,养一两亿头牛,也就是一百万亩土地,其实很少的。
这个完全不影响基本粮食的供应,就是用秸秆和牧草而已,而且牛奶可以扩大蛋白质,提取黄油,可以大幅减少大豆进口。
山区现在人都跑没了,当然也有一些养牛大户,关键是,养牛这事,离不了人。以前我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男的,40岁左右,牛群发展到300多头,每年出栏稳步增长,年收入已经达到了50万以上,他们村里人搬得差不多了,牛的放场也大,丢进去不用管,虽然说不用管,那是几百头牛不是十几头,他老妈帮他做饭。他老婆带着孩子在县城上学,因为挣了钱,买了幢商品房。老婆无聊,天天跟人打牌,后来同牌友出轨了,两人协商,他老婆说,要不,你别放牛了,把牛卖了,做别的生意。男的考虑了好几天,也去打听了另生意,最后只能离婚,先前买的房子给了前妻,前妻仍然照顾孩子上学。他还是回到几十里的大山里去放牛去了,这件事,不是说人性,是说农村搬迁尤其山区,一是山区搬迁后,留下很多资源,一边是没有人愿意去吃那个苦,连结发之妻都不愿意,我是他们隔壁县的,我们县的山区跟他们是一条山脉,只不过我们县,人口稍厚实点。
农业农村部也发了一些措施,比如,山区做产业集群,一县一主业,这样技术指导,贷款什么都方便,本地农业农村局,对养牛户,也是有一定的资金奖励,还有贴息贷款扶持。我们县人口还比较多,抛荒的田比较分散,不适合大量放养,规模到几十头后,都转向粮食饲养,因为出栏更快,但是成本也增加得很快。像去年,大部分都没赚到多少钱。去年不论是买外地玉米,还是本地玉米,都比较贵,牛肉价格是这几年的历史低点。
一亩地种牧草,只能养两三头牛,你是对牛吃多少草没概念,也对产多少草没概念,而且山区农村的地,平原地区可以收五六次牧草,山区只能三四次,因为水基本解决不了,山上是打不下井的,下面全是石头整个石头山,垒一点土在那里种地,大山里是放不了牛的,因为封山育林好些牛了,树大了,别的植物就少了,牛进山里,吃的是砍牛的树发的新技芽,是各种别的伴生植物,大部分伴生植物需要阳光,大树档住了眼光,以前做香菇木耳,经常轮块确伐,所以牛是可以放的,只要不是橡树发芽的时候。比如,山里树大了以后,不用砍路,路就自然亮出来了,因为伴生的藤类,丛类,草类植物都吸收不到最光,败掉了。不论什么季节进山,一眼看去,全是树干。不像小时候,这里野葡萄,那里野李子,那里五味子,现在就只有树。牛进去也没什么可吃的。我们小时候,牛主要在山上放,现在牛就主要在抛荒的田里放,那个县,自然条件更差一些,所以,有整个村,整个条山谷全搬走的情况,才能大规模放养,当然,农村土地没有合理利用,是事实,养牛回报周期长,粮食喂得两年,草喂得三年,草喂投入小,周期更长,粮食投入大,一头牛一万多块钱,粮食要占60-70%。天下事,没有想的那么简单,如果真的好做,十几亿人,大把的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