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朱媛媛,是在怀念那个普通人也可以当主角的年代

朱媛媛走了。

很多年轻人或许并不知道知道她是谁,然而在看到讣告上的照片的时候,都会惊讶地说一句“原来是她。”

她是《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的李云芳,是《浪漫的事》里的宋雨,是《家有九凤》里的七凤,《瞧这一家子》里的孙晓丹,《小别离》里的孙佳妮。

500

朱媛媛的角色永远都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姐姐,妈妈。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她平凡,她絮叨,她就像是我们的邻居,是我们单位里的大姐,就像是我们之间的一份子。

所以她走的时候,让人感到宛如失去亲人一般的伤痛。

朱媛媛走红的时代,是一个荧幕上可以让普通人做主角的时代。就像曾经央视的王牌节目《东方时空》的标语说的那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500

在那个美好的千禧年,电视上的主角们不用拯救四海八荒的苍生,演员不会为了番位之争撕得死去活来,没有流量哥哥在老戏骨的衬托下丢人现眼,更没有名为大女主,实际上搞雌竞的荒唐戏码。

那个时代的电视上,老百姓操心下岗了怎么生活,盼望着家里的房子能够早日拆迁,孩子上大学。一群兄弟姐妹夫妻妯娌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吵闹闹,但是当谁出了事情都想着要帮一把。他们担心孩子早恋,担心老人突然老年痴呆,面对黄昏恋的到来手足无措。

在那个时代,打开电视机用不着三个遥控器,随便转到哪个台都能看得津津有味。不会倍速快进也不用强忍不适坚持到第几集才渐入佳境。因为从哪儿开始看都精彩,角色都妙语连珠。

500

那个时代的明星让人有一种莫名的安心感,看到他们就跟看到胡同里的大哥大姐一样熟悉。

大姐是朱媛媛,漂亮,能干,爽利。大哥是比她先走一步的付彪,看着窝窝囊囊,实际上疼爱妻子和孩子。

那时候电视剧的道具,布景都土土的,但都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现在电视剧里穷人也住大house,没有半点人味。

那样的戏,那样的演员,几乎绝迹。

500

过去交有线电视费,一个月才二三十,总觉得节目看不够。现在影视平台的会费一年一百多,同时办了爱优腾芒的会员,面对一堆封面大同小异,内容也大同小异的仙侠剧,偶像剧,找不到一部能入眼的。

吃饭的时候不得不翻出《甄嬛传》《潜伏》《我爱我家》这种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前的老剧来下饭。

所以当电视上偶然出现“怀旧风格”的新剧,比如《乔家的儿女》《小巷人家》《人世间》《六姊妹》的时候,几乎回回都能掀起收视和讨论的高潮。哪怕和过去的作品比起来,水平和立意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依然深受喜爱。因为老百姓太需要这些接地气的题材了,王侯将相,俊男美女再好看,大鱼大肉吃惯了还是喜欢豆腐青菜。

朱媛媛走了,我们怀念的不止是她饰演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怀念她为人的低调和常年抗癌的坚韧品质,我们怀念的是那个一去不复返的美好时代。

500

抹茶白金包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