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驾驶,开启规模化出海新叙事

500

“萝卜快跑全球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规模化落地,我们决心打造无人驾驶出海最成功的公司。”

在刚刚结束的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阿联酋专场上,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欧洲及中东地区总经理张亮表示,现在正是将萝卜快跑在无人驾驶领域积累的成功经验推向全球市场的最佳时机。

500

就在一个月前,萝卜快跑刚刚跟迪拜道路交通局(RTA)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在迪拜开启大规模无人驾驶业务布局。

这也意味着,萝卜快跑成为首个在中东地区大规模部署无人驾驶汽车的中国公司。在这背后,全球无人驾驶赛道正迎来从技术验证转向规模落地的关键转折点。

不过,作为大模型在物理世界的典型应用,无人驾驶也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的焦点,不仅仅是萝卜快跑,以Waymo和特斯拉为代表的美国公司也加快布局,抢夺战略制高点。

今年4月,Waymo宣布与东京合作伙伴一起,在当地投放测试车辆;日前,特斯拉也计划在6月推出无人驾驶车队,首批将提供10-20辆Model Y,并逐步扩大规模,覆盖更多城市。

从本土走向海外,无人驾驶三巨头即将在全球市场展开激烈竞争。这场较量已超越技术层面,上升为出行标准和出行生态的争夺。

显然,随着萝卜快跑规模化布局中东市场,中国无人驾驶出海的新叙事已然开启。

海外频频落子,全球化版图初现

时间回溯至2024年11月,香港首个自动驾驶车辆先导牌照的颁发,为萝卜快跑的全球化布局落下重要一子。

这座中国国际化交通枢纽,是连接东西方的超级门户,更成为萝卜快跑积累海外运营经验的“试验田”。在这里,萝卜快跑车辆穿梭于右舵左行的环境中,在密集的人流与复杂的路况中,打磨着技术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

香港的成功试水,让萝卜快跑的出海战略加速推进。

3月底,萝卜快跑宣布落地迪拜和阿布扎比;近期,业内又传出萝卜快跑将落地瑞士和土耳其的消息,并计划在瑞士组建实体公司。

无论是香港、迪拜还是瑞士、土耳其,萝卜快跑海外规模化布局绝非简单的地理延伸,而是一场以“本土化适配”为矛、以“多元合作”为盾的生态战争。

500

据张亮透露,萝卜快跑在中东将携手阿联酋本地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完整的生态系统,可能会与新能源公司合作,未来实现电池交换等创新服务。

这也意味着,萝卜快跑的出海路径显著区别于行业通用打法,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卖技术、卖设备”,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具系统韧性的“共建型出海路径”,不同于当前无人驾驶出海与企业合作的模式,萝卜快跑与迪拜RTA等政府的合作更具稀缺性和独特性。

在迪拜,萝卜快跑作为RTA的唯一合作伙伴,意味着将深度参与到迪拜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体系的建设,共建当地无人驾驶服务生态,既快速整合本地资源,又精准对接监管需求,真正实现规模化出海。

数据不会说谎。

今年一季度,萝卜快跑在全球完成超14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75%,截至今年5月,萝卜快跑全球累计提供出行服务超过1100万次。正如《Fast
Company》的点评:“萝卜快跑的表现已超越谷歌Waymo。”这份认可,既是对其技术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其全球化战略的注解。

当无人驾驶的“新大陆”逐渐成形,萝卜快跑已不再满足于技术输出。其正在构建更高维度的竞争力——规则话语权。从产品出海到标准出海,中国无人驾驶企业正在完成从“参与”到“引领”的身份蜕变。

技术创新与落地能力构建规模化出海的长期底座

萝卜快跑在全球市场的持续落地,是百度长期深耕技术打造、场景融合与生态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其从实验室走向海外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所在。

首要的一点,是百度持续的前沿投入和创新能力。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无人驾驶技术研发的科技企业,过去十余年,百度在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超过1700亿元,率先L4级等技术应用方面开展探索。近期,百度入选知名投资银行韦德布什证券公司(Wedbush)“定义AI未来的全球30大科技公司”名单,便彰显出百度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实力。

海外规模化落地的能力体现在了萝卜快跑的技术演进方面。去年5月,百度Apollo发布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ADFM和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通过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的安全策略,比人开车安全10倍。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的复杂路况下,萝卜快跑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

500

在技术架构方面,萝卜快跑的系统兼具了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及超声波传感器的组合,实现360°环境建模;车路协同能力,与智能交通设施通信获取实时路况信息;以及基于ApolloADFM大模型的决策规划算法,每秒处理超百万帧道路数据,为用户带来了更安全的出行服务和体验。

而第二大能力,则是落地场景的应用能力,这包括产品体验、安全保障和成本管控等方面。

李彦宏曾明确提出,在人工智能浪潮下,仅仅大模型远远不够,AI必须有场景和应用,才能实现完美闭环,萝卜快跑无疑是秉承这一理念,在注重产品打造和应用融合上,推动L4级在海外的落地生根。

客观地讲,萝卜快跑在国内经验沉淀是出海的安全保障和基础。未来基金管理合伙人GaryBlack曾表示,由于中国复杂的交通状况,萝卜快跑的行驶环境是最具挑战性的环境之一。

目前,萝卜快跑已在北京、深圳、武汉等超一线复杂交通环境中实现无人化落地应用。在中国复杂的城市道路系统中成长起来的萝卜快跑,不论是复杂多样的道路参与者,还是公交车道、狭窄复杂路段、施工路段、夜间窄路等等都可以自如应对,还能快速实现城市级全域复杂场景覆盖。

近期萝卜快跑在香港的扩区也标志着在右舵左行出行市场的丝滑落地,也将为萝卜快跑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训练与技术迭代提供支撑。

“虽然我们不是第一个将无人驾驶技术带到海外的公司,但我们有绝对的信心会是最好的一个。”张亮说。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大模型算法的优化重构无人驾驶,萝卜快跑实现了“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服务,第六代无人车比特斯拉cybercab更早落地两年,成本不到Waymo无人车的1/7,进一步强化了萝卜快跑的海外竞争力。

全球化出海的故事还有多大?

站在未来的维度审视,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中国无人驾驶全球化征程正迎来历史性机遇窗口。这种判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其技术演进动能与未来出行生态壁垒的深度解构之上。

行业层面,全球无人驾驶产业正经历指数级扩张。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在2023年估值为4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57亿美元,从2023年到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1.8%。

500

来源:MarketsandMarkets

此外,MarketsandMarkets数据显示,全球Robotaxi数量将从2021年的617辆激增至2030年的145万辆,复合年增长率达136.8%,其中中东、东南亚市场或将贡献重要增量。

这种增长逻辑在特定区域得到强化:日本老龄化加剧导致65-69岁就业率攀升至52%,阿联酋运输业上半年增长率达8.4%,传统人力驾驶模式面临系统性挑战,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天然应用场景。

资本市场的积极反馈印证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ARKInvest创始人凯瑟琳·伍德自2025年3月以来连续6次增持百度股票,其投资逻辑核心在于百度"AI+无人驾驶"的双引擎价值。期间,凯瑟琳·伍德自多次在公开表态中强调,萝卜快跑是中美无人驾驶三强中“估值最具吸引力的标的”,百度也成为她近期唯一加仓的中国公司。

站在产业变革的临界点,萝卜快跑出海展现的不仅是其全球化业务布局,更是中国科技企业重塑全球产业规则的范式突破。超1100万次的公众出行服务,1.7亿公里的安全里程,以及与迪拜RTA等政府机构合作、参与当地生态共建的出海方式,共同勾勒出中国无人驾驶走向世界的清晰路径。

当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穿梭于迪拜街巷,当ApolloADFM大模型持续迭代进化,这场始于中国的无人驾驶革命,正在改写全球出行产业的底层逻辑——当技术创新突破地理边界,全球产业格局的重心也在发生静默却深刻的转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