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7正式亮相,小米有望凭此冲击年销70万辆
昨晚,小米 15 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召开,小米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小米 YU7 在发布会上首次公开亮相,新车将于 7 月正式上市发布。
在长达 2 小时的发布会上,雷军用了一半的时间介绍了 YU7 这款豪华高性能中大型 SUV 。
虽然本次亮相并未公布售价,但从各项配置以及雷军在发布会上反复对比特斯拉 Model Y 可以看出,小米 YU7 基本是锚定了 25-35 万的中型 SUV 市场,年轻化、运动型、高性能是这款小米汽车的标签。
新车尺寸为 4999mm*1996mm*1600mm,轴距为 3000mm。与同级车型相比,新车的尺寸在车身长度、宽度,以及轴距方面都具有优势。但在高度上,仅仅比定位为 “ 科技猎装轿跑 ” 的极氪 007GT 稍高,比同级其它车型都要更为低趴。一方面,这使得小米 YU7 整体造型更加年轻、运动;另一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后排头顶空间。
不过,知危编辑部的同事差评汽车部此前在体验小米 YU7 时,曾表示新车的后排车高确实略显狭小。身高 188 的假人坐在后排,头部空间仅仅余留 7.7 厘米。但是由于后排靠背最大角度可拉至 135 度,乘客往后备箱方向躺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头顶空间逼仄的问题。
外观方面,小米 YU7 沿用了小米家族式设计语言,新车前脸采用封闭式设计,大灯样式采用与小米 SU7 类似的 “ 水滴大灯 ”,但不同的是新车灯腔上部呈镂空状。
在外型方面,新车致敬了法拉利 Purosangue 。其超大的前机盖、车身线条、大溜背以及轮眉设计等元素与后者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是 “ 好的设计心有灵犀。”
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给知危编辑部,小米汽车产品团队成员中,有很大部分是赛车爱好者,所以在产品设计之初高度看重小米汽车的性能表现。
在性能方面,小米 YU7 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车型,双电机版又分为高功率和低功率。其中,单电机最大功率为 235 千瓦;双电机车型( 低功率 )前电机最大功率为 130 千瓦,后电机最大功率为 235 千瓦;双电机车型( 高功率 )前电机最大功率为最大功率为 220 千瓦,后电机最大功率为 288 千瓦,综合功率达 508 千瓦。
最大功率与同级竞品的高配版车型功率相比,也具有一定优势。
小米 YU7 最大马力可达 690PS,零百公里加速为 3.23 秒,最高时速可达 253km/h,在同级中确实有不错表现。
从成本角度来看,续航是整车最贵的配置之一。小米 YU7 一共有三个版本,标准版、Pro 和 Max,续航里程分别为 835km、770km 以及 760km。前两个搭载磷酸铁锂电池,Max 版本则搭载三元锂电池。与 Model Y 2025 款车型相对比,后者的后轮驱动版续航里程为 593km,全轮驱动版则为 719km。小米新车在续航表现上确实略胜一筹。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小米 YU7 全系采用了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此前,小米 SU7 基础版采用 400V 电压平台,这一事实被人反复诟病,因为目前 20 万以上的国产车已基本标配 800V 高压平台。而此次全系标配 800V 高压平台,强化了小米 YU7 基础款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小米 YU7 的 Max 版本还可以支持 5.2C 的最大充电倍率,充电 12 分钟可实现电量从 10% 到 80%,最快 15 分钟可以充电 620km,能较为有效地缓解驾乘者的用电焦虑。
除了在电压平台层面的全系拉齐,小米 YU7 还拉齐了辅助驾驶系统全套硬件。新车全系标配英伟达 Thor 车载计算平台、1 个激光雷达、1 个 4D 毫米波雷达、11 个高清摄像头以及 12 颗超声波雷达。
其中,英伟达 Thor 车载计算平台采用 4nm 工艺制程,拥有 700TOPS 算力性能。可以和同级友商们做个对比,价值 31.35 万的特斯拉 Model Y2025 全轮驱动款采用的是 HW 4.0 作为辅助驾驶芯片,算力达 720TOPS;极氪 007GT 四驱智驾版和小鹏 G9 四驱 MAX 版皆采用英伟达双 Orin-X,总算力达 508TOPS 。如果小米 YU7 基础版的售价能拉低至 25 万或以下,将对极氪 007GT、小鹏 G9 等同级车型构成极大威胁。
总的来说,如果小米 YU7 的售价确实如市场广泛预料般在 25-35 万的价格区间之内,其凭借着年轻化运动感外形、高性能表现、品牌营销力能在同级新能源车型中有着较大的竞争力。
此前,高盛在 4 月 17 日的报告中预测小米 YU7 在 2025 年销量大约为 85000 辆,到 2026 年,预估销量将有望达到 36 万。高盛集团提到,今年以来,小米汽车的交付量逐周上升,这意味着小米汽车的产能扩张取得良好进展。随着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已处于收尾状态,小米汽车的产能将进一步释放。
在知危编辑部看来,高盛集团对于小米 YU7 在 2025 年销量预估略显保守。小米 SU7 系列从正式上市至今仅仅过去一年零两个月,累计交付量就已达 25.8 万辆,平均每个月交付 1.8 万台,这成绩已让大部分造车新势力望尘莫及。即使在 3 月底发生重大舆情事件后,小米 SU7 的 4 月销量依然坚挺,达 2.8 万。这背后也反映出消费者对小米汽车品牌的信任与支持。在小米 YU7 产品力并不弱的情况下,新车极有可能帮助小米汽车再赢一局。
此外,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 年 4 月至 12 月期间,20-30 万价格段纯电车型累计销售 129.8 万台。据小米官方消息,小米 SU7 去年一年卖了 13.7 万辆。也就是说,小米 SU7 能抢占 10.5% 的同级市场。
小米 YU7 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小米 SU7 的价格带重叠,但是其能够抢占的市场的比例也不容小觑。如果按照去年一年 20-40 万价格带纯电车卖了 178.7 万台的体量来看的话,性价比十足的小米 YU7 在今年下半年的销量会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按照小米 SU7 能保持 2.8 万月销量、小米 YU7 能复刻 SU7 的成功来看,2026 年,小米汽车业务将有望冲击年销 70 万辆大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小米 YU7 并非高枕无忧。
此前 SU7 舆情危机带来的长尾效应、树大招风的现实原因,以及产品外观原创性问题,终究是小米全系车型绕不过的坎。