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半天走98800步是真的吗?
昨天,网上曝出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作为优秀博士生代表的庄博士发言表示由于微信运动的限制,98800步只是他半天的步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网友和一些专家对此表示质疑。
根据某专家的说法,如果是按照水平方向的运动来看,10万步大概有80到100公里。按照马拉松折算,半天跑两个马拉松,这不现实。(当然,我觉得顶级运动员可以)
但是呢,这个问题别深究,北大未名说了,质疑的人酸得不行,并且对庄博士的言论表示力挺。而且人家表示庄博士不是在平地上跑,是在做登山练习,专家那个算法不对。
一般人对于北大的嘲讽估计也没办法,毕竟咱们大多数人也没上过北大,问了就是酸。但我本来就是柠檬,酸就酸了,这事儿咱们得弄清楚。
既然北大未名说不是平地上跑,那咱们就不用距离算,咱们算频率。熟悉登山运动得朋友都知道,登山不是短跑,对于步行频率的限制水平很低。
按照这位庄博士的言论,12小时走了98800步以上,它的频率是多少呢?我们以庄博士不吃不喝不睡不小憩,走满12小时计算,12 x 60 x60=43200(秒),平均每秒走98800/43200=2.2870(步/秒)。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频率没什么概念,其实正常人稍微快一点走就能有这个频率,但是想要保持12个小时都按照这个频率登山,确实不靠谱。
而这个观点也恰恰被北大未名所给出的证据证明了,按照它们贴出的训练范例,按小时计算平均步数连6000都到不了。而12 x 6000=72000(步),这离98800步还差得远呢。
而且吧,98800步这个段子,其实不是庄博士首次提出了。这个其实是北大的经典选段,原创是谁不清楚,庄博士确实说过好几次了,它的主要构成是260000千卡,然后折合成米饭或肥宅快乐水,再讲98800步是微信上限,然后队员们要爬的远不止这么多,进而引出882层楼的故事。中间要穿插半夜出发负重20公斤走一天或者香山负重上下连爬三趟的刻苦锻炼。
讲道理,我第一次听这个段子的时候没有半天的事情,讲的是一天极限训练远不止98800步。这次方博士可能打算“推陈出新”,结果说大了才招致大家的反感。
但咱们凭良心说,庄博士既然能被选为优秀博士生代表,学术上还算是强的,人家只是想熬个鸡汤,一不小心鸡精加多了,没必要深究,大家娱乐一下嘛,笑笑就过去了。毕竟谈专业的话,咱们绝大部分人和方博士也没什么共同话题。
话说回来,北大未名这个态度,是很讨厌了,谁质疑谁就是酸,也就我是柠檬无所谓,换旁人可未必欢喜,如果北大就这个气量,离德才兼备可差了不知多少个98800步。
1、养的二哈,也经常出去旅游,一天走20-30km很常有,当然30km算累的,但这是连逛再走,跟着夫人逛,比走累多了,没有跑所以步幅不大,0.75差不多。也就是说12小时连玩带走4w步没什么问题。
2、人家说的是登山,步幅小频率快,如果是台阶路频率就更快了。很多年前初中时,学校老师拉着班级干部出去爬山,印象特深,7点到11点,20里山路,累的像条狗,被同行的大爷反超嘲笑,步幅能有0.5就不错了,4小时2w步差不多,这是还不如一群大爷的城市软蛋的水平,专业的呢?大学时见过半专业,爬香山鬼见愁,我就是一口气跑上去体力不错了,那位从我后面超过去的,我还没到顶,人家两趟了,步幅有差异,但频率差异更大,能有普通人的3-4倍。登山步幅小频率快,要高于平地不少。
结合两条来看,如果设定时间为12小时,小步幅登山,半专业甚至专业人士,这并不难,甚至应该说是正常训练量,还是负重的。
1、养的二哈,也经常出去旅游,一天走20-30km很常有,当然30km算累的,但这是连逛再走,跟着夫人逛,比走累多了,没有跑所以步幅不大,0.75差不多。也就是说12小时连玩带走4w步没什么问题。
2、人家说的是登山,步幅小频率快,如果是台阶路频率就更快了。很多年前初中时,学校老师拉着班级干部出去爬山,印象特深,7点到11点,20里山路,累的像条狗,被同行的大爷反超嘲笑,步幅能有0.5就不错了,4小时2w步差不多,这是还不如一群大爷的城市软蛋的水平,专业的呢?大学时见过半专业,爬香山鬼见愁,我就是一口气跑上去体力不错了,那位从我后面超过去的,我还没到顶,人家两趟了,步幅有差异,但频率差异更大,能有普通人的3-4倍。登山步幅小频率快,要高于平地不少。
结合两条来看,如果设定时间为12小时,小步幅登山,半专业甚至专业人士,这并不难,甚至应该说是正常训练量,还是负重的。
如果平时去锻炼一下或者工作忙的时候体会一下就不会说九万步这么无脑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